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做好2024科幻星云庆典关于隆重庆祝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周年的相关活动,回顾总结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办的历程,充分展示华语科幻共同体团结的韧性,即日起将《星云十五》纪念文集内容陆续刊载。
文集中的系列文章有以简史的笔触梳理星云奖十五届的发展轨迹、艰难坎坷和不凡建树,特别是呈映星云奖评奖机制、品质规模、宣传影响不断完善、提升和成熟的风采,展现星云奖的实践经验、贡献价值和史料意义;也有从科幻人发起、参与和成就星云奖的多维度视角,以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与星云奖同行、在星云奖此刻的故事,彰显科幻人锲而不舍的品质和性格,作为星云奖求索进程的亲历和佐证。
现将文集部分摘录。
踏入星云奖的河流
甘伟康 /文
几次动笔,又几次放弃。
往事是最难讲述的故事,清晰的只有艰辛和秘密。而文字的描述总是斑斓多彩的。
我没有去想象过2016年1月的那个冬夜,如果没有和时任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总经理助理石以在北京的见面,如果没有那一夜的秉烛长谈,我是否还会走上科幻与星云奖这条道路。多年后对我的人生是幸事?还是失去了和科幻最亲密拥抱的机会?与石以的那一次长谈直到东方欲晓,让我知道了在中国还有那么一群人在以我肃然起敬的方式探索着科学与幻想的结合。
也是在那一年的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四合院,我和何夕、江波老师把酒畅谈《天年》和《银河之心》,时至今日,那夜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是显而易见的,对我而言和他们踏入同一条河流才是唯一的选择和出路。
为此,我毫不犹豫坚持了八年。
我是一个不太愿意去回顾过去的人,总觉得回忆会让自己忘记现实还会失去勇气。
和董老及姚予疆先生认识的时候我是豪气和充满激情的,我未曾想到三年后当自己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压力的时候,自己原本没有那么强大……
我想到了有人问那位伟者“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
“跟着走!”
传承着董仁威、姚海军和吴岩三位老师创立的“星云奖”的宗旨走。
牢记着着刘慈欣、韩松老师对我鼓励的话语走。

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期间与刘慈欣在一起
和全体科幻人一起走,就不会有孤单,就会充满力量。
如果目标已在远方,我能感到我们聚齐的目光正越过高山。新科幻,出东方。
当红地毯从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大门沿着台阶一直铺到广场,电影《阿凡达》《钢铁侠》《X战警》特效大师——好莱坞的塞巴斯蒂安站在台上为星云奖助威时,科幻的河流奔腾向前。
当清水湾的波浪声应和着星云奖落地海南陵水洁白的沙滩时,海南壹天视界全体同仁居功至伟。
当重庆朝天门被夕阳洒满江面时,在疫情那个特殊的时期,星云奖落地重庆大剧院国际时尚发布中心,颁奖典礼璀璨夺目,耀映山城两江。
当三星堆把神秘而伟大的涵义赋予第十四届星云奖主题“多元一体,贯穿古今”时,我看到了那一天的日月同辉,我听到天籁般的童声合唱,我眼眶里溢满了老天也不能阻止的眼泪……
韩松老师说“宇宙离开宇宙远去,时间被时间斩断”。
所以当韩松老师把他另一部重要而伟大的作品《驱魔》交给我的时候,我的理解:人能战胜或是打败自己的,也只有自己吧。
我是幸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是星光大道。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有了星云奖 ,每年一次的相聚才有了时间和宇宙的意义。
科幻人是幸福的,因为科幻,让我们永生!

在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上被组委会授予“推动科幻北斗勋章”。
甘伟康,海南壹天视界科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语科幻星云奖执委会主席兼运营委员会主席、四川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幻版权、科幻出版、科幻影视、科幻衍生品的发展。2016年至2023年,领衔主办及承办第七届至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首届至第三届少儿科幻星云奖,成为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推动者、中国科幻产业化的践行者和先行者。

华语科幻星云奖是由中国著名的科幻活动家董仁威先生、科幻出版人姚海军先生和科幻学者吴岩教授等三位创始人以及程婧波、董晶、杨枫、韩松、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陈楸帆、北星、李庆雯、傅胜、杨波等十二位联合发起人为首的全球华人科幻爱好志愿者于2010年共同创立的公益性奖项。自创立以来,积极主动做工作,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励志重塑科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品、作者、译者、学者与业者等。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突显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激励华语科幻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华语科幻文化产业振兴,引领华语科幻世纪全面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