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做好2024科幻星云庆典关于隆重庆祝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周年的相关活动,回顾总结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办的历程,充分展示华语科幻共同体团结的韧性,即日起将《星云十五》纪念文集内容陆续刊载。
文集中的系列文章有以简史的笔触梳理星云奖十五届的发展轨迹、艰难坎坷和不凡建树,特别是呈映星云奖评奖机制、品质规模、宣传影响不断完善、提升和成熟的风采,展现星云奖的实践经验、贡献价值和史料意义;也有从科幻人发起、参与和成就星云奖的多维度视角,以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与星云奖同行、在星云奖此刻的故事,彰显科幻人锲而不舍的品质和性格,作为星云奖求索进程的亲历和佐证。
现将文集部分摘录。

科幻星火,自星云点燃
科幻星光,自星云灿烂
超侠 /文
突然间,星云奖已经十五届了,星云十五,是个伟大而美好的数字。而我与星云的结缘,也差不多13年了。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飞扬跳脱的青年,10多年过去了,我变成了一个飞扬跳脱的中年,但我心依旧,依旧年轻,依旧快乐,依旧科幻。
尽管现在每年有很多科幻的活动、颁奖、聚会,但星云,一直都是我心中科幻的春节,每年必须参与的盛会,每年都会和科幻的老朋友见面、喝酒、畅聊,也会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华语科幻星云奖,这个闪光的名字,早在2010年就曾听到,也报道过,但到2012年的夏天,我才首次得以参与。2012年,我的科幻老大哥郑军,告诉我成都要举行第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邀请我前往,也去参与新闻报道。我怦然心动,我还没去过成都,过去也基本没参与过大型的科幻活动,那年我恰好出版了一部科普科幻长篇《使命召唤:狙击手们的战争》以及四本《少年冒险侠系列》,便也想结识一下四川的科幻人。过去出差报道,都有主办安排食宿,但我知道科幻刚刚起步,主办那边也只能落地接待,我自己飞了过去,住了朋友的房间,从此,一扇星云的科幻之门打开,我得以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见到了许多科幻的偶像。
特别是见到了董仁威老师,他永远激情满怀,不畏艰险,不辞辛劳,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他的眼中始终星光激昂,我们一见如故,干杯喝酒,要不是董晶哥哥出现,差点就结拜为兄弟。那时候我说要做好星云奖的宣传,要给世界级的作品评奖,还可以给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大导评,给比尔·盖茨、马云这样的企业家评,给汤姆汉克斯和汤姆克鲁斯这样的科幻片演员评等等,总之是天马行空了一番。另外要将星云奖里的儿童类作品和成人作品分开评,像《三体》和《功夫米老鼠》是两个维度的作品,评价标准和体系完全不一样,受众群体也不一样。董老表示同意,后面他就干脆利落地行动起来,来北京找我和杨鹏,一起将少儿科幻这块搞起来,2013年第四届时,就将成人科幻与儿童科幻作了区分评选,由此,激励了许多少儿科幻作者,积极投入这方面的创作,嗅觉灵敏的出版社也开始大量出版这方面的作品。
2012年,我还认识了许多科幻的朋友们,也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科幻偶像们王晋康、吴岩、刘慈欣、韩松、姚海军等,我刚看了王晋康的《与吾同在》,见到他激动不已,因为从小就看他的书长大,才爱上科幻,创作科幻。还有大刘,大刘那时则十分低调和腼腆,但我也很激动,不太敢和他说话,他的烟斗和手稿也上了科幻拍卖,但没人抢拍,董老赶快拍下,在今天看来,这是多么明智多么有前瞻性。那年我的那五本书也参加了展出,在会展现场,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韩松老师手持光剑与恐龙搏斗的场面。我也了解到了华语科幻星云奖是董仁威、姚海军、吴岩三位科幻人联合创办的,因此能聚集起那么多的科幻人。我和当时参会的许多好友萧星寒、江波、谢云宁、拉兹、乔飞等到九眼桥附近喝酒聊天,他们后来都成为了科幻界的中坚力量。后来董老来京,找我和杨鹏商量关于少儿科幻的事情,我们还去多家出版社拜访,打造少儿科幻的创作团队。
2013年,第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太原举办。这是星云奖首次开始将少儿科幻分开,单独评奖,杨鹏、我、陆杨等都登上了领奖台,我的心情极为激动,这是我领到的第一个科幻奖项,《少年冒险侠第一季》荣获2023第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此后无论再领到哪种奖,都不如这个有意义,分量重。我还认识了台湾的李伍薰和少儿科幻作家陆杨,每天我们都在街边撸串,畅聊,包括大刘和许多科幻迷、科幻人也都在,大家互相串门,聊天,成为了科幻的传统。哪怕后来有了高大上的音乐晚会,也都会再找街边啤酒烧烤。
2014年如期而至,这年是在北京京西举行,我和何夕、顾备得以相熟,何夕拿着一个带手柄的手机玩得不亦乐乎。顾备后来创办了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大家又多了一个科幻的场域。这年非常值得高兴,刘慈欣的《三体》的英文版翻译刘宇昆也来了中国,他和大刘在红毯台阶合影的照片,有一张还是我拍的。颁奖会后,我陪着董老去查看了餐厅,选了位置,请大刘、刘宇昆等吃火锅。
2015年,又是在成都举行,《三体》被拍成电影的消息激动人心,我和陈楸帆、宝树、张冉等还去了孙悦的科幻咖啡吧聚会,会后和老作家桑榆等一起烧烤一起热闹。
2016年,又在北京举行,此前,董老多次来京,召集大家聚会,成立了时光幻象VIP俱乐部,那时候甘伟康甘总加入,给星云奖带来了极大的资金支持。那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吸引了众多的主播女郎直播,我恰好在鲁迅文学院读书,鲁30儿童文学高研班,同学们都是儿童文学作家,便带着许多喜欢科幻的同仁,一起去参加这年的星云奖。汪玥含、彭绪洛、谢鑫、小高鬼、柯渔等等。董老召集大家开了少儿科幻的会,由于头天我带大家嗨到半夜,第二天许多人都没起来,就让陆杨登场主持,希望能够独立打造出少儿科幻星云奖。2016年星云奖后,我和董老在科普社和北少社一起主编了几套少儿科幻的图书,反响热烈,少儿科幻的市场是极为广泛的,我的许多同学都开始和我们一起写少儿科幻。那年马传思也刚刚开始创作少儿科幻,晚上也加入了我们的酒局。少儿科幻的力量正蓬勃壮大。值得注意的是,我还和科幻画家赵恩哲兄弟一屋,从此成为好友,7年后的2023年,他荣获了雨果奖最佳科幻艺术家奖,我们激动地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2017年,在北京未来剧院举行,之前还有少儿类的对谈,我和董老去看的场地。最后一天我和大刘、何夕、林天强等喝到深夜,感到整个科幻正蓬勃发展,林天强也创办了清华科幻季。
2018年,我们来到了重庆,吃了好吃的火锅,那年最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七星连珠奖。坚持七年参加科幻星云奖才能得到的奖。不知不觉就七年了,一年一度的华语科幻星云奖让我们有了自己的节日。感觉这个奖沉甸甸的,我希望能获15次这个奖。但由于要考试,晚上还没大聚,就匆匆赶回了北京。
2019年,依旧是在重庆的洪崖洞,一场场的欢聚,一次次地登台,表演极为精彩。少儿科幻星云奖也在这一年获得关注,准备独立出来。
2020年,因为疫情,星云奖活动推迟。大家都很遗憾。
2021年,举办了两次,一次是去年延期到4月份,在海南,一次是11月份,在重庆,一年参加两次,感觉其实是在两个年度。这一次宾客云集,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颁奖也应运而生。
2022年,又由于疫情,只能在网络上参加,我还专门录制了视频祝贺。
2023年,是科幻年,电影《流浪地球2》和电视剧《三体》的成功,导致各个产业都在关注科幻。这年在三星堆,又是一次久违的科幻大聚会,新人登场,旧人重逢,每天聚会到凌晨5点。整个酒会+自助餐颁奖晚会,气氛热烈,大家都很嗨。但是主办方的辛苦和辛酸,却少有人知道,甘伟康先生上场的时候,眼泪都噙满了泪花。由萧星寒原著《红土地》改编的网络大电影《红土地》也闪亮登场,这是从星云奖里走出的第一部根据原创小说改编的科幻片,我们一定要力挺。
这几年,华语科幻星云奖越办越好,许多热爱科幻的朋友都自告奋勇地出钱出力,希望这火种能够不灭,能够撩起星空,它鼓励了许多热爱科幻的年轻人,也团结了真正的科幻的朋友。随着更多科幻奖项的出现,随着众多科幻公司、组织和品牌的成立,许多人,许多朋友,都是因星云而汇聚,又因星云而扩散,星云也在支持它们,扶持它们,共同打造整个温暖的科幻大家庭。
这里面,不得不提到创始人董仁威、姚海军、吴岩老师所做的重要工作,也不得不提甘伟康先生连续8年无怨无悔地支持和资助。特别是董老,用极大的耐心和包容性和奋斗精神,感染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他带领着他的团队,董晶、阿贤、陈丽萍,以及过去的龙姐等等,勇往无前,每次遇到危机和困难,也都与我一起商量解决,把我当做了团队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荣幸。团队的每一个人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每次都累得不能好好吃一顿饭,却能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凝聚大家,感动所有。
还有那些志愿者,那些愿意为星云,为科幻付出的科幻人们,也是他们,支撑起了每一届快乐的星云。
祝科幻星云,生生不息,点亮科幻的宇宙。
一年一度,星云,我们永不缺席。

作者系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创始人,科幻作家。超侠,本名尹超,科幻作家、编剧、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30几次荣获科幻奖、编剧奖、诗歌奖等。央视故事大会科幻演讲嘉宾。

华语科幻星云奖是由中国著名的科幻活动家董仁威先生、科幻出版人姚海军先生和科幻学者吴岩教授等三位创始人以及程婧波、董晶、杨枫、韩松、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陈楸帆、北星、李庆雯、傅胜、杨波等十二位联合发起人为首的全球华人科幻爱好志愿者于2010年共同创立的公益性奖项。自创立以来,积极主动做工作,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励志重塑科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品、作者、译者、学者与业者等。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突显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激励华语科幻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华语科幻文化产业振兴,引领华语科幻世纪全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