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国海《甲辰清明祭严慈》三首(之一)
《江城子》清明坟前天无阳,敬高香,烧“钱”忙。年年回乡,无母做鲜汤。记得当年从戎去,慈涕泪,心恍恍。 而今入宅望厅堂,空荡荡,暗自伤。思念无限,有泪用斗量。祈愿严慈列仙位,夜梦长,见爹娘。 (之二)
《诉衷情》条条柳丝垂向坟,细雨入人魂。铭记严慈养育,洒酒纸钱焚。愿居天堂,无贫无恙,护佑子孙。 (之三)
《如梦令》冷风微雨墓坟,子规啼血断魂。抚碑向自问?严慈阴阳远分?未分!未分!耳边家训又闻。
2024.04
朱国海先生的这组诗词共三首,分别题为《江城子·甲辰清明祭严慈》(之一)、《诉衷情》(之二)和《如梦令》(之三),都是在清明时节追忆双亲的作品,充满了对已故父母深切的怀念与感恩之情。
第一首《江城子》描绘了清明扫墓的情景,阴天之下,作者虔诚地敬献高香,焚烧纸钱,却因为母亲的离世,再也无法品尝到她亲手烹制的美味汤食,回忆起自己从军时母亲不舍的泪水和忐忑的心情。如今回到熟悉的家中,只见空荡荡的厅堂,更增伤感。作者寄希望于严父慈母能在另一个世界安好,并期待能在梦中与他们相见。
第二首《诉衷情》中,柳丝低垂,细雨纷纷落在墓地上,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抒发对父母养育之恩的铭记,通过洒酒、烧纸钱的方式表达哀思。他祝愿父母在天堂无忧无病,永远守护着后辈子孙。
第三首《如梦令》刻画了冷风微雨中墓地凄清的景象,子规悲啼仿佛也在哀悼亡者。作者抚摸墓碑,自问与父母阴阳两隔的距离有多远,尽管生死相隔,但心中的联系并未切断,耳边似乎又回响起父母昔日的教诲,家训犹在耳畔。
这组诗词均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父母深深的怀念,以及在清明时节对于家族亲情的缅怀与思考,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与个人情感交融的文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