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的困惑
文/赵国栋
嘴巴时常叹息
也很纳闷
有时也很苦恼
常常很困惑
嘴巴一一
有时能言善辩
有时口若悬河
有时滔滔不绝
有时口出狂言
有时胡吃海喝
……
可就是
比不上头顶
比不上眉毛
比不上眼睛
比不上鼻子
比不上耳朵
总是在它们下面
头顶高高在上
眉毛眉飞色舞
眼睛明亮似镜
鼻子自高气昂
耳朵能听八方
唯独嘴巴
祸从口出
殊不知
沉默是金
人一一
自从呱呱落地
就开始吖吖学语
随着岁月的流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
因为社会是个大染缸
人心难测啊
所以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少说为佳
多做为好
勤恳踏实
以行动影响他人
无言的结局
值得人们深思啊
所以奉劝每个人
都要摆正嘴巴的位置
把握出言的分寸
尽善尽美
让人生
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写于2024年3月10日)
诗评
这首诗《嘴巴的困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引人入胜。以下是我的一些诗评:
首先,作者以嘴巴为第一人称,构建了一个充满寓言色彩的角色,展现了嘴巴的多重性格与功能。嘴巴既是能言善辩的工具,又是享受美食的器官,同时也是可能引发祸患的源头。这种多元的象征性使诗歌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其次,作者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嘴巴与其他面部器官(如头顶、眉毛、眼睛、鼻子、耳朵)进行比较,凸显出嘴巴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种比较不仅揭示了嘴巴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也暗含了作者对于“言语”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深刻思考。
再者,诗歌通过对“沉默是金”这一观念的反思,挑战了传统对于“少说多做”的单一评价。作者认为,虽然言语可能带来困扰,但适度的、恰当的言语表达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于言语复杂性的认识和把握,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最后,诗歌的结尾部分以一种劝诫的语气,呼吁人们要“摆正嘴巴的位置”,“把握出言的分寸”,以达到人生的“尽善尽美”。这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不仅提升了诗歌的思想高度,也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总的来说,《嘴巴的困惑》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诗歌,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人类言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在言语表达上的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