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举惊天地 善行感人间
作者/毕长代
在山东省东平县的黄河岸边,有一个平凡却又具有神奇的村庄 ——十里堡。说它平凡,是因为它是个全村只有120户人家,500多口人,600多亩耕地的小村庄,因距乡政府驻地戴庙村十华里而得名。说它神奇,则是因为在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官府治理河道的衙门驻扎重地。也是黄河由宽变窄的瓶颈,换言之,是黄河最容易发生险情的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斥巨资在这里修建了三座进湖闸,每逢汛期或者发生大洪水的时候,各级领导及抗洪抢险的队伍便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块狭小的地方,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 然而,最让广大民众津津乐道的则是这里曾经发生过,说的是十里堡村有一位名闻乡里、受人敬仰的开明乡绅——段广寅老先生,做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善行,一直流传至今。
那是1925的秋天,黄水洪水在李升屯、黄花寺两处冲开大堤先后决口。当时,洪水为几十年所罕见,混浊的洪流映得天昏地暗,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地而来。8月8日,洪水冲开直隶濮阳县李升屯(今属鄄城)民埝,口门宽660余丈,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向东北灌入濮阳、范县、郓城、寿张4县,泛滥200余里。虽经当地官民极力抢护,奈何水势凶猛,岂是人力可济。9月20日,洪水又将寿张县黄花寺(今属梁山)南金堤冲垮,一时间波及寿张、东平、郓城、阳谷、汶上五县四百余村。两处决口使濮阳、范县、寿张、郓城、阳谷、东平、东阿、汶上八县尽成汪洋。
为了防止溃水南下,时任东平县知事(县长)李醉明受命率领乡民在运河南堤的十里堡、三里堡、八里湾、常仲口、王仲口五处挑挖缺口,引导黄水泄入东平湖,顺坡河由姜沟之清河门复归黄河。此次洪水共造成八县受灾面积约1500多平方公里,灾民200多万人。
李升屯、黄花寺两处大堤决口以后,险情立即上报到各级政府。但由于军阀混战,政府腐败,天大的险情、百万灾民竟然无人过问。广大灾民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耕,只能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以讨饭为生,十分悲惨。1925年底,奉系张宗昌和国民军岳维峻部为争夺山东地盘而开战,黄河两岸遂成为军阀混战的战场。风雨飘摇的政府,兵荒马乱的时局,军阀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抢不休,那里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两处决口的堵口经费,迟迟得不到解决,导致后续黄河洪水依旧如同脱缰的野马,从决口的口门浩浩荡荡地流向灾区,让灾区的灾情雪上加霜、更加严重,昔日万顷良田,此时皆成泽国。
再说十里堡村有一位著名的乡绅段广寅老先生,身材魁梧,慈眉善目,花白胡须飘洒胸前,既有官家之气派,又有古贤之风范,令人肃然起敬。有史料记载:(段公)自幼聪慧,性格慷慨,心地善良,事亲以孝,人无闲言,弱冠之年,便知人情世故;成年后,励志为四方邻里排忧解难,一直为本乡兴利除害,妇孺皆闻,有口皆碑。光绪年间,以国子监生员的身份被授予知府经历职衔,民间皆称“段公”。段公生长在黄河岸边,深知黄河安危事关民生国安。经常从事黄河堤防和险工的修筑事宜,所办之工,坚固无虞,成绩突出。被山东省巡抚毓贤(省长)赏予五品顶戴(相当于地、师级)。后又经筹饷报捐户部注册,授县主簿(副县长)一职,每逢双月选用。由于当时朝廷腐败,官场黑暗,段公无意于仕途,更不愿意花费钱财、浪费精力追求个人名利,故而虽有高衔在身,却始终未获大用。尽管如此,段公仍怀抱济世之才,忧国忧民、克己守正,以一己之力,拯救八方百姓于水火之中。他的这一表现,感动了当地官民,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1907年,邑侯(县长)李增送“急公好义”匾额,以旌其门闾。
段公看到灾区灾民状况,自然是于心不忍,便想尽千方百计于以援救。经深思熟虑之后,于1926年1月11日,或亲自出面、或派人前往,邀请八县灾民代表在十里堡聚会,极力倡议创立八县协会,商办堵筑决口事宜。此举得到八县灾民代表的一致同意,跟随段公一起到山东河务总局请愿。总局长林修竹对段公早有耳闻,此时一见,更是深受感动,说道:“堵口救灾,原本河官份内之事,如今反倒劳烦诸位乡绅费心操劳,让林某愧对国民,如何面对灾区父老?”遂打消所有顾虑,带领八县灾民代表到省政府集体请愿。时任山东督军(相当于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张宗昌正被前方战事纠緾得焦头烂额,主要精力都放在搜刮民财之上,那有心情管堵口救灾的事情,对请愿的代表根本不予接见。但在段公和林局长带领下,大家在省政府门口扯起条幅,并连续数天静坐示威,得到省城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援。迫于舆论压力,张宗昌于无奈之下,被迫接见请愿代表,经反复交涉,最终同意以八县人口的漕粮作为堵口资金,不足部分则由灾区八县自行出夫摊料完成,美其名曰:“政府体恤民情,灾区亦须自救。”后来的实践证明,腐败的军阀政府居然是分文未出。
按照黄河汛情规律,春节过后,黄河凌汛、春季桃花汛即将接踵到来。段公认为,必须尽快堵复李升屯、黄花寺两处决口,否则,将会给八县灾区造成更大灾害。于是,在段公催促之下,八县知事于1926年2月18日再次集合,在十里堡召开会议,议定建立八县堵口协会,协助山东河务总局局长兼山东运河工程局总办上游堵口工程处总办林修竹,山东河务分局局长兼山东曹濮道尹(地市级长官)警备司令上游堵口工程处会办王炳燇,统一指挥调度工程进度,各县由民间协会组织民工出工及分工送料等事宜。根据当时市场价格,出工按完成土方计价,送料按料物的重量计价,所有完成的工、料都有堵口工程处审核制发收据,百姓凭此到各县应缴纳的丁漕款下支取。两处堵口工程于1926年2月25日动工,在总办林修竹、会办王炳燇、总工程师潘镒芬的具体指挥下,八县灾民星夜兼程,纷纷送料,抢堵民夫昼夜不停,加紧堵口施工,黄花寺先于3月26日提前合龙,李升屯亦于4月30日全部合龙。原来经多次勘察估算,整个堵口工程需要200多万银元才能完工,但前后共筹集仅60万元,实际计用款67万元就顺利完工,由于三方审核严格,全程民工无虚报冒领之弊,所有官员亦无贪腐行为。数十万灾民得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堪称治黄史上的一大奇迹。。

段公在八县商议堵口的事件当中,发挥了主导倡议、协调、组织的作用,功不可没。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他不顾年迈体弱,每天拄着手杖奔波在工地上。鼓励民工鼓足干劲,保质保量,让灾民尽快返回故乡,重建家园。与此同时,他对民工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关心,经常亲临工地伙房,检查食材,叮嘱伙食师傅们一定要让大家伙吃好、吃饱,能有力气干好活。安排专人在工地附近支起几十口大锅烧水,让民工随时随地都能喝上开水。在收料站,他嘱托管事们一是要公平合理,不能让送料的民众吃亏,要及时付足料钱;二是严把质量关,防止亲情关系作梗、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他的言行举止得到了全体施工官民的一致赞扬,人们称他为“段大善人”“菩萨心肠”说他是“大禹再世”“当代大禹”。再加上他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于是就有了文人笔下的溢美之辞:“公仗义疏财,周恤贫苦,倾囊无吝啬,以及修道路、筑堤埝、经营团防、筹应军队,凡有益於公家者,靡不竭尽心力而為之。故德足服人,行可为表。历年以來,雀鼠之争,泯於乡里。揆诸千木之贤明,秀实之敏达,何多让焉。公之嘉惠桑梓,笔难罄述”。尽管如此,四方乡民依然感到所有的文字都不能表达他们对段公的感激之情,于是,就有民间艺人把他的事迹编成地方小戏、曲艺段子四处演唱。可见他在民间德高望重、盛誉广闻。他去世之后,各地乡亲父老对他依然是感恩戴德、怀念至深。于是在1929年初,有960名乡民自愿结合,组成纪念段公的民间组织,形成了三项重要决议:一是共同集资为段公立碑,二是推举东平县拨贡(选拔到国子监的生员)成金策撰文,阳谷县优附生张稷臣书丹,以作纪念。三是选最好的石料,请最好的工匠,选最佳立碑位置。
纪念碑由优质大青石雕刻而成,碑座高0.53米;碑身高2.57米,宽0.97米,厚0.32米。碑帽高1.26米,正面刻有双龙戏珠图,正中下方有“纪念”二字,背面刻有“题名”二字。碑文详细地记载了段公生平:自幼聪慧,性格慷慨,以及为黄河工程出谋划策、尽责尽力,带头倡议八县堵口之事。碑的背面刻着出资立碑的960位乡民姓名。他们虽然都是普通百姓,但他们以最朴实的个人情感彰显出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礼节,同样值得后人尊重、学习、发扬。
立碑的地点定在十里堡附近的老运河码头,这里是鲁豫苏皖四省的水陆交通要道,便于将段公功德昭示天下、通晓中华。该碑立于1929冬季。那时候没有起重设备,一千多斤重的碑座,两千多斤的碑身,特别是近千斤的碑帽,都是用近乎原始的方式事先安装好,然后刷漆,晾干后蒙上大红色的绸缎,如同待嫁的新娘。尽管天气寒冷,但人们的心是火热的。揭幕那一天,如同盛大节日,八县代表专程赶来共同揭幕,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都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四面八方赶来助兴。可谓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先是燃放烟花、鼓乐齐鸣、龙狮共舞,热闹非凡。接下来,撰文者成金生先生高声朗诵碑文。虽然没有扩音设施,但是成老先生那略带沙哑的东平方言,在黄河大堤上空好似雷鸣般回响,让到场的乡亲无不潸然泪下。中华民族是感恩的民族,有着以史为鉴的光荣传统。乡亲们立碑的本意即是对段公的纪念,也是为了让后人了解、牢记那段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警钟长鸣、传承民族精神,提示后人牢记水患之痛,由此激发广大官民保卫黄河、治理黄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碑意义深远,被乡亲们称为“段公碑”。
段公碑立成后,成为方圆数十里的一处重要的景观。附近的人们经常来碑前看一看,念叨段公的恩德,并把段公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听,让他们做人要做段公那样的人,做事要做段公那样的事。长此以往,当地民风淳朴,义举盛行。附近八县的官员、百姓也时常在百忙之中过来瞻仰。即使是路过的人们见到,也会驻足观看,有识得文字者,往往在诵读之时发出哽咽之声,继而面碑而拜。
段公碑在黄河、运河交汇岸边屹立多年。后因军阀混战、日军入侵,蒋军进犯、兵荒马乱,政府疏于管理,导致黄河洪灾频繁发生。无数次洪水携带着大量泥沙,将功德碑冲倒,淹没在黄河滩内。洪水过后还来不及挖掘,另一场洪水又接踵而来,久而久之,淤积日深。再加上建国后滩区百姓修建房台,又被压在地下几十年。这不仅成为广大受惠民众的一大遗憾,也成为段家后人的一块心病。
上世纪八十年代,段公二世孙段传孟先生在临终前,把自己的五个儿子延昆、延仑、延山、延峰、延岭叫到床前,对他们说道:“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你们老爷爷的功德碑挖出来,给后人留个念想,要不然,我死不瞑目。”
再说段家五兄弟五人,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之下,人人都是胸有大志、扶困济贫的好汉,个个都是身怀绝技、勤劳致富的能手,在湖西一带颇有名气,人称“段氏五杰”。他们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遗嘱,时刻想着把曾祖父的纪念碑挖出来,一来是还父亲毕生之愿望,二来是让曾祖功德昭示于后人。但是由于年岁已久,尤其是经过历次洪水淤积、石碑早已被深埋于地下,前些年又成为村民的地基盖上了房子。若要挖碑,必须拆房,这肯定是行不通的,段家兄弟只能等待。 也许是应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老话,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滩区移民搬迁”工程,把所有在黄河滩区居住的移民全部迁移到安全地带去,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高楼大厦。这让段家盼望已久的愿望有了实现的机会。当年10月27日,当所有的原居民全部迁出之后,段家兄弟雇了一台大型挖掘机,凭借着记忆中的方位,开机挖掘。

尽管土层比较深厚,但毕竟是黄河从黄土高坡上冲下来的淤土,在现代化的钢臂铁手之下,挖起来显得十分轻松,三下五除二便下去了好几米。估计快到石碑的位置了,为了石碑不受损坏,段家兄弟示意司机师傅放慢速度。司机师傅家是附近村里的青年,从小听着老辈人的石碑故事长大,今天能够亲自动手挖掘石碑,自然也是十分高兴,人在驾驶室内,心在挖掘铲上,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马虎。忽然间,他感到操纵杆微微一震,耳听得嗞拉一声细响,铲头像是碰到了硬物,便立即停止了操作,从驾驶室出来观察。与此同时,正在现场指挥的段家兄弟也听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动静,于是,让司机师傅把铲头挪开,大家一起下到深坑之内仔细察看,只见碑身已经隐约现出,众人惊喜不已。便让挖掘机师傅继续操作,扩大坑穴空间,以便于挖出碑体、碑座和碑帽。就这样,又经过半小时紧张而又细致的开挖,终于把功德碑完好无损地吊到地上。碑帽上雕刻的龙鳞上面涂刷的青、蓝油漆,虽经近百年地下埋藏,却依然清晰可见,让大家魂牵梦绕、牵肠挂肚多年的宝物重见天日,在场的人们无不欢呼雀跃。
段公碑挖掘出来之后,沿河村庄的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驻在附近的东平黄河河务局。时任党组书记、局长牛永生是个非常有文化头脑的领导人,平时就非常重视黄河文化建设。此时听说此事后,亦是激动异常,立即意识到石碑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马上召开党组会议,决定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他亲自出面与段家兄弟进行协商,动员段家兄弟把石碑捐献出来,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段家兄弟自幼深受家风熏陶且深明大义,当即表示将曾祖父的功德碑无条件地捐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捐献协议现场签订,几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是牛永生局长的一贯作风。他立即组织力量,将石碑运到黄河公园之内,并派专人日夜守护。然后请来专业队伍,把碑座、碑身、碑帽依次安装好,恢复了功德碑的原貌,复立于黄河大堤上。为了防止风吹日晒对石碑造成风化,又花高薪请来能工巧匠,设计、修建了高大壮观、古典优雅的碑亭。与此同时,为石碑安装了防风雨侵蚀的玻璃罩,使之与世长存,供后人观瞻。此举不仅延续了960名乡民原来的感恩心愿。也表达了当代治黄工作者对段广寅老英雄热爱黄河、治理黄河、功成卓著事迹的感动、尊重和敬仰。
这一重大事件得到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予以广泛报道。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在视察之后,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并做出重要指示,使之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高端旅游胜地;吸引了各地热血青年和广大游客纷至沓来,寻找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
我出生于黄河岸边,喝着黄河水、听着黄河的涛声、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长大。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八路,也是人民治黄的第一代老战士,把自己的终身献给了伟大的治黄事业。在老人的感召影响之下,我与大儿子前赴后继,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治黄大军,并为之而奋斗。我本人由于文化基础较差,没受过专业培训,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我便时常翻阅有关资料进行补习。其中就有关于段公治黄的记载,感动之余,曾做小诗致意:“万顷良田化波涛,生灵塗碳鬼神嚎。八方百姓谁拯救?段公壮举凌九霄。”及至2019年,段公碑重见天日后,先是小文友毛明辉同志撰稿报道,又有老领导张吉勇先生挥毫赞颂,直令人心驰神往。遗憾的是屡因琐事而未能成行。直到2023年夏天,在县政协常委、知音文化传媒总经理刘勇先生的倡导之下,才得以与众多好友驱车前往,瞻仰真容,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2023年的最后一天,东平水浒诗院、县作家协会、黄河文化研究会的文友们再次慕名前往,采访了段公第三代后裔,被誉为“段家五杰”中的五弟——段延岭先生。延岭先生身材挺拔、相貌英俊、气宇轩昂,虽然已经五十五岁,看上去也就是四十左右的模样。寒暄过后,延岭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他们兄弟五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家风传承,不论是经商还是务农,无不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可谓是满门多豪杰,代代皆英贤。说句心里话,听着延岭先生那朴实无华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事迹,真的是让人如沐春风、感叹不已。出于好奇,便想着看一看有关证书之类的资料,却见一本聘书从一大摞荣誉证中掉出来,拾起来一看,原来是梁山宋江武术学校的聘书,想不到看似文质彬彬的延岭先生居然还是武林高手。在我们赞誉之时,他却谦逊地向我们解释道:艺多不压身,练武的本意只为强身健体,除邪扶正。他们兄弟五人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样,热爱自己的家人,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国家,只愿能够尽自己之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略尽绵薄之力……
采访在一见如故的气氛中开始,又在来日方长的祝愿中道别。回家后,控制不住写作的冲动,便想着要为他们写点什么以表敬意。但毕竟是人老笔拙,且提笔忘字、词不达意,只好暂时撂笔、改日再述。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段公后人及读者多多见谅为盼。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48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文学社】【香文学社】【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清风明月】【王川海】【春意盎然】【笑语如初】【马老头子】【忘忧草】【孟浩然诗社】【清波微澜】【西湖】【江南】【阳春三月下扬州】【千里与君同】【一轮明月】【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田园风情】【诗情】【书香】【墨兰】【小雅】【鸿雁】【一城故事】【一帘幽梦】【蓝天白云】【孙世伟】本团队下设65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主播乐园】【歌缘友聚好声音】【原创摄影.对联.字画】【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风十里不如你】【春有百花秋有月】【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文学社】【香文学社】【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徐凝】【诗心不老】【研学之鹿】【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田园风情】【宁静致远】【书香】【墨香】【红梅】【墨兰】【诗情】【画意】【大雅】【小雅】【空谷幽兰】【幽芳逸致】【鸿雁】【轻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