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里果入选“当当影响力作家”:她写尽了对情感的幻想、现实与选择
时毛 /文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第十届当当影响力作家评选结果出炉。作家古里果凭借小说《时间缝心》入选“当当影响力青年作家”。《时间缝心》不仅仅是一段爱情的叙述,更是一次对个人成长、情感选择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在这个故事中,月光与太阳的象征、时间与记忆的交织,构成了小说情感的丰富层次和思想的深度。
装着月光,选择太阳:幻想与成长
小说中,月光和太阳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主人公情感世界的隐喻。月光代表着主人公心中对于“国王先生”的理想化爱情,是一种遥远而纯粹的憧憬。而太阳,则象征着她现实生活中的选择,是触手可及且温暖的存在。正如引言中所述,“或许,我们心里都曾经装过月光,但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却向往和选择了,太阳。”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多数的时间里,小说的核心人物“国王先生”,在现实中并不与主人公的生活直接相交,但在主人公的心中却占据了无比重要的位置。他成为了主人公情感世界中的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无法触及的美好。主人公对“国王先生”的感情,超越了普通恋爱的范畴,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正如小说中所描述,“他是被碎星捧着的明月,是瞭望台上璀璨的灯塔。”
时间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人公对于“国王先生”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未淡去,反而愈发清晰和深刻。这些记忆成为了她内心深处的一部分,影响着她对生活的感知和情感的选择。正如主人公回忆自己的青春,“再回首那段日子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 这段话展现了时间对个人记忆的深远影响,以及记忆对个人内心角色的塑造作用。
小说通过主人公从大学毕业到步入社会的转变,展现了一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情感成熟。主人公在对“国王先生”的默默关注和内心追寻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对爱情和生活的真正需求。她的成长之路,是一次心灵的探索和自我价值的确认。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我反思和情感变化,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由内而外的成长过程,她的每一次选择和决定,都是对自我认识的深化。
经历肉体,寄予精神:欲望和道德

在《时间缝心》中,作者古里果对主人公内心欲望的描写极为细腻和大胆。性欲不仅是生理层面的冲动,更是主人公对“国王先生”情感渴望的隐喻。当然,小说中,主人公对“国王先生”的渴望超越了肉体,上升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这种对欲望的描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张力,也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如文中所述:“他存在着,过着与你毫不相关的生活,却又融入到你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这种无处不在的渴望,展示了主人公对“国王先生”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的情感关系极为复杂,主人公与“哥哥”的关系,以及她对“国王先生”的感情,构成了小说情感层面的双重奏。主人公与“哥哥”的关系,是一种被社会认可和期待的稳定关系,而她对“国王先生”的感情,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冲动。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小说的情感冲突更加丰富和立体。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和选择,反映了现代人在情感和道德之间的纠结,以及对自我价值和幸福的追求。
第一视角,沉浸代入:自省与勇气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时间上,小说在现在和过去之间自由穿梭,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她对“国王先生”情感的演变。这种叙述手法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结构,也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情感深度的体验。正如小说中所展现的:“我的灵魂停留在了初见时的二十二岁,皮囊千变万化,皮囊时新时旧,皮囊在三十五岁之后,开始了褶皱破损——我的灵魂依然是二十二岁,不增也不减。” 这种对时间的感慨和对青春的怀念,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显得更加真实和动人。
主观视角,并不代表着艺术表现的直接和简陋。在《时间缝心》中,象征和隐喻的运用是小说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月光、太阳、大海等自然元素,以及“国王先生”这一人物形象,都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也使得小说的主题和情感更加深刻和多层次。例如,月光作为主人公心中理想化的爱情象征,与太阳作为现实生活中稳定关系的象征形成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摇摆和选择。
情感载体,价值底色:艺术与文化

小说中,主人公对艺术的热爱是她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不仅为她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的出口,也是她情感表达的渠道。她对美术馆的频繁光顾,对画作的细致观察,都反映出她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艺术成为了她与“国王先生”之间情感联系的桥梁,同时也是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正如她所描述的,“我看各个艺术家的画,站在一幅幅画前面,观察笔触用色,以便能感觉触摸到那些创作画作的灵魂。”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作者巧妙地将文化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之中,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个情感故事,也是价值观的呈现。通过对希腊雅典的描绘,对地中海风情的展现,小说构建了一个充满异域情调的背景,为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增添了一层文化深度。同时,小说中对北京的提及,以及对家庭、婚姻等传统价值的探讨,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情感选择的影响。这种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小说具有了跨文化的视角,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时间缝心》所探讨的情感和人性的主题,却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是主人公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关于爱与被爱,寻找与归属。
本文作者 | 时毛
图片提供 | 古里果

《时间缝心》 古里果/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大学刚毕业的姑娘在前往希腊的毕业之旅中,邂逅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家。从雅典到米克诺斯岛,她一路追随着那位画家与他一起度过了永生铭记的几日。在她纯洁的心里,他就像是国王一般的存在。然而时光总是易逝的,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告别。
回到北京后,姑娘有了幸福的婚姻,但对于那位画家,她始终难以忘怀。几年后她终于有了他的消息,她开始给他写信,并在此后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尽管她的信总是石沉大海。
人至中年,当年的年轻画家已在岁月沉淀中逐渐成长为众人熟知的艺术家。再次相遇时,他已经离婚。她深埋于心的隐秘情事,也终于被丈夫发现……

作者简介:
古里果,原名李巍,青年作家、诗人、艺术家。已出版作品有:《暖方》《人间乐》《借你一生》《一克拉的眼泪 (Ⅰ、Ⅱ ) 》《那年夏天我们一起毕业》《刺鸟》《触不到的恋人》《萤火之光》《萤火之国》等;已在北美出版画册Everything Grows Up: Paintings and Poems of Gulig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