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
一趟七里镇
购砖七千块》
“找娃、找娃、找娃……”一个坚强的信念,在枊军军的心中,默念了千遍万遍……。
01
终于熬到大夜班下班了。经靳厂长弁许,军军播通了两个兰州长途,兰州的护士学校,气象学校,门卫的回答是一致的:均未见到敦煌有新生来校……这条线又断了。
02
军军继续分析,娃娃如果没出敦煌,会到哪里去呢——七里镇。在哪里打工,比在敦煌城打工强百倍,而且不易暴露身份。对,碰碰运气,也得走一趟七里镇。
03
30年前,军军和奶奶,骑着毛驴去过七里镇,屠家姑娘一家,军军多次来往……可以说变化令人难以置信……干打垒的平房变成了整齐划一的住宅楼,姑父姑母己过世,儿子屠文举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基建处处长。儿子屠东东,石油枝校毕业,担任石油公司枝朮员。妻了己退休在家。
屠处长和三哥哥柳志顺走的十分亲近,就把一项基建工程的土建项目承包给了三哥……。
那天,军军风尘朴朴骑车赶到七里镇,在建筑工地,第一眼看到了三哥:
“她三老,工地上看到我家茂枝女娃了吗”?
军军吸取了在贺大姐家的教训,这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娃咋了”?
“独自出门打工去了。”军军应声道。“打工找啥,挣上几个钱,会给家中报喜……不要把娃看的太紧了……”!三哥接着说。
“听说你筹备修房子,我工地有都分废砖,你要不要?”
“……要、要!”军军未加思索,就一口气答应了。
04
一锤定音。原机修车间院内的地面砖,算五千,三分钱一块,向门卫交钱后就可拉砖。军军办理了相关手续。一个电话,打到了元明粉厂。无巧不成书。学友王吉成、娃三舅习建宏,两辆车约定在厂部转运元明粉上柳园,今日无货……一听给军军拉砖,两辆车一溜烟开到了七里镇施工现场。三哥指挥二三十名员工,一个来小时,两辆“东风”大卡,满载七千废砖,转运到了梁家堡四队。
四队的众位亲友,中午收工的社员,一涌而上,七千废砖,整整齐齐码在了军军门前。
作者简历:
刘志军,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生于1952年5月9曰/高中学历/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