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作家毛亚云‖文字里的贾村塬——拜读《乡魂》有感
●西府新传奇

【编者按】《乡魂》出版后,激发了众多人士青春记忆、怀恋家乡、感恩教育之心,纷纷写诗作文抒发感情。今天刊发青年女作家毛亚云《文字里的贾村塬——拜读〈乡魂〉有感》一文。衷心感谢敬爱的读者朋友们!
文字里的贾村塬
——拜读《乡魂》有感
●文/毛亚云

时间悄悄,已转入三月。我收到宝鸡作家吴万哲老师的又一部大作《乡魂》已有半月。这本书比《西府奇人》更厚重,因此读起来就慢了,手捧《乡魂》,细品贾村塬上的故事。从开始拜读,再到细品,拜读完毕后,我感叹吴万哲老师不愧是写作高手。这本《乡魂》给我带来了阅读上的愉悦和灵魂深处的震撼。我特别感谢吴老师给我再次送书,于是不由得想写点文字。
《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书写了贾村教育40年的发展史,给贾村塬人留下一部厚重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为贾村塬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们受益无穷。吴老师历时四年时光,走访、整理、落笔、润色、审稿、印刷,他的足迹走遍贾村塬的角角落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赶在甲辰龙年春节前出版,奉献给了贾村塬人民一部智慧的精神大餐。写作出版过程可以说充满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一部《乡魂》,历时4年,足可见凝结了吴老师众多的心血与汗水。经四个春夏秋冬才浇筑成这本大作,其宛如春天盛开在贾村塬一朵鲜艳夺目的花儿,是大自然的盛宴,更是文学的盛宴。这本《乡魂》是写给贾村塬之书,也是一本对贾村教育的礼赞之书,更是吴老师献给贾村塬人的一部春天的厚礼。

吴老师并非贾村塬人,他一个外籍人士,用一颗真挚的心,用热辣滚烫的情怀,真实的笔触写下了对贾村塬的深情厚爱。我跟随着吴老师的笔触往下看,《乡魂》徐徐揭开了贾村塬瑰丽而神秘的面纱……
“贾村塬”三个字耐人寻味,800里秦川的东边是白鹿原,800里秦川之西是贾村塬,此塬与白鹿原名字不同、地域不同,但都有着厚重的历史。贾村塬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充满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能生活、生存、奋斗在贾村塬这片热土,无疑是他们的骄傲。这本书连接了贾树塬人的过去与现在,古有闻名遐迩的党崇雅,人称“党阁老”,贾村塬人家喻户晓,今有“改革先锋”何载(容恭)先生,有建筑大王乔世英先生。乔世英是宝鸡市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当年他带领的团队,为宝鸡市石油机械厂建起了70米高18层的摩天大楼,成为贾村塬和宝鸡人的骄傲。作者大手笔、粗线条,介绍了贾村塬的前世今生,讲述了贾村塬上300多位普通人物尊师重教、成才成功的故事,写出了贾村塬上的许多名人名事。一个个贾村成功人士的形象跃然纸上,非常令人感佩!《乡魂》感动温暖了许多贾村塬人的心,成了贾村塬一张难得的名片,相信会在家庭文化教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很少去作者笔下的贾村塬,但在这本书里,吴老师在企业家一章中,介绍了许许多多贾村塬的成功人士,尤其当我看到,宝鸡市宏运集团董事长李广红先生原来也是贾村塬人。我的脑海里立马想起2023年8月份,宝鸡宏运集团董事长李广红为贾村镇考上一本以上的学子,各捐一万元。当天捐款79万,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这个充满诗意的甲辰龙年“二月二”,春风悄悄潜入贾村塬古老而富饶的广福村这片黄土地,手机霸屏贾村塬广福村大孝子李广红为百岁老母祝寿的画面,“三意社”的秦声秦韵传遍塬上塬下,台下坐满了喜欢秦腔的人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大美贾村塬,历史何其悠久,这本《乡魂》,我想说是吴老师给贾村塬人及读者奉上的一场心灵的盛宴。记录了生活在贾村塬这片沃土上的人们的一个个传奇故事。在贾村塬这块厚土上,留下了吴老师的足迹和身影,多少次的跋涉?多少次的走访?让吴老师从对贾村塬的陌生到熟悉,四年的时光,他已成为半个贾村塬的人,他虽然不是贾村人,但是这里似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因一本《乡魂》与贾村塬的许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贾村代有俊彦,我在书中与文字相遇,穿越时空,仿佛与书本中的人物对话。作者笔下的文字,引领着人走进不同人的故事。我沉浸在《乡魂》中,感受贾村塬的文化底蕴,陶醉在优美的文字与故事中。翻开书页,一个个贾村教育界先贤们的故事,令人敬重。我跟随作者的笔,踏上了这场文字之旅,沉浸在大美贾村塬的画卷中……
吴老师的《乡魂》不仅写贾村教育40年纪事,更多的是写贾村塬里的芸芸众生,写下了几代贾村塬人的回忆。贾村塬是背景,故事中许多贾村名人名事才是主角。这本厚重的书,在这个春天披上了绿装,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在人们的眼前展开,为贾村塬带来无尽的生机。
贾村塬上的故事,宛如繁星点点的银河,穿越历史的长河,吴老师用文字赞美贾村塬的人和故事,犹如一曲激昂赞歌。吴老师笔下的文字如潺潺流水,滋润着贾村塬人的心。让许许多多贾村人,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思乡的慰藉。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得知《乡魂》出版,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在购买这本书,在书的世界里感知“乡愁”,寻觅陌生和淡漠了的故乡的人和事。有许多贾村镇上的领导给予特别关注,也有贾村籍的教育界的领导们通过多种方式,为这本书奔走,尽他们一份绵薄之力,才了有了今天这本《乡魂》的问世。

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载你过去。手捧《乡魂》在文字的世界中感受贾村人文历史,文化瑰宝。1963年,出土于贾村镇的何尊,首次出现“中国”二字,被国家认定为世界级国宝文物。时间的节点到了2014年9月26日,宝鸡市文物普查人员在贾村镇桥镇遗址中发现了4000年前的陶瓦,被专家称为“华夏第一瓦”。美丽的贾村塬上还有许多非遗项目箱画、壁画、剪纸等,这些都是贾村塬悠久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人文瑰宝。
吴老师对贾村塬充满了热爱,多少次他站在贾村塬这片厚土上驻足、凝望。从四年前的第一次走访,他一脚踏上了贾村塬,其中所受的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吴老师沉醉于文字的海洋中,找到了与贾村塬连接的方式。从最初的10多万的初稿,变成了洋洋洒洒的30万字的书稿。在这个“愚人的事业中”他艰难跋涉。写书难,出书更难。文人本清贫,也许是文人有傲骨。当我得知吴老师在出书的关键时刻,因资金奔波,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他收到了爱心企业家李广红、张香枰、张乖绪、容会堂、张志平、何金平、容奇、刘宝成、杨拴绪、岳胜利、宋小青、张兴、何二虎,还有职业军人容新文等爱心人士的支持。当我看到他在朋友圈转发的《倡议书》时,我虽与吴老师未曾谋面,也不是贾村籍人士,我通过微信的方式给吴老师转去薄币,但他坚决拒收,这一点令我更加的敬佩吴老师。新书出版后,吴老师第一时间邮寄于我,在此承蒙吴老师惠赠《乡魂》大作致谢。

要写贾村塬上的故事,作者笔下还有许多人和事没有写进《乡魂》一书,尽管有遗珠漏玉之憾,但我想要说的是作者已经尽力了。《乡魂》不仅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贾村人文文化史、教育史、英才杰俊人物史、小百科。愿大家都来拥有、珍藏、读读这本书,愿后来者继续书写贾村塬上的故事和辉煌!
一凡于甲辰龙年春月落笔陈仓

【作者简介】毛亚云,女,笔名一凡,70后,祖籍陈仓区人,宝钛子弟。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渭滨区作家协会会员。她从学生时代起就喜爱文学。长大后用一支拙笔书写平凡人生,在文学的田园中坚守,用笔墨挥豪情怀。勤于笔耕,在网络“美篇”里发表了180多篇文章,作品散见《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微金台》《中国宝钛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工作之余用芳华浇灌笔墨,用心血凝结出版了《故乡云烟》《守望钛城》《钛城漫笔》三本散文集,乐此不疲地爱上了“愚人的事业”,在写作中享受文字带来的快感。


敬告读者朋友们——
《乡魂——贾村教育40年》历经4个春秋1400多个日日夜夜,终得正式出版。本书由牛毅、张小卫策划,吴万哲写作,贾村籍人士、中央组织部原秘书长兼干部审查局局长、“改革先锋”何载(容恭)先生,为本书题词“切实挖掘人文资源、自觉构建和谐陈仓”,宝鸡市人民政府原市长李均先生题写书名,容世丰担任编辑,杨墨设计封面,李福蔚、董科、王信、李卫东等15位贾村籍老领导、教育文化名人担任编审。全书共30余万字,430多页,彩色插图120余幅,书中记述追寻了贾村塬300多位有名有姓各界优秀人物成长成才成功的足迹,许多朋友赞说不仅是一部贾村镇难得的人文、历史小百科,教育、乡土、人文文化的通俗读本,而且还是教育、感召、激励、点燃下一代成长成才成功最实用的教科书,值得拥有和珍藏,同时也是文化交友、馈赠亲朋、下一代的最佳礼品。本书分豪华烫金精装和激凸烫金精印平装两种版本同时印行,印制装帧考究,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热捧和好评,不少读者寻问购买事宜,因本书印刷数量较少,精装已告罄,现有少量平装,定价98元,外埠免快递费,自提90元,15891078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