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诵词度余生(上)
作者/梁言
诵读/风铃
五十年代,我曾经读过不少诗词,但那大都是中学课本上的,是学习任务,只要懂其意、会背诵就行了。不过,也引起了我对诗词的初步兴趣。六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郭小川的一首长诗,题目是“西出阳关”,一开头那几句就把我吸引着了。“声声烟哟,声声紧,风沙好像还在怨恨西行的人。重重山吆,重重云,阳关好像有意不开门。”你听,多么含蓄隐晦、多么委婉动听啊,是否也把你吸引着了?郭小川的诗歌,大都刊登在“解放军文艺”上,从此,我与“解放军文艺”,不,而是那些浪漫而婉约的自由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光阴流逝如穿梭,青丝白发一瞬间。人生的风风雨雨过后,解除了某些羁绊的束缚,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彩虹。于是,我在闲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余暇,把珍藏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拿出来,伏案静读,孤灯赏吟。谁知,唐诗宋词与自由诗是那样不同,读起来是那样苦涩难懂。它字字玄眇,句句莫测。每个句子,都是集精华之字而成,把广袤而深邃的意境浓缩到字里行间,让人辄思难得其解。有些诗句还含有文言文的成分,不少诗词还凭借一些历史典故来表达暗示,故而不了解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背景,不查阅资料、深究其源是很难读懂的。
只要功夫深,铁梁磨成绣花针。尽管诗词深奥莫测,但不读懂我是不会罢休的。在为兴趣而读,为喜爱而吟的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出一套“五步吟诵法”。一是“读顺”,就是把整篇诗词读顺畅;二是“读韵”,就是把诗词的韵脚和韵律读出来;三是“读意”,就是把诗词的意境意象弄明白;四是“读眼”,就是把“诗眼”、“词眼”这些关键字找出来;第五是“读赏”,就是用自己的眼光对诗词加一点评和欣赏。这“五步吟诵法”,前四步是基础,第五步是目的。通过前四步的读吟,把整篇诗词读明白了,才能达到欣赏学习的目的。当然,这“五步吟诵法”,是对初读者而言的,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功底的学人来说,是不用那样死板那样机械的。他可以跳过一个步骤,也可以跨越几个步骤,甚至于读一两遍就达到了欣赏的目标。多年来,通过这样的吟读,大大提高了对格律诗词的欣赏能力,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