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做好2024科幻星云庆典关于隆重庆祝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周年的相关活动,回顾总结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办的历程,充分展示华语科幻共同体团结的韧性,即日起将《星云十五》纪念文集内容陆续刊载。
文集中的系列文章有以简史的笔触梳理星云奖十五届的发展轨迹、艰难坎坷和不凡建树,特别是呈映星云奖评奖机制、品质规模、宣传影响不断完善、提升和成熟的风采,展现星云奖的实践经验、贡献价值和史料意义;也有从科幻人发起、参与和成就星云奖的多维度视角,以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与星云奖同行、在星云奖此刻的故事,彰显科幻人锲而不舍的品质和性格,作为星云奖求索进程的亲历和佐证。
现将文集部分摘录。

星云奖:全球华人的科幻梦
杨鹏 / 文
“我是60后,我有一个梦想……”
2009年,一个星光灿烂的夏夜,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了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的董仁威老师,这是我们见面后他说的第一句话。
那一年的董老师67岁,是一个妥妥的“60后”,虽然我知道董老师早在1979年,就在《科幻世界》杂志的前身《科学文艺》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和郑文光、叶永烈、金涛、刘兴诗等我在童年时代就十分敬佩的科幻作家一样,是中国科幻界地道的老前辈,另外,也知道他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科普作家。但是,当他向我介绍过往经历时,我还是被吓了一跳,他的头衔除了科幻、科普作家以外,还有前成都制药四厂车间主任、厂研究所所长、技术副厂长;成都儿童营养中心主任;成都食品发酵研究所主任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职业药师;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眼前的他,哪里只是一个乐观开朗,笑起来像弥勒佛一样开心,正在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分明是一个精力旺盛、充满理想、活力四射的“斜杠青年”!他接着说道:“我梦想在我还是一个‘60后’的时候,创办一个和英语科幻‘星云奖’一样的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我成为‘70后’时,我们的‘星云奖’影响力遍布全国;当我变成‘80后’,我要让这个奖开枝散叶,和美国的‘雨果奖’、‘星云奖’并驾齐驱,成为令全球华人骄傲的世界级科幻奖项!”
董老师慷慨激昂的话语让我热血沸腾,电光石火间,我恍然回到了1991年,那时,我还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从吴岩老师的科幻课上,第一次得知美国的“雨果奖”和“星云奖”,听吴老师说到他参加美国科幻大会的盛况时,我羡慕极了,心里想着:到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自己的科幻大会和“星云奖”?那个年代,科幻作为一个文学门类还不为人知,媒体上称中国科幻是“飞不起来的翅膀”、“灰姑娘”,当我到书店问店员有没有科幻小说卖时,他们多半会给我一本《安徒生童话》。当时的《科幻世界》杂志办得步履维艰,只能卖几千册,我曾经在北师大食堂外面代卖《科幻世界》,但购买的人寥寥无几,科幻大会和中国的“星云奖”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当聊到办星云奖的条件时,董仁威老师却说:“这个奖,要钱,没有;要人,没有;要国家的支持,也没有!要问我们有什么?我们只有全体华语科幻人的热情!”的确,要实现董老师创办一个能团结科幻业界大多数人的共同体的梦想,在当时仍然是一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样的事情,它更像是董仁威老师和姚海军、吴岩老师等几位创始人个人的梦想。尽管如此,作为资深科幻迷的我仍然对这个面向全球华人的科幻奖充满期待,尽力向我认识的每一家出版社和投资机构推荐这个奖项,希望它们可以支持董老师办“星云奖”,但这些努力都没能取得成功。
然而,“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在做事雷厉风行,曾经管理过企业,拥有理性企业家头脑和丰富实战经验的董仁威老师的操持下,首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于2010年在成都的一家电影院里成功举办,我的两部作品,也很荣幸地分别获得了“最佳科幻/奇幻评论奖”和“最佳科幻/奇幻长篇奖入围奖”。
虽然第一届星云奖呱呱落地,但后续的星云奖仍因活动没有收益无人投资而举步维艰。我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将我一部长篇儿童科幻小说的全部版税捐献给了星云奖组委会——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帮上多大忙,但是,正是因为全国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科幻迷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私奉献的热情支持,以及绝不言弃的董老师调动他的全部人脉关系,发挥团队的力量,终于将星云奖持续地办了下去。并且,如他自己所说“不能越搞越小”。星云奖终于在办了几届之后,声势越来越大,全国科幻迷们都形成了习惯,每年翘首等待这个聚会,星云奖颁奖的日子,也成了全国科幻迷们共同的节日。2013年10月14日,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一座外形像UFO的建筑物里成功举办,我的一部儿童科幻新作也获得了“最佳原创少儿科幻图书金奖”。那天,我和其他获奖作家一起,踏上了通向颁奖大厅的红地毯。这一年,董老师71岁,成为了一个标准的“70后”,他的科幻梦,通过他和支持星云奖的各方的努力,由他个人的梦想,变成了全国科幻迷们共同的梦想。
之后几年,星云奖越办越大,支持者越来越多,星云奖组委会也相继在上海、南京、大连、深圳、武汉建立了科幻人的联络站,这一评奖颁奖的民间活动向全国更深更广的范围展开,成为中国科幻界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一张沉甸甸的名片。2018年11月3日,我参加了在董仁威老师的老家、重庆市雾都宾馆举办的第九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我的作品获得了这一届“最佳少儿中长篇小说”的银奖,这一届的星云奖,还有不少国外和港台的华人作家获奖。华语科幻星云奖,如董仁威老师所愿,敲开了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的几年,董仁威老师和他的团队又大刀阔斧、致力于开拓星云奖的新品牌,于2020年创立了“少儿科幻星云奖”,我很荣幸担任了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联合主席和评委会主席,并主持和参与了两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的评奖工作。
如今的董老师,正式加入了“80后”行列,“华语科幻星云奖”和“少儿科幻星云奖”,不仅是越活越年轻的董仁威老师个人的科幻梦,也成为了全球华人共同的科幻梦,祝愿中国科幻事业及属于全球华人的科幻“星云奖”蓬勃发展,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杨鹏,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被誉为“幻想大王”。著名童话作家、动画编剧、影视制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既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身跨理论和原创两个领域。
代表作品有:《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幻想大王奇遇记》等,影视同期书《新黑猫警长》《快乐星球》,动画片《福娃》《少年狄仁杰》《千千问》等。出版作品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
曾3次获官方文艺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获得儿童文学界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科幻界大奖——银河奖,中国图书界大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动画大奖——美猴奖等各类以上大奖20多次。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

华语科幻星云奖是由中国著名的科幻活动家董仁威先生、科幻出版人姚海军先生和科幻学者吴岩教授等三位创始人以及程婧波、董晶、杨枫、韩松、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陈楸帆、北星、李庆雯、傅胜、杨波等十二位联合发起人为首的全球华人科幻爱好志愿者于2010年共同创立的公益性奖项。自创立以来,积极主动做工作,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励志重塑科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品、作者、译者、学者与业者等。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突显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激励华语科幻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华语科幻文化产业振兴,引领华语科幻世纪全面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