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遥寄
——纪念青海已故回族学者马炳福先生
青海 马学忠

以往年年期盼着花红柳绿的春天,向往在阳光明媚的春光里踏青郊游,但两年前您在众人踏青郊游之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您之后,又有几位亲人陆续随您而去。
至此,春天的景物在我眼中犹如秋风瑟瑟中的山水景色,明明是春天了。我的思绪依然沉淀在腊月的寒风中。至此,春风拂不起我凝重的感情,难以排遣的伤痛在心中横缠竖绕,思绪像晚秋的云彩被风撕扯,无法平静的心情不停地往返于天地间;至此,年年岁岁众人兴高采烈的大好时光却成为我们最伤痛哀思之时,心中一直氤氲的烦忧愈发浓郁;至此,再也没有了旧时无忧无虑、勇往直前的朝气和呼朋唤友外出踏青的心情。
外省挚友不忍心我伤悲,遂发微信劝我:“当亲人突然从你生命中消失,不要问为什么,只是他已到了该走的时候,你只需要接受就好。所谓的成熟,就是接受现实。有些事情,我们人类终究无能为力。如此,你就豁达。亲人去世,已解脱人尘。望你平静,恬静,淡静,节哀顺变。”
贤哲们说:“劝谏的一面,死亡足矣。”

是啊!每个人最终都要放下一生的苦心劳力,每个人的生命终将融入到无垠的时空当中,终究要阴阳两隔隔。
2024年3月18日早8点36分,您的爱孙马艾有卜(即您的老二儿子尕董·马自建的小儿子,兄弟中排行老四)给我连发4条微信,其中一条微信的内容是:“班达(即晨礼,黎明之际的礼拜)后做了一个梦,梦见阿爷说让我好好的给娃娃们啊教一些当用的知识。”
我稍稍转好的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来了。
您为真理奋斗了几十年,您为众人操心了一辈子,却一生清贫,别说漂亮的别墅,就连安身立命的寒舍也没有一间,晚年大部分时间借住在爱孙马艾有卜家,所以,您爷孙俩的气息最近,您爷孙间的感情最笃,看来您最牵挂的人也是痛爱、爱您、扶您的爱孙马艾有卜,所以,您入他梦来,提醒他,催他奋进。
不!不!其实您最担心的是娃娃们的教育问题。众人皆醉您独醒,您以此告诫爱孙。
“蒙以养正,圣功也。”
国外最知名的一位贤哲说:“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一升!”
人在蒙童时期,纯正无邪,还没有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污染。这时候要积极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保持心性不受外界污染,这才是圣贤教育最大的功劳。所以,古人强调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好多事,只有当失去以后才知其珍贵,好多时候,真的“有了君子嫌君子,没了君子想君子。”
好多人能力超强,又被幸运笼罩,飞黄腾达,数年间被推上了事业的顶峰,但转眼之间,又从顶峰跌下,身陷囹圄,被人不齿。何也?不天下为公也。
而您虽不是走下高山的隐士,更不是踏浪而来的域外高人,但您确确实实是青藏的风雪培育的雪莲——稀少、珍贵、宜人。
您非凡的生命阅历造就的智慧与阔达罕有匹敌,您一生从不懈怠的劳作赢得当地众人的真诚爱戴,惺惺相惜的友朋也成为您生涯的凭恃。
您的爱孙马艾有卜在微信上对我说:“您的影响比较大,通过您的文章影响到更多的人是一件很大的善功!”
但我实为一介平民,一个无能无力之人,尽管如此,出于了解您,出于爱戴您,又受您爱孙之托,只好勉强写了这篇短文。
您可以入您爱孙梦来,而我们却身处浊世,不能进入您的世界,与您相见叙旧言欢。
公历4月2日,是您两周年的忌日,我们只能把将一腔哀思写成文字遥寄天国的您。
斯人已逝,哀思绵绵。抚今追昔,热泪盈眶。

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律研究生。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现为自由作家,善长诗歌,散文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