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农村很落后,天灾人祸瘟疫发烧拉肚子都会丧命,小孩子更多。古老的村庄有个陋习,怕祸延子孙,早亡是不能进家坟地的,这样村上就得有一个安放的地方,往往都是在离村很远很荒凉僻静处,这就有了送娃沟一说,有说扔娃沟,村人说“扔”字时上下排牙微合舌尖前送气就成方言SC,就转音成死娃沟。杏花村的送娃沟在村东南下沟,有一个狭窄深涯似的沟壑,座北面南向阳,却阴森森的。老辈人说扔在这里后边的娃能长大。早亡人又不能在家长留。有人怕风声不好,在夜间就走平路,从南洼下坡过大柿子树,朝东南下两片地,拐弯就到了。过大柿子树时总会有鸱鸮怪叫,人心更苦愁了。顺南壃场走大路也要从另一棵鸱鸮怪叫的大柿子树下过,也是东南右拐一大弯,就能见这注满血泪的沟,往下看,黑黝黝的深井似的。送娃的人用悲惨的绳子放下去,滴着泪水似乎能听到跌进去的冰冰响声,注满了血泪的沟啊!随便往里撒几锨土就算安葬了。有时候也就呸呸呸三下吐掉晦气。白天走下河路,从原坪壃边大柿子树下过去就进了这个沟。奇葩的是总会掉下一个干枯柿子来。人们觉得不祥,踢了去,只顾走路,心沉重地看这倒霉沟。这是一个里宽外窄,像一个破瓮,三面高崖,阴森森冷嗖嗖的瘆人,似乎有无数的冤魂挤过来,送的人急忙放好用土盖住,这里传染病多,眼看烂席破衣,呼吸腐烂气味,不祥之地,不可久留,但刚掩起的那个揪心撕肉扯腿绊脚的新土堆让人走几步回头抹泪,走几步扭回头抹泪……
失去孩子的父母啜泣嚎哭,往往人劝说:“喔娃骗你来了,把你撇下是个没良心的,哭什么?再奈娃能着乇乇的(其旁的能长大)。”
中国人的智慧安慰使得父母不心疼了。怎么能不心疼呢?那是身上掉下的肉啊!

天空中飞过一群老鸹,黑云压在沟上头似的,咯哇咯哇落下,就会有结伙的野狗,更多的是成群的狼。一个人不敢去这沟边地做活,两个人锄地时也不敢相向,只能是背相锄地,互相照顾,休息时也是背靠背,防着狼从后背袭击。传说兄弟俩锄地,中午,弟回家取水。他哥就靠着大杏树迷糊,觉的有人拍他肩膀,以为他弟取水来了,就说你先喝吧,我乏了。他弟不吭声,肩膀上不像手,他感觉不对,扭头一看,是一只呲牙咧嘴的狼,吓得他弹簧式的蹦起,扎刀子似的呀呀妈大叫一声,倒把狼给吓的跳远远的。他弟也来了,兄弟二人呼叫着吓跑了狼。时常有孩子哭叫哄不下,大人就吓唬说你听狼来了。孩子就不哭了。如果还不顶事,就说把你送到死娃沟去。孩子就抽搐啜泣不敢出声。
成立了人民公社,狼少了。通了铁路,人多了,狼不敢来了!渐渐老鸹没有了!上柿子树猫捉老鼠的小娃爱吃红空柿,甜透!

沧海桑田人间正道,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沟早已成为农田,种麦子金黄,栽花椒红透。沟也变得很浅,许多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充满着凄凉血泪的沟。
作者侯印来,韩城杏花村人,曾教小学初中高中语文。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语文学会会员。中语会教研教改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届理事。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教育信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发现》杂志社记者、副理事长等。参编出书十余部,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发纸文约百篇,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网台发文千余篇,获奖三十余篇(部)。部分简介见《百度》《今日头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