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志
4,【苛政之下】
为了探求古人究竟有多么的艰苦和生存的不易,我走进了中唐时期另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柳宗元的文章《捕蛇者说》。这也是古代文人记叙底层人民艰辛为数稀少的文章之一。
在唐朝时永州一带,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黑色的质地,有花纹,这种蛇到底毒到什么程度呢?估计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会干枯而死。如果是这种蛇咬了人,必速死无疑,只有非常有经验的人才能规避这种毒蛇的风险,捉住该剧毒蛇。
蛇虽然有剧毒,然而也是一味能治顽疾的理想中药。如一般中药治不了的麻疯病丶手脚拳曲、膝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丶杀灭人体内的寄生虫…把蛇弄死晾干后用来作药饵即可。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毒蛇。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优惠政策就是可以用这种蛇来抵销他当年的税收。当时永州百姓知道后都争着去做这件事。
有户姓蒋的人家,做捕蛇业已经有三代了。当时遇到体查民情的永州司马柳宗元,就问他,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行业?
蒋氏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有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蒋氏说话时一脸的忧伤。
柳宗元很同情他,说道:“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准备告诉管理此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你还是种田交税吧!你看如何?”
柳司马不提还好,一提蒋氏更加的感到害怕和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可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完粮纳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我从前不当这差,那我早就已经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难过。官府把他们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搜刮去,尽管这样交租税仍不够。无奈百姓们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在逃亡的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又饥又渴,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倒在地上,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常常是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爷爷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下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十户现在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亡了。可是我却正由于捕蛇这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百姓,搞的鸡犬不宁啊!晚上我就小心翼翼的起来,只要看看瓦罐里我的蛇还在,我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好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地里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有两次,其余的时间我都可以快乐地过日子。那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的。现在我即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们比,我也是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了敢怨恨这差事呢!”。
柳宗元听了,心里是越来越悲伤,不是滋味。才有了后文的感慨:“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言。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让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中国百姓有超强的吃苦精神和忍耐力,不是到了实在活不下去是不会大批冒死逃亡的。唐朝289年的历史,真正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间累计不到200年(因为即便是“和平时期”也免不了零星战争和对外用兵)。8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运衰败,但好在帝国还勉强维持了70年的大体稳定。柳宗元就是在这个大体稳定的70年里从政并写下此文的。如果是以后近80年的军阀混战,那百姓的遭遇就更不敢想象了…
柳宗元和白居易一样都是体制内的人,他们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但是看待问题永远都在井蛙看天的境界中。把减轻百姓痛苦的希望寄托于庙堂出一明君,地方出一廉吏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