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子自制灵药
作者:李铁
赤松子原名黄初平,在秦汉传说中,是上古仙人。香港人普遍遵奉的“黄大仙”指的就是他。
神农时代,赤松子是能呼风唤雨的神仙,也就是“雨师”。他成仙是因为日常服用一种自制的名为“冰玉散”的神药,并且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他把神药的配制方法还传授给了神农。那时,他能轻松漫步在火里,却不被火烧到。
赤松子经常住在女神西王母的昆仑山石室中,上天下地时伴随着风雨。炎帝的小女儿见他在火里自由行走,竟然毫发无损,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刻追随在他身边,后来也得道成仙,跟着他一起离开了人间。到五帝时代,帝喾高辛在位时期,赤松子再次以“雨师”的身份显现,直到晋代,在世间担当“雨师”的还是他老人家。
一般认为,赤松子是浙江兰溪人,15岁那年,他外出放羊,有个道士见他心地善良、为人恭谨,便带到金华山的石洞中学道修仙,可能是那里太好了,以至他40多年不想回家。黄初平的哥哥叫黄初起,见弟弟走失,数十年来一直在附近寻找,就是找不到。某日,黄初起在城中遇见一位道士,向他打听弟弟的下落,道士说,金华山有个牧羊人,姓黄名初平,修仙学道呢,想必是你弟弟。
黄初起便随道士前往金华山,果然见到这个人,正是弟弟黄初平,兄弟俩见面不胜悲喜。黄初起问弟弟,你放的羊哪去了?黄初平回答,就在山的东面吃草呢。黄初起去看,根本没有一头羊,只看见一堆堆的白石头。他回来对弟弟说:“你说的那个山坡上只有石头也没有羊啊。”
黄初平笑着会答:“羊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兄长看不到而已。”于是,两个人都来到山的东破,黄初平大声喊道:“羊起!”只见一堆堆的白石头马上变成羊群,咩咩地在山坡上吃草。
黄初起非常惊讶:“原来弟弟学得这样神奇的仙术,我也可以学吗?”黄初平说:“只要信道,人人都可以学!”于是,黄初起也抛妻弃子,离开家留在山中,与黄初平共同学道。他们以松脂、茯苓等物配合成丹药延寿,到了五百岁依旧鹤发童颜,在白日下也没有影子。
后来,黄初起初平兄弟回到家乡,见亲族凋零,于是,兄弟俩云游四方去了。云游时,黄初平改名为赤松子,哥哥改名赤须子,
云游时,有一天赤须子和赤松子兄弟两个在山间一幽静处下棋,有个叫王质的樵夫偶然来到此地,放下斧头坐在旁边看二人对弈。期间兄弟二人见时间很久了怕他饿,就给他一个从昆仑山采来的山枣,让他含在嘴里。王质含下后,顿觉神清气爽,肠腹之中也充实许多。等他们下完了棋,王质起身欲走,转身时发现自己斧头柄早已经烂尽。他回到家中,也已物是人非,不知过去了几个世代。
《神仙传》中记载的“观棋烂柯”的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皇初平的牧羊人,其十五岁时外出放羊,被神仙带至金华山石室中修炼。后与兄相聚,共服松脂、茯苓,年至五百岁仍有童子色,行走于太阳下却看不到身影。后来兄弟还乡,见亲族早已经亡尽,遂又归隐而去。皇初平最初改名赤松子,后又改为鲁班(不知与春秋公输班有何异同)。《云谷杂记》中写道,现今金华山赤松观便是其升仙得道之地。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