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向上☝️

回忆儿时过大年
作者|长荣笑鹤(中国)
荐稿|中权(美国)
小时候天天盼过年,一过二十三,大人们便忙碌起来,我们也来帮忙。母亲托人买了个猪头做压板肉,我最喜欢把烧红的铁棍捅到猪头的鼻子里,听吱吱乱叫的声音。
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面蒸馍,我拉的风箱呼呼直响。蒸出的素包子、豆包、花馍,堆满了床上的竹席。一锅出来,孩子们一窝蜂地冲进去,一手拿一个又一窝蜂地冲出来四下疯跑。
母亲手很巧,做的花馍很好看,每人都有一个人口馍,她总是多做几个留给我的堂兄和表哥他们。除夕晚上,母亲蹑手蹑脚地把新衣服塞到我们枕头下面,我们幸福地睡不着觉。大年初一,天不明就起來穿上新衣服,放炮,吃肉饺子,排队磕头拜年。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总替人写春联。他用细线当裁纸刀,一头压住线头,另一头拽着刺啦啦裁纸,声音很好听。红艳艳的纸,黑亮亮的字,散发着墨香。写好后,邻居们虔诚地双手捧着,千谢万谢地离开。我觉得父亲很有学问,很高大。他做事严谨,多次告诉我贴春联的方法,右为上。可我总是贴反,因为我不知道是站在门里边的右边,还是站在门外的右边?
那些年月,春节买豆腐需要票,每户一张。一大早便去排队。天寒地冻,流着鼻涕,搓着手,不停地跺脚。前看不到头,后看不到尾,好不容易排到跟前,一摸,豆腐票不见了!立马傻了。只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空手回家等着挨打。母亲只是恨恨地骂了一声:“真没材料!" 结果,四邻八舍纷纷切了一小块儿拿过来,我觉得那年的豆腐特别香。
大哥是我们的领袖,拍洋片,崩弹球,滚铁环,领着一群光屁股小子把一个破皮球从前巷踢到后巷,乌烟瘴气,欢天喜地。冬天,用竹竿敲房沿上的冰凌当冰棍吃,路上泼水冻后滑冰,常常摔得鼻青脸肿。
大哥爱学习,肯钻研,他钉了个木匣子,照着书整天鼓捣,装了个矿石收音机。我爬上爬下,帮着他架天线,硬是把西门城楼上喇叭里的声音弄到家里来。“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那时还没有通电,大年三十晚上,一个小煤油灯,一个破木凳,上面放了那个小匣子,发出不大的声音。全家人围坐在小火炉边,静静地听孙静修讲大闹天宫,听侯宝林说相声,乐得前合后仰,开心极了。袋子里有瓜籽,嘴里有糖,爆竹声中听广播,相当于现在看春晚。
八十岁写八岁时的亊,就跟写昨天似的。
(2024年春节前)



荐稿者简介:
王中权,男,【英国文学】副主审。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和医学研究,已退休。酷爱文学,诗歌和音乐。现居美国。
Wang Zhongquan, male, graduated from Fud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ith a postgraduate degree, engaged in clin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and has retired. Love literature, poetry and music. Now living in the US.


本期荐稿:中权(美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