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节快乐
HAPPY WOMEN'S DAY

梅 卓(藏族,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省作协主席)
巾帼芳菲,绽放文坛。在自如处理好职场、家庭的各项繁杂事务之后,女性作家必将会回到文学,这是能安放她们梦想、认知、智慧、情感的无疆世界。在青海,女性作家的群体力量是十分重要的文学事业推动力。这些耕耘于创作、评论、编辑等不同岗位上的各民族女性作家,以持久深入的文学实践和引人瞩目的文学业绩,共同创造着青海文学根深枝繁、百花竞放的繁盛之景。女性作家将独特的审美写、冷静睿智的剖析、细腻真切的洞察、感性与理智并重的审视,融铸于锦绣文章,留在了青海文学的履历中。
在属于女性的温馨节日来临之际,谨向全省各民族女性作家、文学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祝愿前程似锦,愿被时光和世界永远温柔以待。

唐 涓(汉族,《三江源生态》杂志主编)
时光匆促,瞬间2023年已经在我们的生命中远逝,回首自己的创作便有些愧疚。尽管近年里有几部书稿陆续出版,但过去的一年只有些散篇见诸报刊,实在难以挂齿。说主要的精力都耗在了主编的刊物上,似乎也是借口。目前正在创作的是应出版社邀约,一本关于青海野生动物的书,计划年内完成。除此还有应承下来的大小作业,也不能拖延吧。想到这些真挺有压力的,好在女同胞美好的节日来了,先祝福大家然后一起快乐吧!

辛 茜(汉族,百花散文奖获得者)
写下值得回味的身边琐事、少年记忆、生命与自然的赞歌,是滋养我内心,抗拒一生平庸的武器。也许我们身处的,不一定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世界,但充满善意的审美,却始终能够让我在文字的艰难跋涉中感受生命美好,在富有灵感与艺术思维的创作中享受写作的甜蜜,拥有热爱生活、战胜邪恶的勇气。有评论家曾经对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安逸、祥和、温暖的画风提出过异议,他不以为意地说:“这世上丑恶的事太多了,为什么艺术创作不能描写美呢?”文学亦如此,在寂静中感受美,在纯洁的灵魂,在野生动植物为了生存繁衍全力以赴的努力中,感悟宇宙间生命的流动、善恶的角逐,难道不足以让我们的心得以抚慰,繁花似锦吗?

王丽一(汉族,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时代的发展往往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每个人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经受着或大或小的撞击、磨砺和改变,女性尤其如此。我想以小说的方式观照和记录身边的女性,用生动、鲜活的文字书写她们的故事,写下她们面对生活的热情与坚毅,写下她们内心的彷徨与犹豫,写下她们的喜怒哀乐,写下她们的人生遭际……三月,高原依然春寒料峭,可料峭的春寒之中却分明涌动着春的讯息。花草含苞,碧空如洗,青海湖蓝色的冰凌在暗夜中舞动,风从远方肆意地吹来……山川万物好像涂上了釉彩,我们的心中似乎也涨满了春潮。在这美好的日子,祝福所有的女性朋友幸福美满,祝福每一个“她”都能够在砥砺前行中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与突破。

李万华(汉族,百花散文奖获得者)
癸卯腊月有一段时间,我与文字隔绝开来。这种时候,偶尔想起自己的书写,竟然觉得陌生,仿佛自己只是一个读者。这时才想到,以往我一直只用文字表达自己,却从来没切换视觉,没考虑过读者的理解方式。以后的写作,会有意识的注意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一段关于读者与写作者关系的话:“我们假设你现在就在自己最钟爱的接收位置,而我待在发送信息的最佳地点。我们跨越空间,还要跨越时间,才能完成这次精神交流。这其实不是个问题。”
祝女同胞节日快乐。

阿 琼(藏族,小说作家)
我喜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探寻文学的本质,喜欢撇开喧嚣时尚文化的追捧,沉寂下来,直面惨淡的历史记忆,让历史平整地躺进来映照我们的现代生活,使现实贯穿于摧折不了的人文情怀中。历史像一根坚韧的藤索,延伸至今,我是听着长辈们宣讲这些部族故事长大的。小时候,只觉得悲壮、离奇、震撼,崇敬,等到成人后,这些故事已经演绎成一段诗史,一条哲理,一句精当的谚语,创作的冲动驱使我提笔写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意在反映生活的本质,而不是生活的真实。

清 香(汉族,诗人)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如期而至又一次提醒我,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来临。春天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会激发我创作的欲望。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应该担负起怎样的责任,该向社会传递什么样的声音,这是我一直思考的。去年,我出版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光》,但那只能代表过去。所以,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会把心沉下来,继续抒写女性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新时代精神,传递女性内心的声音,激励女性昂扬向上,为志存高远、奋发有为的追梦人喝彩。

贾文清(汉族,散文作家)
青藏高原冰雪消融,泉水淙淙,春天来了。我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喜欢本土文化,我的写作理念是:放眼高处,脚踏实地,把书桌搬到田野中去。我写民俗散文,把家乡古老的文化挖掘出来,记录下来。我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经常给社区、学校、厂矿和乡村捐赠图书。下乡采风,我也要买一些儿童读物或字典词典之类的工具书,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三月花开,清风徐来,用花儿表达我的喜悦之情:青草的绿芽儿上来了,春月的天气儿到了;姐妹的节日到来了,尕嘴儿一抿着笑了。

蒋应梅(汉族,小说作家)
我正在创作长篇小说《长江之源》,以长江源头移民村的故事为背景,书写了从高原牧区迁移下山的村民们在生活的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最后在各项政策的惠顾和自己的努力下顺利完成转型,奔向小康生活的故事。截至目前,已出版长篇小说《逐玉昆仑》《西进!西进!》《乌图美仁,那长长的河》,中短篇小说集《我住长江头》、散文集《西行风景》。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有三部长篇得到中国作协的扶持。感谢大家的关注,我将继续努力,写出反映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各种佳作。

雪 归(汉族,小说作家)
青海有30万绣娘致力于传统手工刺绣,她们秉持匠心精神,满怀执着与热爱,用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我目前正在创作的青绣题材作品,是女性历经波折的成长蝶变。在两年多的采写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绣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看到了生命个体不甘命运摆布的抗争和成长……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人生有无限可能。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期待广大女性朋友在现实和理想铺设的道路上,别给自己设限,努力突破,用不懈奋斗实现无限可能!

唐 明(汉族,格尔木市作协主席)
我是从2015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的。这些年,指尖跟键盘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写出了《德吉的种子》《河源清澈》这类作品。三江源头的美好童年是我关注和书写的主题,得到过一些鼓励和肯定,心存感恩,我珍惜每一个看得见我的人。有人说,儿童文学创作最大的难度在于是不是能够永远保持天使般纯净的童心,这一点,值得探讨,其实写作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我希望一直可以在汉字搭建的塔里编织梦境,直到心灵荒芜,手指倦怠。

柳小霞(汉族,《雪莲》编辑部主任)
很荣幸这个春天我站在鲁院的玉兰树下解读自己,花苞待绽,鸟鸣声声,池中鱼儿游来游去,就连不远处红色小楼下的猫都带着一种思想在踱着微步。我对青海省作家协会怀着那样深澈的感激之情。我的文学创作以写中短篇小说为主。短篇小说创作始终是我的挚爱。它是那么难,多少次,我刚写下第一个字,便开始了不可救药的放弃。而我还是那么喜欢它。我喜欢短篇小说中那种能像诗一样流淌的轻盈气息。难以捉摸,而又无时不在。当然故事要有,情节要真诚,人物得有形致,思想须有微光存在。我似乎写了那么几个故事,可今天想来我提什么提呀,尽管我偶尔会喜欢他们。所以我的好故事永远会期待着明天。祝我们每一位女性朋友的生活如花朵般绽放。花儿落了,种子便会萌生。这世界总是那么生生不息。

卡毛加(藏族,小说作家)
在办公室中我是一名教材编译师,回到家里我是一名母亲。本职工作和家庭角色几乎将我的日常生活瓜分殆尽。只有假期和周末才偶尔地属于我,属于我的写作。
最近我的新构思小说暂定名为《焦虑》,它的灵感来源是我作为一名女性,一位母亲,一个社会成员的日常所思所感。另外,我还构思了一册类似游记的杂文集。现在写这个介绍的时候我正在鼓浪屿,这里的海,还有植物、精美的建筑、精明的生意人,都给我的身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而前些天我又因工作之便在西双版纳旅居了几天,之后去到成都,从成都到了福建,在短暂的时间内遇到了很多事情,这次的旅途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因此借这次的感受想要写一些游记。

马玉珍(回族,《金门源》执行主编)
门源是一块诗意而充满灵性的地方,是一块人与自然心灵相通的地方,是一块羌笛边塞诗中延绵融汇了多元文化的地方,门源川这片文化底蕴富饶的土地给了我丰厚的养分,因为写作我的生命变得饱满而充溢,对人生的意义又有了不一般的认知和理解。
对于写作我是心怀敬畏与感激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的多篇散文和小说发表在了省内外多家公开刊物上,2017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版了三部个人作品集,多次获得省州县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在今后文学创作的这条路上,作为一个县级作协主席、刊物主编,我希望引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走上创作这条路,把一种对文学的情结保持下去,让文学指引我们,照亮我们的生活。

王玉兰(汉族,散文作家)
我的写作基本都是一些随性不刻意的写作。触动我的、有深切体会和感受的人和事物都是我的书写对象,尽管有很多的不成熟,但每一次书写,每一篇文章都是对自己创作的肯定和鼓励。我相信我会一直向前走,并一路写下去。坚持和继续写作,比口碑、奖项都更能凸显一个写作者的积淀,我的写作就是把文学更深层的东西放置到故事、人物和文字里。对于未来,我没有太大的期愿和目标,唯一能肯定的是,书写世间百态、喜怒哀乐忧,书写普通人的大情、大爱、大善、大美,记录凡人的苦辣酸甜,书写具有时代气息的、渗透着社会特征和规律的地域文化,将始终是我写作的重点和对象。三月是春天的三月,是文学的三月。在此祝愿女同胞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热爱文学,生如春花!

崔小微(汉族,小说作家)
在这个温暖的三月,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刚好写到尾声。这部小说入选了中国作协2023年网络文学重点扶持项目,却因各种理由一再搁置,直到现在才创作完成,忽然觉得也很美好。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性矢志奋斗的故事,当女性、春天、文学、奋斗......这些看似普通的词语汇聚到一起,竟神奇地呈现出一幅温暖、辽阔又高远的生命图卷。新时代女性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智慧、勇气和担当,倾情书写着各自充满力量富有激情的精彩人生。而我,有幸成为写故事的“她们”中的一员,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春天是孕育希望充满诗意的季节,你只管努力,未来必有无限可能。祝福各位女同胞节日快乐!

李卓玛(土族,互助县文联主席)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族人,经过多年的文学创作探索,最后回归土味儿大概是我最好的选择,也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从2021年3月开始,我所有的目光和精力都投注在一个地方——班彦,这个与我血脉相连的土族村庄。基于对这个村庄的千年巨变的深挖,2022年我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那一道彩虹——土乡班彦小康之路》。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决定创作同一主题的长篇小说。目前主要精力也是在创作这部小说,计划在2025年出版,这也是我与省民族出版社的第三次合作。作为一个新时代青海山乡巨变的亲历者,书写青海高原的时代巨变,我们文学工作者责无旁贷。这是重任,也是光荣。

冯晓燕(汉族,文学评论家)
我是青海民族大学的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文学评论者,我关注当下青海作家的创作及书写青海的文学作品。我致力于发掘这些作品中的新青海风貌和作家在创作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同时注重挖掘青海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进行的多维创作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尤其注重分析藏族汉语文学生态书写的文本表达,探究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及对当下时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积极回应和鲜活阐释。今后我依然会在文学批评的领域继续耕作,期待能与朋友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李 静(藏族,散文作家)
值此美好节日,向所有女性朋友送上真挚祝福:知性优雅,美丽自信。之前,我都是以散文创作为主,但是感觉越写越困难,去年在《十月》上发表的中篇小说给了信心,于是转向写小说,发现写小说也很困难,因此一边迷茫,一边坚持。值得欣慰的是去年在省作协的推荐之下散文集《青色书》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项目,这算是对我散文写作的一个总结和鼓励。我对写作没有一个周全的计划,曾经的爱好和兴趣都变成了现在的间歇性坚持,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坚持。

祁发慧(汉族,文学评论家)
女性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为文学世界注入新的活力和深沉的内涵。女性作家往往擅长挖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她们的作品常常充满深情且富有层次感。同时,面对社会议题时,女性作家能够从性别角度出发,提出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观点,反映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每一位女性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听见、被看见。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愿同为女性写作者的我们,勇敢地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感受,真诚地对待每一次创作,坚守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念,将个体经验与普遍人性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共鸣力的作品。

懿小茹(壮族,网络作家)
我一向都喜欢写女性励志的题材,特别是青藏高原上的女性,我认识的很多小姐姐都是勤劳,自强,勇敢,热爱生活、热爱美好,她们都给了我很多创作方面的启发,正在创作的《风从盐湖来》中,女主人公杨妮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从她的拼搏、勇气、智慧就能看出盐湖人的缩影,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一个家族走向兴盛的起点,希望用她的美好影响更多读者在生活中披荆斩棘,祝愿所有小姐姐乘风破浪,光芒万丈!

马文秀(回族,青年诗人)
我是一个向往远方、喜欢行走的写作者。在创作之路上不断求索,留下一个个诗意的标点,出版的诗集有《雪域回声》《老街口》《照进彼此》。其中长诗《老街口》入选2019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扶持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被评为2023年度十佳华语诗集。我去年入选《诗刊》社第39届青春诗会,同时书写三江源的主题诗集《三江源记》即将上市。作品是立身之本,在以后创作中我将持续发力,精益求精,争取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的好作品。

蝶之灵(汉族,网络作家)
自2009年签约晋江文学城从事网络文学创作至今,已完成长篇小说二十余部,共计2200余万字,网络点击量2.7亿。近期创作幻想、冒险类题材,代表作品《卡牌密室》《逃离图书馆》均已出版发行。并有多部作品翻译成越南语、泰国语,在海外出版上市。

(FROM:青海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