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无术——我对两种境界的认知与感悟
武术,以其独特的韵律与力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它以其刚毅之姿,诠释着坚韧与勇敢,以其柔韧之态,传递着内敛与智慧。而“无术”,并非字面上的“没有技术”,而是指向一种超越技巧、回归本真的精神状态。二者看似迥异,实则在深层意义上互为映照,共同构成了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洞察与追求。
武术:力与美的交融,身心的修炼
武术,首先是一种技艺。它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通过严谨的动作规范、精准的力量控制以及灵活的身体协调,达到强身健体、防身御敌的目的。每一次挥拳、踢腿、转身、跳跃,都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与突破,是对力与美的生动诠释。武术演练中,拳脚起落间流淌着节奏与韵律,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武术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一种对道的领悟。习武之人需遵循“武德”,尊师重道,谦逊有礼,以武会友,以和为贵。在攻防转换、动静相宜的修炼过程中,他们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出从容不迫的心态与处变不惊的定力。武术,就这样在锻炼肉体的同时,也在塑造灵魂,使之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既能展现出铁骨铮铮的一面,又能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
无术:超脱于技,归于自然
“无术”并非否定技艺,而是在技艺之上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它倡导摆脱对具体技巧的过分执着,转而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通达,实现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共融。正如庄子所言,“技进乎道”。当技艺达到炉火纯青之时,便应抛却其表象,领悟其中蕴含的道之真谛,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地。
在武术的修炼中,同样存在“无术”的追求。高手对决,往往不见繁复招式,只在一念之间,胜负已分。此时的武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肢体较量,而是心性的较量,是精神力量的碰撞。习武者需放下对技巧的依赖,顺应自然,随心而动,以无为之心应对万变之局,方能抵达武术的至高境界。
武术与无术:人生境界的双重视角
武术与无术,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武术通过严格的训练与实战,锤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能力,使人具备应对生活挑战的实力。而无术则引导人超越具体的技艺,回归内心的宁静,达到与天地合一的超然境界。两者共同构成了对人生理想状态的立体描绘:既有坚实的基础与实力,又有豁达的胸怀与超脱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像习武者一样,刻苦钻研,提升自我,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又要学会适时放下,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以无为的心态面对得失成败。如此,方能在人生的舞台上,舞出力与美的和谐乐章,实现身心的双重升华。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