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
(小叙事诗)
是 泉
这是一个
完全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个
前几年的事情
虽然我不在现场
但我哥与家乡人的叙述
毫不失真
没有一句虚构
没有一点润色
当然,没有
也不齿于水分
而且,诸如此类似的事情
引起这类事的原因
在父母那里
在天下母亲那里
只不过是
树之一叶
海之一粟
天空,之一星
平实地记录在此
为了深情地怀念
我最亲爱的母亲,以及
她那没有归程的远行
感恩她给我的热血,至今
至今不仅滚热
而且沸腾
感恩她真正教会
我应当如何
做一个
一个真正的人
当然,也祭奠那个
那个想打磨
也打磨不掉的
血色的年轮
一个平常的天晴
一家人不平常的出行
女婿是高官军人
女儿搀扶着八十多岁
步履维艰的老父亲
父亲刘老
是复旦大学
早年的高材生
祖籍与吴委员长
同县同乡不同村
遥想当年
玉树临风,学有所成
何等的豪情壮志
何等的英气逼人
一个出类拔萃的少年
一心报效祖国的才俊
所以没有了未来
是因为其妙,可以莫名
所以有了后来
是因为才气,嫁给了
对祖国的太过热诚
后来
就成了反革命
而且还是
“历史”和“现行”
一身二任
后来
就成了劳改的犯人
后来,“五类分子“
就只能常年拾粪
风雨无阻,走户串村
后来,坏人摇身一变
又成了堂而皇之的
市政协常委
与他父亲在前朝一样
成了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
怎奈年事已高
而且身体不好
从巢湖市区到中庙
这个巢湖岸边优美的小镇
虽说不远
也有九十华里的路程
为什么还要全家专程出行
原来,饱经沧桑的刘老
这时已经患上了绝症
时日无多的他
一定要完成
一定要完成
有生之年
一件重要的事情
刘老一行来到我家
让我哥端放好
我父母的遗像在正厅
一会儿端详,一会儿沉吟
——突然,突然
扑通一声
他跪在水泥地上
紧接着,三个响头
叩地有声
叩地有声……
大家惊了,楞了
女儿女婿吓坏了
慌忙拉他起来
慌忙拉他起来
刘老额头红了
眼眶湿了,长跪不起
哽咽着,老泪衣襟
哽咽着,老泪衣襟
他对我哥说
在那些荒唐的年景
你爸妈,特别是你母亲
不顾危险,不是一般的危险
把我这个双料反革命
这个拾粪的坏人
当作一个人
当作一个人
把非亲非故的路人
当作友邻
甚至,当作亲人
今天看来
虽然没有一件
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是,但是
那个年代
没有好处一点
却有危险十分
别看你爸妈
安徽的贫民
上海的工人
根那么红
苗那么正
也可以因为庇护我
一夜之间
全家永世,永世不得翻身……
刘老一步三回首
女儿搀扶着
车向回家的归程,依然
哽咽着,老泪衣襟
几个月之后
地球上不见了一位
饱经沧桑
才华横溢的身影
偶尔,似乎响起
他长跪不起的叩地有声……
请不要跟我说什么平凡
文盲,童工,贫民,工人
——那是我的母亲
请不要跟我说什么伟大
文盲,童工,贫民,工人
——那是我的母亲
还有谁比她,比她们
更加平凡
——母亲
还有谁比她,比她们
更加伟大
——母亲
谁当应声?
谁可——应声?
谁当应声?
谁可——应声?
谁知道,谁知道
我的心灵
多少个夜晚
多少个清晨
长跪不起
叩地有声
多少个清晨
多少个,夜晚
多少个夜晚
多少个,清晨……
2019.5.11,江苏启东恒大海上威尼斯,急就。
2024.3.8,再读,再发。沪沧阁。
诗评下
这首诗以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母亲的形象和她对家庭、社会的无私奉献,同时也通过刘老的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光辉。
首先,诗人通过对母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母亲是一个文盲、童工、贫民、工人,但她却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家庭、为子女付出了一切。她的平凡中透露出伟大,她的伟大中又不失平凡,这种对母亲的深情赞美让人动容。
其次,刘老的故事是这首诗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他的遭遇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荒诞和残酷,但他的坚韧和信仰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他对诗人的父母的感激之情,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互助。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节奏明快而富有韵律感。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让我们深入感受到了母亲和刘老的形象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诗,它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坚守信仰、珍视人性中的善良和互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铭记那些为我们付出过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