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春
清明一过,进入暮春,樱花如十八岁的妙龄少女一般,褪去残红粉白,悄然隐身。大幕拉开处,红灿灿的石榴花,即将在锣鼓声中粉墨登场。这二十四番花信,你方讲罢,我登台,何不像人间的历史。
四季轮回,草木无情。杨花谢了,柳絮飞了。现在应该是暮春时节,可是在诗人的笔下,硬生生的把暮春,写成春意盎然。在韩愈的笔下,暮春依然是一幅桃红柳绿的景像。尽管时节已尽,他没有伤感颓废,长城内处,大河上下,依旧是满眼春光,活得有趣。
过了三月初三女儿节,痴心的女儿通过泼水,想挽留逝去的春,想春多留些时日,可是季节的轮替,时节相催,谁又能留住它的脚步?该来的总会來,扯也扯不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们总有不期而遇的惊喜,亦会有人老珠黄的失落。
“红紫飘零不须叹,东君渠自是行人”。暮春时节褪去繁华,半小园群芳凋谢,取而代之的是满树浓荫。池中的新荷嫩碧才平水,园荫已蔽魚。新陈代谢是世界上是永恒的。就是人一样,一代又一代的老去,一代又一代的新生。
文/轻 舟
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消逝的情感变化。作者巧妙地将暮春比喻为一场花信的接力,樱花的退场与石榴花的登场,生动展示了大自然季节更迭的韵律之美。文中引用韩愈的诗句,进一步展现了即使在暮春时节,万物仍能保持生机勃发的姿态,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跃然纸上。
作者接着提到了传统节日“三月初三女儿节”中,人们试图通过泼水等习俗来挽留春天的脚步,但终究无法阻挡自然规律的推进,这是对时光流逝、生命循环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感慨。同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则启示我们,在生命的某些阶段,总会有新的惊喜等待着我们,即使在看似衰败之际,也有生机盎然的存在。
最后,作者以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为例,阐述了人类社会同样遵循这一法则,一代代人的成长与衰老、交替与发展,构成了生命的长河。暮春虽花落纷飞,却也预示着新生力量的蓄势待发,寓言般地传达出对生活变迁的豁达接纳和对未来希望的积极期待。整篇文章诗意盎然,富含哲理,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