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总创助理卉&总监真诚靓仔

喜相逢唱诵团核心团队


视频制作:风云秀
玄奘之路
第七集 :随风而逝
第二节
主播:笑哈哈、雨过天晴、山哥、梦色彩、苹果、珍好、翠竹、健康快乐

1.笑哈哈

“有一佛塔是阿育王所建,塔基已经陷落,但仍高二百余尺,塔前建有石柱,以记如来涅槃之事。”
80岁那年,佛陀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耗尽。他沐浴之后,在两棵娑罗树中间安置了绳床,枕着右手侧卧,佛告诉弟子他将涅槃。这是公元前545年的一个月圆之夜。
“大精舍中有佛祖涅槃的像,头向北而卧”。
佛陀修长的身体,躺在一片树林的中央。一群哀悼者围在他的身旁,痛苦万分。有些人抓着胸口,悲痛欲绝,其他人摸着佛陀的脚,默默的诵经,地上的鲜花枯萎了,树上的鸟儿不再鸣叫。
2.雨过天晴

公元七世纪初期,沿着佛陀走过的路,玄奘行走在恒河平原上。
在《大唐西域记》中,他在这一段留下了大量的记录。没有人想到一千二百多年后,玄奘的记忆将照亮印度的历史。
佛教在印度的土地上诞生,又消失在印度的土地上。
在十九世纪之前几百年的时间里,除了神话和传说,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过去的历史记载。没有人知道佛陀是谁,也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3.山哥

十九世纪初期,面对佛祖的雕像,一位考察印度的学者这样写道:佛祖是一个圣人还是一名英雄?他是黑人,还是白人呢?
在佛祖的故乡,人们对佛祖一无所知。根据雕像的特征,西方的学者做出了结论: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埃及人,就是埃塞俄比亚人。
很多学者感叹,印度没有历史,这种现象或许跟古印度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他们极度重视精神世界,对世俗生活漠不关心,印度的古代历史因此全部隐没在迷雾当中。
4.梦色彩

1834年,一个叫康宁汉姆的英国工程师来到印度。在恒河边上的瓦伦纳西城附近,他看见了一座30多米高的圆顶建筑。
对考古充满兴趣的工程师决定做一次小小的发掘。他发现了一些精美的雕像,还找到了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
文字破译证实,这可能是一个佛教遗址,佛祖确有其人。但是他既不是埃及人,也不是埃塞俄比亚人,而是出生在印度北部的某个地方。康宁汉姆的考古成果仅此而已。
5.苹果

十多年后,由于两本书的缘故,真相在一夜之间大白于天下,混沌的印度历史出现了一束明亮的光芒。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僧人玄奘和法显的著作相继在英国出版。对照《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康宁汉姆不仅确认了遗址的身份,而且惊奇地发现,遗址背后竟然有那么多真实的故事。
英国人的考古发掘,中国人的历史资料,古印度的历史,从此被一点一点地剥开。根据《大唐西域记》提供的信息,康宁汉姆知道,宏伟的圆顶建筑是一座佛塔,是纪念佛祖觉悟后第一次讲经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鹿野苑,佛陀初转法轮之地。
6.珍好

离开佛陀涅槃之地以后,玄奘来到了鹿野苑。
“佛塔是阿育王建造的,塔基已经陷落,仍高达百尺,这里是佛祖觉悟之后,初次转动法轮的地方”
转法轮意思是讲经说法。公元前6世纪,佛祖成道之后,步行300多里,来到这里,为5位修行者第一次说法。
“大墙内有一座精舍,高二百多尺,其上有黄金制作的图案,里边有一尊石质佛像,与佛祖真身一般大小,做转动法轮的姿势。”
7.翠竹

在鹿野苑博物馆,珍藏着一尊佛教艺术中最完美的雕塑,这是释迦牟尼初次讲经的形象:无限的关爱超越痛苦,平和的内心穿透人生。
佛祖涅槃200多年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鹿野苑竖起了高耸的石柱。
今天,阿育王石柱的柱头就保留在鹿野苑博物馆。1950年,这一形象被选为印度的国徽。“寺院分为8个区域,用围墙连成一体,台榭层层,楼阁重重,壮丽至极点”
8.健康快乐

根据《大唐西域记》来看,鹿野苑的建筑依然华丽,僧人也为数众多。但是,这是极其罕见的景观,鹿野苑就在恒河边上,距离古印度的名城瓦伦纳西很近。与佛祖的故乡一样,瓦伦纳西的佛教也凋零了。
“街巷相连,居民繁多,但多数人相信外道,只有少数人敬仰佛法”
离开了鹿野苑,玄奘来到了吠舍离,今天印度的巴特那一带。


审核:喜羊羊&真诚靓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