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学民

漫漫古驿道,悠悠三千年。源起殷商时,终止民国初;依古道之旁,傍涑水之畔。东接泓芝驿,西连蒲州城,北枕峨嵋岭,南望中条山。司空图故里,三圣庙开颜。①次商旅之舟车,驰通衢之征骖。赏筠竹之清颀,参回廊之灿然。悬匾额之墨澜,簇朱楹之绮粲。日重碧瓦,月皴牖间。檐翼翼于戗脊,甍鳞鳞于殿巅。亭台楼阁,风光旖旎;怡景流泉,气象潺湲。隐隐晨钟,警人醒世,志存高远;沉沉暮鼓,抚今追昔,道法自然。柏林霞蔚,亮丽壮观。
苦哉,筚路蓝缕,风餐露宿,解鞍歇马,《望月怀远》。②
苦哉难重陈,暗哭苍苍天。古驿萧萧独倚阑,角声催晚雨催寒。一经为站户,终生为驿卒;出驿服役苦,费重度日难。日落客临霞似火,鸡啼马去月儿偏。惯看别里征夫泪,闲听思乡游子寒。驿政弊坏,越数诛求,横索滋扰,蠹国民怨。黔黎三千,移徙泰半。四周筑堡,③重建家园。离愁别绪,苍茫窭艰。
时光荏苒,暗淡三千年云烟往事;沧海桑田,变换九万里古驿尘寰。往日古道,点垒起千亩富士果山;当年驿站,装扮成百家幸福庄园。河山新造,天地重光;驿站文化,日月可鉴。
壮哉,朝来代往,斗转星移,九州通衢,星河若灿。
烽火叠起时,上书奔命;羽檄交驰际,策马扬鞭。夜幕始降,耀明灯而启程;浓雾初锁,视风霜而等闲。出驿之路万程,大海翻巨浪;回家之途千里,高山走泥丸。慕名而来,皆识樊桥之风貌;④载兴而归,彻览驿站之景观。迎来送往,顶天立地,平添基业之宏伟;司空挥毫,⑤李适赐匾,⑥尽显大家之风范。马燧讨光,⑦赵飞搬兵,⑧马嘶战道赴征程;名流荟萃,官桥接踵,潮涌神州起波澜。三皇五帝,为华夏永久之繁荣;舜日尧天,乃民族亘古之期盼。
伟哉,烟尘滚滚,物穰盈盈,定国安邦,鸿猷丕展。
商贾云集达四海,烽檄驿传定九州;古道沧桑增韵远,新风浩荡蔚春酣。马园养备换骑之基地,驿馆休憩温暖之港湾。炮声吹响进军之号令,烽火传递美好之明天。民道战道,彰显忠诚担当;官道商道,印记务实奉献。文祥、董恂、祁寯藻,名士过境樊桥站;陶澍、士祯、曾国藩,文人盛赞留诗篇。襟涑水,望条山,钟灵毓秀出才俊;枕峨嵋,依古道,通达滋荣垦福田。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歌,高屋著论雄文在;古驿樊桥站,三千年要道,烽火檄传社稷安。
既往,晓然于千秋之光耀,人喧马鸣,朝发夕往,骏马奔驰,驻兵平叛,历久弥鲜;今来,欣逢于万象之气凌,国风蔚起,民气昭苏,祥开舜日,福衍箕畴,盛世梦圆。

【注释】:
①、⑥⑦唐•马燧三次平叛李怀光,驻兵于樊桥驿站三圣庙,获得大胜,寓"三胜”之意,唐德宗李适为三圣庙所赐御笔“开颜”匾额。
②、唐•张九龄诗:《望月怀远》。
③、四周有:站东堡、站西堡、站北堡、站南堡,站前堡、吕宅堡。
④、山西省临猗县新城堡村,古称:樊桥镇、樊桥驿站(简称:樊桥站)。
⑤、司空图,著有《二十四诗品》。
⑧、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大型历史剧《忠保国》中,赵飞搬兵过樊桥驿站留有佳话到蒲州搬来杨家救兵,保住皇权,为大明江山社稷稳定立了大功。
作者简介:

王学民,(网名:博爱)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运城市楹联学会会员,临猗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临猗县诗联学会副主席,临猗县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书法家协会顾问,临猗县《古驿樊桥站》主编,著有《樊桥驿站》。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