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道著名的心灵鸡汤“知足者常乐”,动不动就被拿出来教育人。若在微信朋友圈发个牢骚,会有人语重深长告戒:你巳经很不错了,知足常乐,不知足常悲。尤其是一些退休前权高势重的人物往往沾沾自喜,正因为“知足者常乐”才不攀比不谋财,洁身自好,安全着陆,尽享晚年幸福。相比较那些疯狂敛财贪腐无度而锒铛入狱的贪官污吏,他们的说法更能让人 深思。的确,广厦千间,夜眠可是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人的欲望是很奇妙的东西,一旦失去控制,会一发不可收拾。很多时候想权更大一点,想钱更多一点,那么渐渐会永不知足,沉浸在贪欲中。
知足者常乐,看开者无忧。看起来是醒世警言。提醒世人切莫在权力金钱美色前迷失,在灯红酒绿中看穿地狱深渊,保持初心本色。可是在接受教育中又有些迷茫,下意识里感觉说此话者高高在上,颇有万能佛祖启蒙愚民,渡芸芸众生于苦海之意。
细纠“知足者常乐”源于何处,原来是古代贤者老子的思想。老子(李耳)《道德经》中写道: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恍然大悟,原本就是大人物的话呀。老子(李耳)道家祖师爷,做过官,写过《道德经》活了101岁,死后殊荣加封。唐高宗加封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乖乖隆咚,这是让吾等小民仰望不可及的存在,无怪他说出知足常乐这等名言。
老子及拿此语教育别人者,当然知足,他们足够了,足透了,方能常乐。而那些没能“足”的小人物能有此境界吗?尤其那些从生下来到老死都不知“足”为何物的可怜虫从何之乐,乐得起来吗?
这个世上,贫穷之人很多。有些山民一辈子没走出过深山,一辈子为吃饱肚子拼搏挣扎。有的农民走出村庄,到了乡镇便兴高彩烈,电视上的北京上海是永远不可企望的梦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只希望能拿到血汗工钱养家糊口便心满意足。年青小夫妻只盼不丢掉工作,能按月还上房贷车贷,在繁华都市有栖身之地,有饱腹盒饭,能支付孩子学费便可生存。你让他们“知足”,足在哪里?在高高天上吗?
所以,“知足者常乐”是有前提的,是有条件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喊出这句话。拿着高额退休补贴,享受贴心医疗服务,住着宽大住房,福荫子孙后代确实知足。不过,当你知“足”了,能不能让那些没尝过“足”味道的底层民众也“足”一回。
是人总有欲望,大欲望小欲望都是欲望。别用一盆冷水浇灭别人卑微的欲望。要知道,有人的欲望仅仅是肚有热食,衣可遮体,有片瓦挡风避雨。要关心没被你放在心上的穷人,要给他们希望,给他们动力。我以为,尽量少劝慰“知足者常乐”要在繁荣中看到不足,真正去寻求所有人都“足”。人本无三六九等,只不过有人投胎有术,有人投胎无门,命运让人各安天命。只要眼中真的众生平等,哪怕不“足”也心安。呜呼善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