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系研究生即将毕业,要求准备一篇论文,字数不限。立意要高,观点明确,论证有据。如能提出解决办法则可酌情加分。经数日昼夜奋战,终于本月32日25时完稿。下面请看论文。
题目:《论出工不出力的必要性》
正文:
出工不出力常用于针对人民公社大锅饭弊端。出工干活记工分,干多干少无差别,只要人到就给记上工分。也用于工厂工人干活,在没有实行计件制以前,一律按二级工三级工等等身份发工资。二级工干得好一月30元,三级工干得不好一月40元。所以便产生了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后来包产到户,计件工资,充分调动了工人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益大幅增长。人们在感受改革带来变化的同时,也指责出工不出力是一种懒惰行为。
但是,经过认真考证,反复思考,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多面性。在目前情况下,出工不出力不应被全盘否定,他的存在有一定的积极性,也是完全必要的。
出工不出力的必要性表现在:
(一)首先从管理层上看。目前有的8000万管理人员,如果都出全力干活,哪有那么多事干?又哪能提供那么多管理岗位?所以,适当的出工不出力大大缓解了这个矛盾。要允许有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可以显现一派繁荣景象。每个坑里都有萝卜,对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地促进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团结。由于官多兵少,有的县局一个局长八个副局长,干活职员仅一人。很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诿,影响办事效率。如果有三分之二的副局长出工不出力,那么领导之间的争权夺利不就少了很多。所以,上班一张报纸一杯清茶,玩玩手机,上网看看电影,看上去不认真工作,其实对全局大有益处。
(三)减少了社会矛盾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当下有些社会问题如医疗养老等等不是一时三刻可以解决的。要有耐心有持久战的态度。如果怱忙表态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正确的方法是出工不出力,拖到上级有明确指示才可处理。群众的反映必须放在心上,处理的时间也要把握好。由此而论,出工不出力是完全必要的。
(四)在具体工作中,出工不出力更为重要。以城市管理为例,当出现大量摆摊小贩时,开车走一趟,威吓让他们收摊便可。至于走后是否又摆摊无須太认真。一旦严格管理,踢翻卖菜老翁,没收称杆三轮车,罚款三五万,会带来一片骂声。,造成恶劣影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工不出力才是最佳选择。
(五)会带来心理上的平衡。有些人含着宝玉出生,有些人呼风唤雨,有些人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你没什么本事,难免羡慕嫉妒恨。可是你也可以出工不出力呀,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只要上班,哪怕不干事也有工资可拿,旱涝保收。对比之下,出工不出力减弱了很多人的心理不平衡,必要性可想而知。
(六)出工不出力原则适用于机关和事业单位。至于工人农民营业员服务员则必须出工又出力。农民干活不出力那会没饭吃。工人干活不出力那会没衣穿。这一点必须重点强调,出工不出力不是万能的,工人农民出工不出力是万万不能的。
(七)从历史上看,出工不出力也是有深深的传统传承。凡秉承出工不出力者一般都能寿终正寝。反之,下场不妙。诸葛亮鞠躬尽瘁,命丧五丈原。岳武穆一心抗金迎二圣,风波亭莫須有。佩服唐时程咬金,回回争先锋。只不过三板斧,打不过拍马就跑。出工吗,当然出工,出力吗,出了三板斧。好好学学,人家活了77岁,唐时是高寿。比24岁的霍去病,30岁的项羽,39岁的岳飞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结束语:相信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发掘更多出工不出力的必要性。本论文只是抛砖引玉,提供一个多元化思考的思路。如有不足,请不吝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