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文/朱春水
清明淫雨,哀思倾注 ,
未到坟前先泪目。
无限怀念故人情,
尽在纸烛烟火处。
鞠躬扣拜,铲草添土,
千古习俗守如初。
一年一度子孙聚,
乡愁洒满祭祖路。
—— 2024年04月04日清明
这首《清明》以传统节日清明节为背景,深情地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描绘了清明祭祖的传统习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段“清明淫雨,哀思倾注 ,未到坟前先泪目。”描述了清明时节的典型环境——细雨纷纷,如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般连绵不断。诗人还未到坟前,便已泪眼模糊,情感深沉而真挚。接下来,“无限怀念故人情,尽在纸烛烟火处。”诗人通过焚烧纸烛和点香来寄托对亲人的深深怀念,纸烛烟火成为了连接生死两界的象征,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第二段“鞠躬扣拜,铲草添土,千古习俗守如初。”描绘了清明祭祖的传统习俗,包括鞠躬扣拜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以及为坟墓铲草添土等。这些习俗历经千年仍被坚守,体现了后人对祖先的敬仰与缅怀。最后,“一年一度子孙聚,乡愁洒满祭祖路。”描绘了清明节期间,子孙们从四面八方归来,齐聚祖坟前祭祖的情景。乡愁在这一刻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祭祖之路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对乡愁的回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载体,通过描绘环境、习俗和情感,深情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传统的尊重。同时,通过祭祖这一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乡愁的珍视和回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此外,从诗歌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押韵和词句的运用也相当出色。每段的尾句都巧妙地押韵,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艺术美感。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清明节祭祖的传统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