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所现
文/樊志刚 辽宁
人间万象本虚浮
皆由心感境自殊
染净有别成苦乐
执着总难契真如
独觅芳踪
文/樊志刚 辽宁
浮生恍然一梦空
残痕旧迹
了了觅无踪
去岁扶醉邀相伴
滴翠楼前
索句笑语浓
一年一度春又至
燕子呢喃
烟雨正朦胧
独倚栏杆待期许
流水落花
片片逝飞红
信步柳堤姝光潜
随吟诗一缕
重温旧梦
点点滴滴尤切
不减老顽童
2024-4-9于莲池
【唯心所现】
世间万物看似繁复纷呈,实则其本质皆为虚幻浮影。这并非否认物质存在之真实性,而是强调一切现象的显现与感知,皆源于人心之所感、所悟。人的心灵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外在世界的千姿百态,而这些景象的色彩、形态、意义,无一不是心识活动的产物。换言之,是内心世界的投射与解读塑造了我们所见、所闻、所思的万象。
“人间万象本虚浮,皆由心感境自殊。”此句揭示了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决定性作用。人的内心状态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便各异,所谓“境由心生”,心若澄明,则万物显其真;心若昏暗,则万象陷于迷。由此,同一世界在不同个体心中呈现出迥异的面貌,恰如佛家所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染净有别成苦乐,执着总难契真如。”人生苦乐并非全然取决于外在境遇,更在于内心的染净。心灵若被贪嗔痴等烦恼所染,即使身处繁华盛世,亦觉困苦不堪;反之,心若清净,纵处逆境,亦能安之若素,品味生活之甘甜。至于执着,它犹如一道屏障,阻碍人们通达真实本性(真如)。唯有放下执着,才能超越表象,洞察生命的本质,体验到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独觅芳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浮生若梦、世事变迁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之情。
“浮生恍然一梦空,残痕旧迹了了觅无踪。”开篇即以“浮生若梦”的意象,传达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昔日欢聚的场景已成过往云烟,只留下些许模糊的残痕旧迹,任凭如何寻觅,终究难以复现。
“去岁扶醉邀相伴,滴翠楼前索句笑语浓。”诗人回忆起去年酒酣之际,与友人相伴于滴翠楼前,诗酒唱和,笑语盈耳,其乐融融的场景历历在目,令人怀念不已。
“一年一度春又至,燕子呢喃烟雨正朦胧。”时光流转,又是一年春回大地,燕子在烟雨中呢喃低语,勾起诗人对旧时欢聚的无尽思念。此时的他,独自凭栏,期待着那份久违的陪伴与欢笑。
“独倚栏杆待期许,流水落花片片逝飞红。”诗人独自倚靠栏杆,遥望着流水落花,片片花瓣随风飘零,恰似那些消逝的美好时光。这画面既寓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寄托了对重逢的期许,尽管明知“逝者如斯夫”,仍怀揣一丝期盼,坚守心中的那份情感。
“信步柳堤姝光潜,随吟诗一缕重温旧梦。”诗人漫步于柳堤之上,阳光透过柳丝洒下斑驳光影,他在静谧中随口吟出诗句,试图借诗歌的力量,重新唤起那些深藏心底的美好记忆。此刻,他仿佛化身为“老顽童”,虽岁月流转,却依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与诗意情怀。
“点点滴滴尤切,不减老顽童。”末句再次强调诗人对旧日时光的深深眷恋,以及面对岁月洗礼,仍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如“老顽童”般对生活充满好奇与热情,这份心境无疑为其孤独的等待增添了几分坚韧与乐观。
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无论是“唯心所现”中对内心世界决定外在感知的阐述,还是“独觅芳踪”中对旧时光的追忆与期盼,都反映出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