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文/樊志刚(辽宁)
独坐清宵半,月影罩窗前
岁月留真骨,光阴逐华年
往事成追忆,浮生演悲欢
徒增怜悯心,遥寄在西莲
醒梦
文/樊志刚(辽宁)
夜深人静
每每独自问
平生多少悲欢事
旧迹残痕
了然一梦
醒来明月依旧
不改春荣
只是莺歌婉转处
流水飞花
过眼去匆匆
伤感闲愁不再
笑对从容
宝池莲开终有日
再续前缘
万事已洞明
诗评:深夜的独白与从容的期待
樊志刚的《夜思》与《醒梦》两首诗,宛如深夜中的独白,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在寂静的夜色中,诗人的笔触轻轻触碰着读者的心灵,引领我们一同进入那深沉、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
《夜思》开篇便展现了一个独坐月下的场景,月影、窗前,简单的意象却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清宵半夜,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与月光为伴,与往事对话。岁月与光阴的对比,真骨与华年的对照,都凸显了诗人对于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往事成为追忆,浮生如同戏剧,这些都是人生中的必然经历,但诗人并没有沉溺其中,而是以一种怜悯的心态来看待,这种怜悯既是对自己的,也是对众生的。最后,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西莲,或许那里有着他的某种信仰或希望。
《醒梦》则更像是一个从梦境中醒来的过程。夜深人静,诗人独自思考着平生的悲欢事,这些旧迹残痕如同梦境一般,虽然清晰但却飘渺。然而,当诗人醒来,他发现明月依旧,春荣未改,这似乎告诉他,无论梦境如何,现实始终如一。流水飞花,过眼匆匆,这些意象都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以一种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他相信,宝池莲开终有日,再续前缘万事已洞明。这种乐观与从容,正是诗人在面对生活种种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两首诗都以深夜为背景,以诗人的内心独白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与感悟。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邃,既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又能够洞察到生命中的深刻哲理。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这两首诗都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同时,这两首诗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声音与需求。而诗人的这种深夜独白,正是对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呼唤与提醒。他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困境,我们应该学会从容面对,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享受生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