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上海知青《青春在远方》作者合影。
我在连队当司务长
李俊海
1970年5月22日,我从上海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六营五十五连。北大荒的九年磨炼,把我从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18岁小毛孩,培养成有用人才,我在1972年加入共青团;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想起47年前的知青生活,一切恍如昨日,历历在目。我在农工排种过地、上山打石头、修水利、在食堂做过炊事员;我在连队还担任过司务长,后又调入六分场保卫科;然后再调到友谊农场公安分局等,历经磨炼。我回忆在连队当司务长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点点滴滴又涌上了我心头。
一 开垦荒地种蔬菜
食堂门前有一块多年未开垦的低洼荒地,长滿野草,我请示了连队领导后,利用空闲时间,发动炊事班人员,把那几小块荒地开垦了;在开挖荒地过程中,大家手上都磨起了血泡;身上还被荒野田地里的蚊子、虫子,咬起了大大小小的包块。北大荒的夏季虽然沒有上海那么热,但中午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特别毒。
我的皮肤比较白,被太阳一晒就发红,当时晒得我两眼直冒金星,我满脸汗水,并且也累得我直不起腰来。当时我身上暴露在外的皮肤,都已经被晒得脱皮。我种菜没有经验,于是,我就向老农请教种菜的知识,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在这块荒地种上了西红柿、茄子、黄瓜、青椒等各种蔬菜。每当我看到大家吃着这些新鲜蔬菜时,我心里无比高兴。
二 食堂杀猪改善伙食
以前食堂杀猪都要请老乡来帮忙,但杀完猪后,猪内脏、猪血、猪头,猪爪子都要送给他们,但我觉得这样做成本太高,如果我们自己杀猪,这些东西就能留在食堂,也能给大伙改善一下伙食,于是我就壮大胆子,偷偷地向师傅学杀猪的技术,记得我第一次杀猪时,一个200多斤重的猪还没被我彻底杀死就逃跑了,逃跑的时候猪脖子上还流着血。猪在前面跑,我就在后面追,猪跑着跑着,血也流的差不多了,便一头栽倒在地里死了。我没有办法把猪弄回去,只好叫连队的马车把猪抬到车上拉回食堂。接着,我朝猪上吹气、烫水、推毛、开膛、分类,弄得我满头大汗,最后总算把问题解决了。我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同时我也学会了杀猪。
后来连队食堂杀猪,我再也不请别人帮忙,我都自己解决。每到过年过节,连队都要杀几头猪卖给职工,我也经常去帮忙。
三 厨师手艺显作为
我当司务长时,连里为了把食堂伙食搞的更好,送我到团部招待所学习烹饪,提高我的业务水平。我回到连队,发挥了厨师的作用,我借鉴了朝鲜族腌制咸菜的技术,也在食堂自己腌制了各种咸菜不下十几种,特别是腌制朝鲜族咸菜,那味道绝对是一流的。
有时候,我也问老乡借鱼网到七星河里撒网抓鱼,我还聘请一位当地老农,帮食堂养猪、养鸡。我还学会了冬天挖菜窑,储藏各种蔬菜。虽然自己苦点累点,但是有了成绩和收获,我心里自然很高兴。
经过我的不断努力,55连多次被营部评选为优秀炊事班,营部召开各种现场工作会议,也都喜欢安排在我连队就餐。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部门在我连队蹲点指导工作,对我的烹饪拔术也作了肯定。我的工作受到大家一致好评,每年都被连队评选为“五好战士”或“先进工作者”。我在那块神秘的土地上历经了北大荒的风雪,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获得了敢于和命运抗争的毅力和智慧。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毅力和信念,使得我敢于到国外去洋插队,国外虽然各方面条件优越,但是我还是十分留恋北大荒那种苦中带乐的“土插队"的兵团生活。
2010年我们组团回访了第二故乡友谊农场,我也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55连,我看到了农场发生的变化,当时一个不起眼的连队,现已被发掘了《风林古城堡》,而且还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农场变化真的很大,但友谊的情,我也不会忘记。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2024.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