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里来是新年》
文/许刚(山西)
2024年2月4日立春,2月9日是癸卯年的除夕。2月10日,就是甲辰年的春节。
岁岁年年,新春将至。爆竹声声,团圆有时。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春节同时是一个充满欢乐、祝福和希望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团圆饭、赏花灯等等。人们也会互赠红包和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承载的是背后的文化习俗和意义,也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年味儿可以是一种香气、一种氛围、一种感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
提起过大年,我就想起儿时过年的一些趣事来。为了守岁,更是为了挣压岁钱,我除夕大多数是熬到天亮,只等母亲给发压岁钱。因为,熬了一宿,天快亮时,就困的不行了。于是,就睡着了。等娘把我叫醒时,小伙伴都穿着新衣服来叫我出去玩了。我匆匆忙忙穿好新衣服,吃上几个馄饨,有时是几个饺子,还有一颗鸡蛋,就跟小伙伴出了家门,到村里的碾麦场疯玩。娘让我把鞭炮点了,我却说,“让我爹去点吧!”爹听见了,骂一句“龟儿子,又给你老子派活。他娘,把鞭炮拿来。”我头也不回就出了家门。我和小伙伴抢别人家燃放过的鞭,看有没有没有响的鞭,把它拣起来,然后再把它点燃,只听那“吧”的一声,就别提有多高兴了。随后,就一起挨家挨户拜年,当时就是为了挣几个压岁钱,买零散的擦炮,玩具枪来玩。女孩子则去买发夹子,贴画等。过年,对我们来说是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当然,爹娘免不了提醒我,别疯张了伞,记得写寒假作业。如果寒假作业完不成,到了学校,老师会惩罚的。还有一件事,我仍记忆犹新。有一年,过春节,我跟小伙伴一起去玩,不知啥时候,一个小炮掉到我棉鞋里,我都不晓得,后来棉鞋被烧了一个窟窿,脚都被烧疼了。可见当时玩的有多专注,玩的有多嗨派。还有一年,我跟爹娘去县城置办年货,突然听到一阵铛铛铛的铜锣声,由远及近,原来是一个耍猴人,手上牵着两只猴子,好奇心让我挣脱娘的手,娘一松手,我就被涌动的人流裹挟着离开了爹娘。等到了人少的地方,可我却找不见爹娘,急的哇哇大哭。那时,我才5岁。后来被一名警察叔叔收留,一直到下午四点多,爹娘才在交通岗亭里见到我。爹一见到我,就一把把我拉进去,在我屁股上扇了几巴掌。娘赶忙就拦挡。爹冲着娘吼了一声“都是你娇惯的!”娘替我擦干了眼泪,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可 不敢这样,你跑丢了可咋办?”“走,娘带你去吃好吃的去。”娘那天给我买了我平时爱吃的炒凉粉。也许是我饿了的原因,那天的炒凉粉真香。我一口气就吃了两小碗。娘怕我撑着了,让摆地摊的老板娘,再给我烧了一小碗醪糟汤。
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可如今最疼爱我的人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想到这,鼻子发酸,眼泪夺眶而出。
如今的年味淡了,亲情也变淡了。发个微信,拜个年。甚至在饭店聚餐,吃上一顿团圆饭。亲戚之间,不像儿时那么走动了。记得儿时过年走亲戚,一天都要跑几十里路,跑好几家亲戚。每到一家,坐下来闲聊一会,就要告辞,赶往下一家。走亲戚,早饭在谁家吃,午饭在谁家吃,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的。到我上了初中,我过年走亲戚,则关注起春联来。我收集的春联大概有200多付吧!这对提高我的楹联写作大有裨益。
怀念儿时过年的情景,慨叹社会变化真快。感恩我们生在一个太平盛世,感恩我们赶上了一个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好时代。
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踔力奋发,勇毅前行,我们要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未来可期,前景美好!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一起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