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安徽省诗词学会企业家诗词工作委员会

各位老师诗友大家好!我们这期月课是结合“欧梅雅韵”吟咏活动开展的,主题自然是以咏梅为主调,所收录的作品也大都是以梅花(包括欧梅)为歌咏对象。梅花是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面对梅花暗香疏影,傲雪凌霜的玉骨冰肌、高节丽姿,谁能无动于衷,谁能不为之倾倒,为之赞唱呢!
说到吟咏梅花的诗词,就不能不提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近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可以说,这两首卜算子就象两座高峰一样耸立我们面前,但也同时开阔了我们咏梅的思路。
欲写梅花词,难越卜算子。今人写梅花,很多时候难免会碰到象李白写黄鹤楼一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那样的尴尬。所以说,要读懂今人的梅花诗,必须首先熟悉一下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词,其中有关咏梅的就有一百多首。最为有名的就是这首《卜算子·咏梅》。纵观全词,陆游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词的结尾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加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作者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陆老夫子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伟人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有同工之妙!当然,他和伟人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格局上到底还是小了不少,不能不说是相形见绌。这大概也就是伟人“反其意而用之”的初衷吧!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飞雪将春迎来。哪怕悬崖峭壁,冰棱万丈,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越是在险峻的情况下,越要勇敢地迎接挑战,展示自己的俊俏。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俏”字上出现了。这是强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这个“俏”字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真是令人难以言传。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天下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她却藏在万花丛中露出欣慰的笑容。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使梅花成为了一名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者的形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景观与气象,格局之宏大,形象之伟岸,骨肉之丰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试问古今中外谁人能及!

现在来看看我们月课的作品。
朱曙光老师的《蝶恋花·咏梅》:
猎艳枝头含笑处,岭上江村,独把春归赋。六甲纷纷雕玉树,临寒一任飞云渡。
万里冰封疑失路,倩影横斜,脉脉同谁诉。料得东君终不负,风情万种香如故。
这是一首令我读后倍感神清气爽的作品。此作从时间、地点、环境起笔,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独把春归赋”,“料得东君终不负,风情万种香如故。”既有古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襟怀,又不乏伟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格局,应是成功之作。尤其是“六甲纷纷雕玉树,临寒一任飞云渡”句,放在宋词中也无半点逊色。
黄贻裳老师的《次韵王安石〈梅花〉》
愿作雪中梅,迎风含笑开。
不争群卉艳,只为报春来。
小诗明白如话,“斗雪开,不争艳,报春来”。平平无奇,淡淡有味,似得梅花真谛。诗无论直白、婉约,倾尽真情即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是因为感情真切,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而不在于诗意有多深奥,辞藻有多华丽。
周定洪老师的绝句《咏欧梅仰醉翁》:
千年老树曳春光,淡雅花开映古墙。
一代宗师谁与比,文章梅骨两流芳。
梅本高洁,又得高士手栽,更不同凡响。所以能“曳”千年之春光,“映”千秋之古墙。“一代宗师谁与比,文章梅骨两流芳”,眼看梅花,心忆宗师,眼前是老树?是宗师?老梅就是宗师,宗师犹如老梅,双双流芳,融化为一,琅琊奇迹,人间佳话,何其壮哉,何其美哉。短短绝句能令人回味无穷,足见作者构思巧妙,手法老道。

李德新老师的七律《谒欧梅》:
琅琊春谷暖阳熏,时有来风香阵闻。
入院深阶疑落雪,遮天华盖若堆云。
老干越古何嫌瘦,清气流芳自不群。
都说花中巢许是,果然山里隐真君。
首联以地点时间起笔,继而买一个小关子,在风暖鶯娇,晴明和煦的琅琊山,何处时有屡屡清香传来?既以“香”点题“欧梅”又吊人胃口,大有欲知香从何处来,且听下回分解的意味。令读者不得不随着作者的笔墨往前走,朝下看。
颔联扩展延伸,一入院落,远远就看到花飞似落雪,遮天若堆云,好一树梅花啊!原来这欧梅开得如此盛艳,香气果然是从这儿传出。既拓展了内容又呼应了上联。
颈联融情加议论。欧阳修手栽梅花,算来已近千年,铁干虬枝,清瘦矍铄,加持先贤风骨,自然超迈群伦。读到这儿,映入眼帘的是梅花,映出脑海的一定是仙风道骨,开一代文风的文坛圣贤欧阳醉翁。
尾联顺势收束,以许由洗耳,巢父饮牛的典故作结,不仅突出升华了梅的高怀清操,更丰富了欧梅内在的形象。真真是“果然山里隐真君”啊!
通观全篇,虽无梅字披挂上阵,四联八句却紧紧扣着主题,写眼前之景,抒胸中之情,言在此而意在彼,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词畅意达,属对工稳,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

李开英老师的《西江月·咏梅》:
春发虬枝垂朵,风吹陌野生香。嫣红姹紫溢芬芳。喜悦祥和绽放。
百媚含羞带雨,千姿掩笑临窗。年年岁岁报春光。争把春天唱响。
李青老师的《点绛唇·春梅》:
疏影横斜,红酥旖旎初开处。风情无数,一任芳尘妒。
料峭萧寒,无意争春许。黄昏雨,冷香缕缕,散作东风絮。
两词咏梅虽着墨点有所不同,立意大致相仿,一个是“年年岁岁报春光。争把春天唱响”;一个是“料峭萧寒,无意争春许”。皆有陆游笔下不畏严寒,不争名分的高洁之意,又有伟人笔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博大格局,奉献精神。既写出了梅的形态,有撷取了梅得真谛,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具成佳作。写诗填词就是借助于观察和联想,使具体的物象形成意象,进而把意象组成意境,创造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意象是诗的本体,没有意象就没有诗。诗人成功的标志主要表现在意象的创造上。
韩彩娥老师的五律《咏梅》:
一夜狂风后,亭园仍可欢。
盈盈枝上俏,款款雪中盘。
灿烂非邀宠,痴情似忘寒。
偶成花信首,只遣故人看。
这倒是一首令人咀嚼的作品,首联的“狂风后,仍可欢”就感觉有戏!何戏?我不告诉你。至于“盈盈,款款,非邀宠,似忘寒”,那都是铺垫而已,“只遣故人看”才是戏,什么戏?“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诗词一道,向来有言不尽意之说。许多情感往往是言语难以表达清楚的,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也,这就是含蓄。含蓄是诗词的不言之美。
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很难称为是评诗,只是为完成任务不得不说,充其量也就是聊博大家一哂。

安徽省诗词学会企业家诗词工作委员会
主 任:李 青
副主任:李德新 许明球 宋伟 张银辉
秘书长:李朝晖
《徽商诗韵》企工委编辑部
主 编:张银辉
副主编:孟国田
编 委:
朱 祥 宋 伟 唐 涛
赵元席 陈新潮 尚明远
孟国田 韩彩娥 周占华
李军君 洪祖美
本期主持:赵元席
本期审核:张银辉
本期收录:韩彩娥
本期制作:洪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