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发现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了一批好书——《大话台州人》《台州有意思》《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大地的耳语——江南二十四节气》《江南草木记》《无鲜勿落饭》《江南小吃记》,作者是同一个人——王寒。出于对“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天生癖好,一次问了该出版社的副总郑建,知道王寒是作家、学者,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作品入选各大好书榜,入选各种散文精选本并被应用于中考、联考语文试题。
去年草长莺飞季节,王寒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东海寻鲜》,而甲辰龙年将临之际又推出了一本轻松读懂台州的笔记体散文集《台州有请》。这本书由台州市政协出品,是一本向台州撤地设市30周年献礼的、关于台州人文历史的通俗读本。一面世,就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浙版月度好书”。政协的重要职能或作用除“资政、团结、育人”外,就是“存史”,作为曾任3届15年杭州市政协委员的我对此心向往之,有幸拿到一本,赶紧先读为快。
十分惊叹于王寒的学识。《台州有请》一书涉及的史实源自《史记》《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新元史》《唐才子传》《广志绎》《嘉定赤城志》《临海水土异物志》《浙江通志》《台州府志》《三台文献录》《台州编年史》等,包括《容斋随笔》《夷坚志》《梦溪笔谈》《南村辍耕录》《台州札记》《回头想》《回头再想》《回头再想想》等几十本笔记杂谈,包括台州文献丛书和台州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系列著作。正如其《后记》所云:“如果一一列出,这将是长达几十页的书单。”
王寒说,“书房里,一摞摞的书,堆起来,比人还高”“觉得自己像一只蝜蝂——这是古书里一种好负重物的虫子,它爱背东西,爬行在路上,只要看到有小虫或草木,总是忍不住抓取过来,放在背上,以至越背越多”。读完《台州有请》,不禁想起了柳宗元《蝜蝂传》内的一句话“遇货不避,以厚其室”,其实这何尝不是“博观”与“厚积”?没有“厚积”,何来“薄发”,何来《台州有请》洋洋洒洒有关台州的根脉、传奇、名流、人文、地理、博物、风俗、经济、史记的九大章节二十多万文字?
王寒是极其智慧的。通观全书,觉得她的智慧之处在于懂得做学问的诀窍——从“菜农”到“厨子”!
从古至今史学功底深厚的人有很多,然而成功的并不多,盖因断章破句而“掉书袋”。宋人马令《南唐书·彭利用传》有语:“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掉书袋”未免显得迂腐,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还记有类似笑话。一次,他到一个读书人家去做客,天黑欲告辞回家,主人挽留道:“请宽心再坐会儿,等看了‘少焉’再走吧!”张岱不明白“少焉”何意,主人说:“我们这儿有位官宦先生喜欢掉书袋,因为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面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句子,于是就把月亮叫做‘少焉’。”
王寒的《台州有请》,既“没有选择宏大叙事的文学史体,也没有选择面面俱到的学报体,而是选择轻松可读的笔记体”,因为王寒深知写此等亟需大量史料的书,作者需施展两手——首先要大量阅读并作大量的文摘卡片,这就像菜农种菜、割菜与囤菜;接着需义理、考据、辞章三位一体综合考量,这就像厨子对占有的大量食材分类进行烹饪,从而“煎、炒、烹、炸”出人见人爱的美食。仅仅当个“菜农”那是“掉书袋”,仅仅做个“厨子”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乎,智慧的王寒从作家的角度,把学者具有的厚重却略显枯燥的历史,用她那支生花妙笔尽量写得鲜活有趣——一如台州那琳琅满目的美食。著有《无鲜勿落饭》《江南小吃记》《东海寻鲜》的王寒懂得食客品鲜讲究的是色香味形,而读者品读讲究的是轻松愉悦,换言之,在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思想性的交融中,闲读可以阅读的“美味”,入台州文化的缸里腌一腌或酱一酱,进而“一瓢饮”而知台州历史之大略。
著名学者姜亮夫将古代的笔记分为论学的笔记、修身养性的笔记、记事的笔记、闲话的笔记、记人的笔记、小说的笔记等六类,孔子的《论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均是古代著名笔记。在古代,国君欲知闾巷风俗,了解民风民情,还特立稗官一职,稗官所记之遗闻琐事或当代见闻便是“稗史”。随着稗官之职的撤销,出现了私人所撰写的记载琐闻逸事、里巷风俗之作,也被视为“稗史”,如《宋稗类钞》《清稗类钞》等。稗史可补正史之不足,这一记载遗闻轶事的体裁,也即笔记体的一种。
当然,王寒中文系科班出身,“深入浅出”是她的拿手好戏,几十年下来积累丰厚,十几年前就在《台州晚报》开设文史专栏“台州那些风雅事”,对台州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如果说她的《台州有意思》侧重于今生,《台州有请》则侧重于台州的前世,资料来源或正史或野史,选用笔记体写,为的是在轻阅读时代,让读者从“阅读”到“悦读”,正如她说的,历史是厚重的,而阅读可以是轻松的。
一书在手,让你轻松读懂台州!

【人物名片】
王寒,生于西湖边,长于东海畔,现居杭州。作家,行者,摄影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爱山川风物,爱人间烟火。出版《东海寻鲜》《无鲜勿落饭》《大地的耳语——江南二十四节气》《浙江有意思》等作品二十部计500多万字,策划“有意思”丛书十二部。散文集多次入选各大好书榜,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
(望潮客户端通讯员 金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