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龙腾盛世龙凤呈祥的正月二十一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一位老区长杨新华的引荐下,我们央视一行走进了广东省韶华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品牌策划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兼职教授,祖籍陕西的李长征大呼小叫,“没想到广东韶关也有一个曲江?!”陪同者面面相觑,大家齐刷刷的站起来,喃喃自语,“西安曲江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广东韶关这个曲江为什么没有名呢?”
据韶关市曲江区委副书记吕小辉先生介绍,韶关既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广府文化的发祥地,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文化的祖庭,也是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
韶关市曲江区政府区长李功保激动的讲,韶关市是世界上著名的红层古生物圈恐龙的故乡,是12.9万年“马坝人”的故乡,是石峡文化和海外瑶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摇篮之一。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代名人辈出,自古被称为“将相之乡”,唐至清代出进士194名。孕育了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璘、清代文学家廖燕、抗日战神薛岳、铁军创始人张发奎等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建寺1500年的南华禅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寺内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保存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佛教经典《六祖坛经》和众多文物,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佛教界都有重要地位。
坐在一旁的韶关市曲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秀兰高兴的讲,她曾去过西安市的曲江新区,这几年大唐芙蓉园因为中央电视台多次全球报道,尤其是央视春晚的直播,早已风靡全球,“唐朝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就在我们广东韶关的曲江!”——张部长一句话让中央电视台一行顿时眼前一亮,而此时此刻,担任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国内最权威历史考古专家韩养民打来电话,“经过确认,2024年正好是一代名相张九龄诞辰1355周年!”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欢笑和掌声中,经杨新华先生提议,“不如西安市曲江新区和韶关市曲江区政府携起手来,举办一个纪念一代名相张九龄诞辰1355周年全球新闻发布会,将中国传承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拉动西安韶关两座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升级,造福当地百姓!”
其实,位于西安市的曲江新区就其历史来讲,与广东省韶关市的曲江区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前者成立仅仅二十多年,后者早在唐代就声名鹊起,韶关是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然而这两个曲江为什么不能强强联手呢?
据媒体报道,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是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是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自2002年以来,经过十余年,曲江新区先后建成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等文化惠民工程,通过辐射带动,目前正在推进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以及曲江二期的开发建设。曲江新区已经走出一条文物保护与城市开发并举的新路:依托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包装和策划实施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打造旅游景区,形成文化旅游集群,带动其他文化产业门类发展,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兑现和提升。这种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答了诸如西安这种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文化精神有效传承的问题,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尤其是驰名中外的大唐芙蓉园,近十年来依靠中央电视台的屡次春晚、七夕、五一、国庆晚会等等报道,加上省市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这里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文化旅游餐饮业的蓬勃发展,直接拉动了整个西安市经济的产业升级。
不过,谈起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唐宋时代总是让国人翘起大拇指,作为拥有十三个朝代的见证者,古代的长安在最鼎盛的年间,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其中来自广东省韶关市的张九龄就是其中之一——据说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
张九龄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张九龄登进士第。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张九龄的代表作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如《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作。亦有《曲江集》20卷传世。张九龄在当时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张九龄有胆识和远见,尽忠职守,敢于直谏,从不趋炎附势,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对唐代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开元年间的唐王朝,经贞观以来近百年的励精图治,社会繁荣。岭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贸易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广州已成为中外海上交通门户的大商港。在这种情况下,开凿梅关古道,改善南北交通显得非常迫切。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路修成之后,张九龄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记述大庾岭开凿后,公私贩运“转输不以告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由于梅关古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
在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委区政府吕小辉、李功保、张秀兰、王立广等人的交流中,李长征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学者、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养民电话核实后,确认2024年正值一代名相张九龄诞辰1355周年,“如果面向海内外,举办一个纪念一代名相张九龄诞辰1355周年新闻发布会等等,岂不是让西安市曲江新区和韶关市的曲江区强强联手,同时助力两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旅游餐饮业的高质量向前发展?韶关市曲江区有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走向海外,文化旅游餐饮业更是需要西安曲江模式,依托一带一路走向欧州,而西安曲江更是希望世界范围内的粤商携起手来,架起陕粤之间共同关注合作共赢的桥梁!”著名品牌策划专家李长征告别韶关时,还专门乘车观看了今日韶关市城区的发展美景,他盼望着这两个曲江早日联姻,让南北曲江早日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史上的另一段人间佳话。(陈永利 王贝贝 李永平 陈凯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