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记
文/百川河
宁古塔的风吹开惶恐的眼
太阳的梦数次中断
辫子割去了一个世纪
爱新觉罗回到宫里
刮风下雨宫女上殿点灯
藏书楼做了老鼠窝
秦始皇大火烧走史上春秋
成吉思汗踏碎唐宋雕梁画栋
二十世纪再起文化狼烟
世间人伦付诸江河
是非功过后人会有评说
沙尘暴多次吹垮防风林
高墙围住互联网
德国制造还在稳坐庙堂
割掉的辫子再次生长
袁世凯张勋终于撞倒南墙
风流人物在今朝
中世纪古风再起九州
清风又在乱翻书
浑身上下都是敏感带
女娲从此改行
——造神
这首《读史杂记》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先,从“宁古塔的风吹开惶恐的眼”开始,诗人似乎带我们回到了某个历史时刻,可能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转变。这里的“宁古塔”可能是指清朝时期的一个著名流放地,而“风吹开惶恐的眼”则象征着历史的觉醒或新的认识。
接下来的“太阳的梦数次中断”和“辫子割去了一个世纪”,诗人可能是在暗示清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爱新觉罗回到宫里”则可能是对清朝复辟的一种讽刺或暗示。
“刮风下雨宫女上殿点灯”和“藏书楼做了老鼠窝”则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颓败和文化的失落。昔日的辉煌如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败和荒凉。
在描述完清朝的历史后,诗人转向了更大的历史背景。“秦始皇大火烧走史上春秋”和“成吉思汗踏碎唐宋雕梁画栋”分别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成吉思汗对中华文化的破坏。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历史中文化破坏的遗憾和惋惜。
“二十世纪再起文化狼烟”则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动荡的一种隐喻。诗人通过“狼烟”这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不安。
在描述完这些历史大事件后,诗人转向了现代社会。“沙尘暴多次吹垮防风林”可能是在暗示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高墙围住互联网”则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德国制造还在稳坐庙堂”可能是在评论某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割掉的辫子再次生长”则可能是在讽刺某些复古或倒退的现象。
“袁世凯张勋终于撞倒南墙”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反思,暗示了他们最终的失败和教训。而“风流人物在今朝”则表达了对当代英雄和领袖的赞美和期待。
最后,“中世纪古风再起九州”和“清风又在乱翻书”则揭示了当前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和重新评价。但同时,“浑身上下都是敏感带”和“女娲从此改行——造神”也表达了对这种复兴现象的担忧和批评,暗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总的来说,这首《读史杂记》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评价。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隐喻,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和批评,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复杂多元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