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爸
周泽
有些痛或者喜悦总是藏得越深越好 ,何有维先生是中江作协邓天有老师建立乡土文学群以后拉我进群之后才认识的文友。他一亮相就回忆骑游队的惬意时光又精雕细琢回忆自己的成长。
感觉昨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不远处,由于他的严谨真实务实诚恳,心底就比较认同和亲切接纳。
蒋安西先生应该算他工作关系上的上级,他们彼此很有印象但已经很多年没有相聚畅聊,都希望可以把酒言欢,共同回忆当年的激情燃烧岁月。
我的老爸六二年毕业于绵阳专区农业大学,应该叫绵阳农业专科学校么,分配到德阳县农林水电畜牧局,代表农林水电系统打篮球,还有珍贵的老照片见证老爸青春风采。
老爸很少回故乡内江威远,他的两个哥哥抗美援朝回国后定居武汉,三哥因为成绩优秀在南开大学完成学业后留在数学系任教一辈子。他去见祖母和几个哥哥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应该也不少。
老爸排行老四,老妈也有三个哥哥。他们象故乡两条日夜奔流不息的河流。
各自经历青春岁月风风雨雨后一九七零年有了我的姐姐,和我的两个妹妹。
一九八三年三月八号修好了父母心心念念的新房。我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房间。也有了第一场专门为我小学毕业举行的升学宴。也记住了帮我们修房造屋参与人冷叔和我同龄的女儿脑膜炎去了天国的伤心事。
我不愿去回忆让我泪流满面的细节。善解人意音乐提示伤她的心不愿明白。一路超前的画面换乘小济公占据着不想寂寞的电视屏幕。
我把那段往事计划写作清泉古寺,也给家乡优秀女儿透露过。但是写不下去。
优秀的棉棉写了泥娃娃,写到孤单的人对父辈的审视与谅解。记忆犹新深刻难忘。
一九八七年老爸不由分说拉我去北街照相馆拍了合影。他的儿子初中毕业了。三年后,儿子在二重医院家属区简易的棚子里剪去他的衣衫,为他最后一次沐浴更衣。
然后,最近有些老人老了,我就只得又拿出那时候的思考:
来事清风,去时微尘
魂兮归去,慈颜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