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序
●吴万哲(陕西宝鸡)
来源公众号/西府新传奇

【编者按】
历经4年多艰辛劳动,首部反映宝鸡市乡镇教育文化纪实文学《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分精、简装版出版。本书由牛毅、张小卫策划,吴万哲采写,贾村籍人士、中央组织部原秘书长兼干部审查局局长、“改革先锋”何载(容恭)先生,为本书题词“切实挖掘人文资源,自觉构建和谐陈仓”,宝鸡市人民政府原市长李均先生题写书名,容世丰担任编辑,杨墨设计封面,李福蔚、董科、王信、李卫东等15位贾村籍老领导、教育文化名人担任编审。全书30余万字,彩色插图120余幅,书中写到贾村镇有名有姓各界优秀人物300多位,可谓是贾村镇一部难得的人文、历史小百科,教育、乡土、人文文化的通俗读本。今刊发策划编审组撰写的《序言》,请广大读者指正。衷心感谢!

文字激扬记乡愁,书墨飘香铸精魂。亲爱的朋友们,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经我们4年多谋划、策划、耗费众多仁人志士心血、汗水,以家乡教育为切口,以“揭秘贾村人文基因、弘扬杰出人物精神”为宗旨的一本书。全书30余万字,100余幅彩色插图,涉及有名有姓各界优秀人士300多位,可谓是贾村镇一部难得的人文、历史小百科,教育、乡土、人文文化的通俗读本。
我们是一群在外工作的贾村籍的文化人,2019年我们提议策划采写此书。2022年春,长篇纪实文学《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以下简称《乡魂》)的书稿终于重磅出世,在网络连载。一时间,乡亲们兴奋莫名,奔走相告,争相阅读传播。我们美丽神奇的贾村塬,我们可爱的家乡终于有了一部表现她前世今生的著作了,我们的梦想终得实现!
作者吴万哲先生以贾村教育40年这个“关键点”为切入,依托贾村镇悠久而厚重的人文、历史、教育,围绕“记录历史、缅怀既往、宣传优秀、激励自信、记住乡愁、促进发展”主线,深入挖掘贾村镇的地域文化、历史遗存、人文基因,较为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了自科举制度解体以来,贾村塬新式教育的发展历史和脉络轨迹,特别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贾村教育发展变化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通过300多位普通人物尊师重教、接受教育和成就斐然的心灵“闪光点”的故事的讲述,集中展示了贾村教育40多年的发展成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代代贾村儿女重视教育、捐资助学、立德树人、在各个岗位成才成功、报效社会、服务家乡的时代风姿。

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所有教育、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的。作者用全新视角、深度思考、哲学关照,忠实记录和回顾了古老贾村塬乡村教育、文化、遗存的价值,在文本中建构了一个真实、具体、生动、可感、可爱的区域教育文化大系和一个个各具情态、鲜活生动的乡村人物的嘉言懿行、善事义举的“百善图”,并深究涵养他们的传统教育文化的深层逻辑和精神源头,寻梦熔铸缔造现代乡村教育文化的特色和精神之钙,填补了贾村教育、人文、地域、乡土文化历史上的一个空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承载、揭秘了独特、丰富而鲜明的贾村人文基因和贾村文化价值,为贾村人民做了一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大好事,值得高度庆贺!相信此书的出版,必将形成一个巨大而持久的“道德舆论场”,对家乡“以教化人、以文化人、以善治理”,塑造乡村振兴新主角,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推动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和教育文化事业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乡魂》从策划写作,到初稿在网络发表,引起热议,再到增订、修改、编辑付梓出版,作者历经4个春秋、1000多个日日夜夜,五易其稿,数十次修改,上百次的打磨、精心雕琢,方才形成了这部3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性作品。本书总体可分五个部分:一是“前话”,阐述了该书的策划与写作过程。一开始就感情真挚,言亲语切,引人入胜,让人难以释卷。二是“第01章”,向读者展示了贾村塬美妙的人文、地理、历史及乡土风情。有历史厚重的桥镇遗址、贾村遗址等7个国家级、省级和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何尊、桥镇瓦等高级别、国宝级的青铜器以及“仰韶文化”的文物遗存;有风光绮丽的黄梅山旅游风景区和优美动人的传说等。三是第02章至第10章,记述了贾村镇百年来、主要是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变迁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可敬家长及爱心人士精心育人、教育子女刻苦读书、捐资助学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讴歌了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和诠释的“乡魂”。四是第11至第16章,用较多篇幅叙写和展示了贾村籍部分行业有重要贡献和成就的优秀人士的事迹,是对教育事业成果的集中展示。五是第17章和第18章,叙说在快速崛起的城镇化影响下,当前农村教育在学生锐减、撤校并点情况下,教育工作者依然故我坚守的伟大和崇高,坚信“这儿依然是春天”!

《乡魂》是吴万哲先生的倾心力作,有着许多鲜明特色和独特亮点。
《乡魂》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贾村教育的辉煌成就,是一曲默默奉献的贾村教育人的高亢赞歌。新中国诞生70多年的教育事业成果丰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更是精彩纷呈,硕果累累。本书较多叙写了贾村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记述了坚守在教育战线上的“教育管理者”、默默无闻的“红烛”们在教书育人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燃烧自己、照亮下一代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特别较为详细展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党集中政府、集体、群众3个办学积极性,从最初普及初等教育,解决“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级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问题,到上世纪末全部实现“两基达标”(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伟大任务的壮举,以饱满的激情,热情讴歌了这一时期教育战线“双基”攻坚战大舞台上的主角和英雄。他们中有精心组织运筹帷幄的县、乡、校、村领导;有亲临一线、日夜奋战的教育专干和广大师生;有倾囊相助、捐款投工的广大村民;有遵守《义务教育法》、遵守乡俗民约、望子成龙送子女入学的学生家长;有捐款捐物、引资建校的成功乡友及企业家、域外工作的职工;还有在那个特殊年代不计报酬、忘我工作的广大民办教师。党政一心,干群合力,在“两基”攻坚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顽强劳作,勤力奋战,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让人感动、泪目、难忘。这些动人故事,是中国教育成长的历史印记,是“人民教育人民办、中国教育大发展”的缩影。作者还在书中深情疾呼:“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全社会有识之士要尊崇教师的人品学识奉献,让教师心无旁鹜地当好育人园丁、忘我奉献的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贾村镇英才辈出,绵延不绝,经济社会发展不甘人后。”

《乡魂》用大量优秀人士成才成功的事例,精彩演绎了教育、人才是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魂魄”这一宏大主题。全书以教育为入口,以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为落脚点,心怀敬意,趋向写实,用隐含“乡愁”的笔触,突显了“人”和“教育事业”的物我同一关系这个维度,通过贾村镇这一特殊地域里的人们心理、思维所表现出来的活力、风貌、风采,通过大量优秀人士成才成功故事,通过“贾村镇是个‘出校长,出教育专干’‘出教师,出优秀教师’的地方,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是个盛产老板,企业家的地方”“是作家和画家的摇篮”的具象纪事,较好诠释了贾村镇人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古重视教育”“懂得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及“尊师重教、过早明白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形象阐述了“教育是一个人开智益能的摇篮,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孵化机和推动器”“教育是改变人生命运”这一重要命题。作者还辩证指出“一个人读了书,可以有不成功,也可能落魄,但绝无不受教育的一个成功者”。作者写教育,有情怀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文中还总结出了许多格言式的名言警句,精准精辟富有哲理,有更深的教育、启迪意义。

《乡魂》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和传播了社会正能量。章章徐徐道来的都是真善美,节节娓娓亮相的都是正能量。有为革命矢志不移、追求真理、为社会立德、为人民立命的老共产党人、“改革先锋”何载同志;有志在军营、卫国戍边、屡立战功的人民军队军官容嘉谟、张明礼、杜灿、白勇、贾慧明……;有发扬拼搏诚信求实精神,勇立经济建设潮头、致富不忘社会担当,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企业家乔世英、李广红、容奇、容会堂、刘海祥……;有德艺双馨、甘于清贫、终生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精品颇丰的文学家艺术家韩文辉、李福蔚、李广智、李广文、容育民、贾雷鸣、强博……;有《肉架上开出三朵花》的家长老袁;有深夜从西山归来卖粮食凑儿子借读费的老教育专干;有12年摆摊打工供出3个大学生的妇女袁宝霞……还有放下身段“装孙子”化募建校款的上官村支书老何、北湾村的校长老孙;有将国宝“何尊”制成雕塑使之永远矗立在贾村塬上的杨六保、张稳刚……《乡魂》用我们身边这些具体鲜活的人物和事例告诉读者,当军公教职人员就要为民服务、当好公仆;当科学家就要不怕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当文化工作者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努力创造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增添精神财富;当实业家就要不断创新,为社会努力创造物质财富,修行善为,为社会、为家乡多做贡献。他们是一面面旗帜,一个个标杆,通过他们真切传播了党和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是一种巨大的“标杆引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作用,对每个家庭、家族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激励、感召和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吴万哲先生是师范类科班出身,先从教后从政尔后专司文创工作,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文学素养。2019年,一个外乡人,在我们渴求、期盼和一致推举下,在脱贫攻坚“冲刺”、新冠疫情肆虐时刻,受命采写《乡魂》一书。作者虽才华横溢、妙笔生花,但因《乡魂》中记述的人物和事件太多,面对如此浩瀚而巨大的走访采写、资料收集任务,其中各种困难和问题可想而知,可作者却在全民严格防控新冠疫情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迭加的时间空间里,在无队伍、无素材、无经费的状况下,不等不靠,“确定书名、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自筹经费、打印成文”,孤军独斗,持之一恒,全力以赴,艰难推进。他放下作家的身段,承担了“采、写、编、拍照、网络发表、校对、编排、外联、前台、后勤”等等一系列杂乱、琐碎而繁重的全部事务,以承诺朋友的信用,沙里淘金、滴水石穿、拼命三郎的精神,坚持始终,完成了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期如愿的将这本“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文风淳朴、精彩纷呈”的《乡魂》,呈现给了贾村的父老乡亲,呈现给了广大读者。
《乡魂》全书语言平实,文风朴素,文学色彩较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文故事的讲述,首次全景式将一个西北小镇,全面介绍给广大读者,难怪文章一经在网络发表,便被官媒、自媒争相转发,被广大读者热捧。《乡魂》让人们记住了贾村这块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的宝地,让人们熟悉了贾村的教育特别是近40年来波澜壮阔、天翻地覆的教育发展史,让人们走进了贾村这片热土上精英人群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让人们沐浴了贾村地域文化所特有的家风家训、民族灵魂、伟大精神的洗礼,这无疑将对提高贾村镇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宣传和推介作用。吴先生以“天地可鉴”的一片诚心,写出了贾村镇“西子”般的美和“普通人”的精气神。如果不是家乡人,不是亲人,谁能如此上心,如此执着呢?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这样有高度、有温度、有一定深度的作品呢?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作者已经把贾村镇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了贾村镇的历史和山川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吴先生是“贾村故事”的最佳讲解员,是贾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或是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或是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树立了一座人生不朽的丰碑!同样毫不夸张地说“吴万哲先生就是树立了‘丰碑’的人”。

在本书写作中,我们才知道,早在2000年就有贾村镇的一些前辈文化人,想写作这样一部《贾村人物》的书,听说当时还有专人策划、布局谋篇,也曾邀请“名家”、分工撰稿,可后来却因困难山大,无果而终。今天,我们终于将前辈的心愿完成,不能不说是件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
文化就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总结,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而形成的经验结晶,这个过程就是“以文化人”“以德教化”。《乡魂》将贾村地域上数千年来,特别是近代40多年来健康向上的心理思维和众多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活力、风貌、风采跃然纸上,将流传千古,而她所蕴含的人格化精神,已超出了文学艺术的范畴,为贾村人民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基因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提升了新高度。《乡魂》具有“补志、存史”的史料价值,亦有“资政、教化”的功能,它必然会成为以文教化子孙后世的教科书,必将在激励凝聚乡情、秉承崇高美德、弘扬高风亮节、留住根脉、启迪将来、促进家乡建设、传承文化精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上开出新花,结出硕果。
现在,我们久久期盼的“宏愿”之果——《乡魂》正式出版发行了,可喜可贺!顺此衷心感谢吴万哲先生为贾村镇呕心铸魂,衷心感谢各界仁人志士为本书的采写、编审、出版的大力支持!亲爱的朋友们,请您关注《乡魂》吧,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品读的好书”,您怎么理解她,怎么评价她,都不为过。
是为序。
《乡魂》策划编审组
二0二三年十月

敬告读者朋友们——
《乡魂——贾村教育40年》历经4个春秋1400多个日日夜夜,终得正式出版。本书由牛毅、张小卫策划,吴万哲写作,贾村籍人士、中央组织部原秘书长兼干部审查局局长、“改革先锋”何载(容恭)先生,为本书题词“切实挖掘人文资源、自觉构建和谐陈仓”,宝鸡市人民政府原市长李均先生题写书名,容世丰担任编辑,杨墨设计封面,李福蔚、董科、王信、李卫东等15位贾村籍老领导、教育文化名人担任编审。全书共30余万字,430多页,彩色插图120余幅,书中记述追寻了贾村塬300多位有名有姓各界优秀人物成长成才成功的足迹,许多朋友赞说不仅是一部贾村镇难得的人文、历史小百科,教育、乡土、人文文化的通俗读本,而且还是教育、感召、激励、点燃下一代成长成才成功最实用的教科书,值得拥有和珍藏,同时也是文化交友、馈赠亲朋、下一代的最佳礼品。本书分豪华烫金精装和激凸烫金精印平装两种版本同时印行,印制装帧考究,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热捧和好评,不少读者寻问购买事宜,因本书印刷数量较少,精装已基本告罄,现有少量平装,定价98元,外埠免快递费,自提90元,如有需要请联系,电话(微信)15891078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