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敬畏
这世上,品性高洁之人,通常都会有自伤身世之作。因为无法与外界正常勾通,只能通过独白,自述来与自己的心交谈。从而使内心更懂得珍惜、敬畏和尊重生命。
当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了敬畏和尊重,便会懂得“慎独”、“慎权”。
最近,看新闻;一大批身居高位却沦为囚徒的人。这些人之所以视国法党纪而不顾,视众生
生命如草芥,任意践踏,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了敬畏之心。
古人云:“治常生于敬畏,乱常起于骄纵。”人生的意义,在于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那么,难道这些人不懂这些道理吗?非也!他们比谁都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但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对身边人的骄纵,导致了互相借助对方的力量,形成了利益团体,最后越走越远,仅凭侥幸心理而活在人世了。
由于这部分人的存在,会导致另一部分不屑与其同流合污的人,在不同程度受到排挤。如果前一部分人位高权重,那势必就会造成社会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让只重利益,不重品格的社会风气抬头。那,后一部分人,就会因此而突显出一种世无知音之感。
但,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善良、正直的人,他们相信未来,不与这些败类为伍,其品性之高洁,令人赞叹。不过,这可能也会使其前途更加的渺茫。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讽刺。一个人,虽然身怀经世之才和高洁的德行,却因为无人赏识与推荐而不能施展抱负。只能将其个人遭遇默默承受。从而积淀了看透世事的沧桑。
另一方面,那些腐败分子(尤其是高层中的人)你不要指望他会对这个社会有所作为,更不要指望他去善待别人了。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私利。他们所提携的人,都是围绕着私利而运转,这对社会本身,有着很大的危害结果。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敬畏生命,是一种善良。人生在世,没有人可以目空四海、不可一世。心存敬畏,心有戒尺,方能行有所止。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原则,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信,肆意妄为,那么,我相信,他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只有当我们真正起了敬畏之心,才会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界限,那么,这个世界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才能让未来充满生机。
晨曦,2024年2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