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国际安徒生奖揭晓,来自奥地利的汉斯·雅尼什获得作家奖,来自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西德尼·史密斯获得插画奖,也成为首位来自加拿大的获奖者。具有什么样品质的儿童文学作品才是优质的、能引起国际共鸣的作品?在信息时代,孩子们为什么还需要儿童文学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打动现在不缺娱乐产品的孩子?《环球时报》记者对当前儿童文学的趋势进行了调查,并与业内人士探讨国际安徒生奖的获奖作家以及儿童文学作品应具备的品质。

西德尼·史密斯的无字绘本《路边花》中的一幅画面
安徒生奖并不针对哪部作品
国际安徒生奖创办于1956年,以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命名,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评选颁发的儿童文学最重要奖项之一。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规定只颁授给在世作家。一位作家一生只能获该奖一次,一旦获奖,可享受终身荣誉。尽管并没有奖金,但因该奖评选标准严谨,获奖者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青睐,因此广受重视。
1998年起,国际安徒生奖在揭晓前会“高度表扬”3-5名入围者。每届入围者一般在30-60人左右,但只有获得“高度表扬”的入围者被视作“决赛入围者”,一般认为“离获奖只差一步”,许多获奖者此前都曾获得“高度表扬”。历年获奖者多数来自欧美,中国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奖者是曹文轩(2016年),中国插画家熊亮(2018年)、蔡皋(2024年)则都获得过“高度表扬”。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何南日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文学奖和凯迪克图画书奖都是知名的国际儿童奖项,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是其中公认级别最高的奖项,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尤为可贵的是,它不仅关注儿童文学文本的写作者,对插画作者也予以关注,1966年起就增设了插画家奖。此外,“国际安徒生奖对作家本人的考察尤为重视,可以说,它是侧重作家的奖项,是对作家一生写作行为与成果的考察与肯定,而不是针对哪部作品。”
安徒生奖的评奖标准显示,“重视给孩子讲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富有、什么是战争和饥饿,重视儿童心灵最易遭受的创伤问题,比如社会动荡与家庭破碎的不幸”的作家及其作品会受评委会青睐。
“也值得大人品味”
今年的作家奖获得者汉斯·雅尼什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被称为“短篇故事大师”,2022年曾入围过国际安徒生奖。他于 1960 年出生于布尔根兰州居辛,年轻时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德语和新闻学,曾在奥地利广播公司工作,还创作过现代戏剧、舞蹈作品,并为儿童改编经典作品。 他的众多儿童文学书籍已被翻译成超过 25 种语言,也包括中文。

新闻发布会现场,汉斯·雅尼什获奖瞬间。

《国王和大海》,[奥地利] 汉斯·雅尼什 著
雅尼什的作品多以绘本形式出版,有作家曾评论称,雅尼什的文字简约、抒情、富含哲理。以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南瓜公主》为例,该书于1999年获得奥地利儿童和青少年图书奖。这部作品虽用词简单,但生动且富有想象力,是经典童话《豌豆公主》的新篇,颠覆了传统娇滴滴的公主标准,塑造了一个全新现代的“公主”形象——勇敢、自信和自立,绝不逆来顺受。
此外,雅尼什的童诗作品也饱受赞誉,其代表童诗集《今天我想慢吞吞》曾获奥地利国家儿童诗歌奖。雅尼什曾说,“优秀的童诗,能让读者心中明朗,获得慰藉……一首优秀的童诗应该讲述对人、对物的爱,发人深省,让读者去感受,去大笑。”不少分析就认为,他的诗歌不仅适合小朋友阅读,也值得大人品味。奥地利艺术与文化国务秘书安德里亚·梅耶尔祝贺雅尼什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时也表示,这位“敏感的叙述者,比其他人更了解省略的艺术和模糊的诗学”。

新闻发布会现场,西德尼·史密斯获奖瞬间

《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加] 西德尼·史密斯 著绘
另一位获奖者西德尼·史密斯则是儿童文学创作和童书插画创作两栖的儿童文学家,也曾于2022年入围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外婆的菜园》《等爸爸回家》《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等。IBBY称其作品“在看似寻常的地方和情境中,将主题向读者娓娓道来。”史密斯也曾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明“除了小细节,人都是一样的”。

西德尼·史密斯的绘本《外婆的菜园》

西德尼·史密斯新作封面
2015年,史密斯以无字绘本《路边花》荣获加拿大儿童文学插画类图书总督文学奖,以及《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儿童读物奖。该书以儿童的视角描绘生活中被人们忽略的一些美好细节。极具特色的是,大部分画面以黑色墨水勾画,只有儿童视角中的美丽以彩色突出,如路边的花、飞翔的鸟、友好的邻里、相爱的父母……最开始书中只有主人公小女孩的帽衫是红色,随着读者和她一起发现越来越多的美,画面也越来越明亮和鲜艳,直到结尾画面的全彩。
儿童文学不能与时代脱节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指出,对孩子的阅读训练来说,简明扼要和图文并茂是两个重要因素。这一理论在上个世纪启发了英国出版界,让人们开始认识到绘本的作用,由此才开启了儿童读物的“新纪元”:作者可以自由讲述故事,并通过插画配图特别关注文本和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色彩的重要性。
相关数据显示,虽然相比大多数国家,中国进入绘本市场的时间较晚,但近十年却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何南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和家长,对儿童文学的要求实际是越来越高的,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选材到主题均如此。原来那些千人一面、粗制滥造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逐渐没有市场了。“文学是人学,文学要反映时代,儿童文学当然也如此。儿童文学要有时代的影子,不能与时代脱节。因此,儿童文学之中必须出现新面孔、新生事物,表现新的主题。”
如今,处于信息时代的儿童有各种形式的娱乐产品,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儿童文学作品?何南认为,儿童文学可以将更精致、更全面、更有益的适合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输送到孩子们面前,极大限度避免孩子接受互联网上“泥沙俱下”的阅读对象。“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经过作家、出版社编辑和市场层层筛选把关之后,从油墨、纸张、绘图到文字、人物和主题,均更值得信赖。趁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让优秀的儿童文学走进他们的小世界,特别是亲子共读共赏,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及时的、必需的。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让格调不高甚至有问题的所谓知识乘虚而入,再扭转就难了。”
那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吸引到孩子?何南说,“现在孩子有其他接受新知的渠道,是好事,不应一概而论。同时,由于孩子可以从互联网上接受知识,他们的接受能力、知识面应该比过去同年龄的孩子强且宽,因此儿童文学创作者务必要认识到这一‘行情’,从而将作品的人物形象、意境、主题、文字等适当‘前移’,以满足见多识广的孩子的阅读需求。”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环球时报记者 乔文姝】
相关阅读:

国际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设立于1956年,以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名字命名,被认为是全球儿童文学界的最高奖项,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颁给提名时仍在世的作家和插画家,奖励那些具有突出价值的作品以及对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做出持久贡献的人。最早只设立作家奖,此后随着图画书的蓬勃发展,组委会决定增设插画家奖。
获得提名国际安徒生奖的候选人,需要在美学、文本质量以及作品的新颖性方面具有杰出表现,其作品必须表达孩子的观点且有助于拓展他们的好奇心,且需要与儿童和青年具有持续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安徒生奖是终身成就奖,因此创作者一生只能获得一次。

本文受访作家何南小传:
何南出生于周口市商水县,作家、纪录片撰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居北京。已出版文学作品十余部,诗歌、散文、评论等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诗刊》《北京文学》等,儿童文学作品发表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十月少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另有诗文入选多种青少年读本。参与创作的纪录片、公益宣传片和微电影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山东卫视等平台播出。
近年来,何南出版了诸多儿童文学作品,如再现《人民日报》早期社址转移故事的长篇儿童小说《破晓》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先后荣获第五届“张天翼儿童文学奖”、“上海好童书”入围奖等奖项。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给何南《破晓》一书的封面推荐语中写道:如何将重大题材写得“举重若轻”,让人觉得有意思;如何将儿童小说写得不轻飘,引入宏阔的时代背景又不让人觉得生硬,这是很多写作者面临的课题。读过儿童长篇小说《破晓》之后,我觉得,何南在这方面做了突破。
著名作家邱华栋这样评价何南的儿童文学作品《送你一朵格桑花》:何南用平实、细腻的笔触,为读者讲述了两位支教老师不远万里前来帮藏族孩子们实现艺术梦想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沈洇墨老师、苗佳荑老师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都像极了格桑花,不惧挫折,追逐梦想,珍惜生命,创造幸福,此而不遗余力。尤为可贵的是,何南的《送你一朵格桑花》是以爱为基点的写作,是作家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文学的温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