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前言】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彭志强创作的36万字长篇非虚构作品《游侠杜甫》日前出版,塑造了杜甫35岁之前的鲜活形象,这个阶段的杜甫学界和文学界着墨较少。此书是彭志强为纪念诗圣杜甫诞辰1310周年创作的《秋风长啸:杜甫传》上部。
彭志强曾三次出川、横跨十省、行程万里、行走考察杜甫人生踪迹,被杜甫学界和大众传媒誉为“中国第一位系统性行走考察研究杜甫踪迹的当代诗人”,被杜甫故里河南省巩义市授予“杜甫文化推广大使”称号。
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日前,华商报高端人文访谈栏目《越川说》专访彭志强,和他聊聊大诗人杜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彭志强近照
━━━━
彭志强简介
●彭志强,四川南充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著有长篇非虚构《游侠杜甫》、杜甫诗传《秋风破》、散文集《蜀地唐音》、诗集《二十四伎乐》《金沙物语》《草堂物语》等多部,曾获李杜诗歌奖、北京文学奖、四川文学奖、海燕诗歌奖、全国十佳华语诗集等奖。
●曾在央视(CCTC-4)《传奇中国节·端午》饰演杜甫,在央视(CCTV-10)《地理中国》主讲杜诗,迄今已在全国各地主讲杜甫诗学80余场,有“文物诗人”、“行吟作家”之称。

▼越川说:很少有人关注年轻的杜甫,你为什么要写这一时期的杜甫?
▲彭志强:如今,我们一谈起杜甫,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个杜甫形象:满目沧桑,忧国忧民,潦倒多病。可能是因教科书选的杜甫诗歌多是他深具家国情怀的诗,比如《春望》《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些诗中的杜甫其实只是他的中晚年形象,就像画家蒋兆和画的《杜甫像》,我们似乎只记得杜甫忧国忧民这张面孔。但若想全面认识一个更立体的杜甫,或者说要真正读懂杜甫,我们不能忽略童年杜甫、少年杜甫、青年杜甫,这些属于童真、青春和热血的“诗圣炼金石”。毕竟,诗圣的炼成并非一时一地的顿悟。我创作《游侠杜甫》这部杜甫新传,就是想探寻诗圣成长密码,尽可能还原杜甫的多种面目,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多维度认识杜甫。

▲《游侠杜甫》
▼越川说:你的《游侠杜甫》里写了怎样的青年杜甫?
▲彭志强:杜甫,除了在诗里老是述说自己的白头、饥饿、病痛、愁苦、心忧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其实还有很多诗在反复追忆自己的青少年生活。可以这样说,即使老了,杜甫在自己的诗里永远是少年。我在《游侠杜甫》书里写的青少年杜甫,其实多是“以杜诗证杜迹,以杜诗解杜密,以杜诗绘杜像”,有多面杜甫形象。比如杜甫长诗《壮游》自述的青少年杜甫形象就有多面,他的少儿时期是“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和“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这就需要我花大力气去研究杜甫的诗歌师承何人、书法学自何人,继而探寻杜甫成为诗人、书法家、诗歌评论家和书画评论家的成长密码,重新塑造一个勤学苦练诗书技艺的书生杜甫形象。少年杜甫形象,如他《壮游》自绘“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也就是说,在杜甫十四五岁时,他的赋文水平已经比肩班固、扬雄等辞赋大家,闻名于洛阳文坛。
当然,杜甫真正名扬全国是在长安,他给唐玄宗进献的《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等三大礼赋,因深受皇帝喜爱,被众多大学士另眼相待,这事,杜甫多次提及,如在长安求官未果时所作《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如在成都辞官时所作《莫相疑行》一诗还细描过昔日成名盛况,是:“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至于青年杜甫,我的《游侠杜甫》重点写了杜甫读书、游学、科考、探亲、骑射等青春故事。简单地说,我写了一个文武双全、性情豪迈的热血青年杜甫,一个从小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即辅佐皇帝为民办事的有志青年杜甫。
▼越川说:长期以来,杜甫给人的印象就是为国为民的大诗人,壮志未酬的小官员,你为何会给青年杜甫重新定位为“游侠”?
▲彭志强:我们一谈到唐代的侠,首先就会想起李白。其实,杜甫也是一个游侠,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大侠。
杜甫的游侠生活开启于18岁那年,目的地是古称郇瑕的河东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市,这是他的二姑父、济王府录事参军裴荣期故里,还是王维的成长地、王之涣的成名地。不过很遗憾这次郇瑕游,没有杜甫的游侠诗留存下来。杜甫晚年长诗《壮游》曾自述与好友苏预(后因避讳唐代宗李豫改名苏源明)在他24岁那年纵横齐赵驰骋齐鲁的游侠往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这样的青年杜甫,骑胡马,挟长弓,箭无虚发,浪迹江湖,既是射手,也是游侠,看上去跟李白一样放荡不羁、性情豪迈,与我们如今熟悉的那个忧国忧民的晚年杜甫形象完全不同。
其实,从现存杜诗看,杜甫23岁那年结束吴越游,回到洛阳就已剑不离身,这年所作《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和24岁所作《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呼应,他在外地壮游是弓箭手,他在家乡定居是诗人也是剑客。杜甫最闪亮的游侠身影,定格于744年,他与李白初识,并把客居在宋州的高适介绍给李白认识,三人畅快同游梁宋(今河南商丘、开封一带)故国旧地,一路行侠仗义,一路打猎游玩,足迹遍布今天的河南开封、商丘和山东单父县等地。
杜甫晚年另一首长诗《遣怀》有记载:“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我的《游侠杜甫》第十章《李杜会》也用两三万字的篇幅素描了这样的游侠杜甫。
不过,杜甫于745年秋天与李白在山东石门分别后,他就终结了游侠生活,不甘心只做一个浪迹江湖的游侠了,此后踪迹显示他是心在庙堂,即在长安求官谋职,试图辅佐皇帝,想要为民办事。
我把青年杜甫定位为“游侠杜甫”,不仅是因杜甫有实实在在的游侠生活经历,更重要的是杜甫一生都在践行“为国为民”的儒家仁者情怀,杜甫堪称唐代大侠。正如金庸先生对侠的定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以为,青年杜甫是游侠,晚年杜甫是大侠。

▲彭志强在中央电视台四套(CCTV-4)《传奇中国节》栏目饰演杜甫

▼越川说:你把杜甫从生到死的踪迹走了个遍,“杜甫地理”是怎样的?
▲彭志强:我是从2015年开始行走考察杜甫踪迹。走完杜甫人生路,才知他的唐代踪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比如他的出生地巩县,他的诗歌开窍地郾城,他的少年读书地洛阳,他的结婚地偃师,他游学去过的郇瑕、王屋山、江宁、扬州、苏州、杭州、越州(今绍兴市)、剡溪、天姥山、邯郸、青丘、泰山、兖州、开封的师旷吹台、梁园、孟渚泽、单父县的宓子贱琴台、济南的历下亭、曲阜的石门山,西安的咸阳桥、慈恩塔、曲江、杜曲、韦曲、少陵、何将军山林、骊山等长安旧地……太多了,上述地方,只是杜甫上半生的行迹。
至于“杜甫地理”,我曾在央视《地理中国》节目中讲解杜诗时谈过。由于水土流失、许多古建筑被战火焚毁等原因,是有不少杜甫客居或停留的地方无法精准定位了,好在杜甫诗歌多在勾勒地理方位,只要依据杜诗耐心勘查,他走过的地方几乎都有迹可循。

▲杜甫故里河南巩义市(唐代名为巩县)笔架山下的杜甫诞生窑
▼越川说:杜甫在陕西留下了哪些足迹?
▲彭志强:长安,是杜甫的理想地,也是他晚年巅峰诗《秋兴八首》“每依北斗望京华”念念不忘的祖籍地,我在西安考察的杜甫行迹最多。他曾梦想在长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比有宰相之才,可惜他只在这里当过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左拾遗等小官,并未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终其一生也未圆这个大梦。除了长安,像他写的名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背后的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县)、白水县、《潼关吏》所在的潼关县、延州(今延安市)、鄜州(今陕西富县)、邠州(今陕西彬县)、唐肃宗的行宫凤翔、华州(今陕西渭南市)等,基本上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避乱、为官的踪迹,我都用自己的脚步去重叠了。就像《赠韦八处士》这首名诗,若是不去华州不去奉先县不去田间地头走一走,“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这类名句的微妙与杜甫的悲欢就难以真正读懂。

▼越川说:你为什么对杜甫情有独钟?
▲彭志强:读书时代,其实我更喜欢李白一些,可能那时太年轻,更喜欢无拘无束,更向往仗剑走天涯的潇洒,就对李白和他放荡不羁的诗歌更感兴趣。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那个敢于仗义执言、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杜甫却越来越让我喜爱了。
说句实话,我在系统性研究杜诗之前,跟多数人一样,对杜甫的了解较少,基本上就局限于中小学教科书和《唐诗三百首》里的杜诗,并没有真正读懂杜甫的悲欢和他的家国情怀。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这样神奇。
在我还在上小学时,我最喜欢的杜诗,是他写成都风景的《春夜喜雨》,我就向往成都,希望今后能在成都读书、工作、生活,于是我就来了,迄今已在成都生活26年多了,他直接影响我引领我成了一个诗人,这段情缘曾促使我写过一篇流传较广的散文《相识成都细雨中》。
后来读杜甫的《春望》,我也向往长安,很想去他生活的唐代首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走走看看。特别是他写的《月夜忆舍弟》,那句“月是故乡明”让我对他的故乡很是着迷。就在2012年,杜甫诞辰1300周年这一年,我在成都杜甫草堂起念,要走遍杜甫一生踪迹,然后为他重新立传。
十余年来,我都在践行他曾践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研读完所有现存杜诗,当我考察完杜甫诗歌踪迹,我才发现,杜甫比李白更多面更丰富,杜诗风格也更多样,正如苏轼所说“子美之诗,集大成者也”。

▲成都杜甫草堂茅屋旧居
▼越川说:杜甫在你的研究里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彭志强:杜甫,永远是我望尘莫及的大诗人、书法家、评论家和军事家。单就写诗这事而言,他是语言的发明家和魔法师,他写诗追求的“下笔如有神”和“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亲善友邻的“路难思共济”,他为国为民的“恻隐仁者心”,我一直都在学。
尽管王安石评价杜诗“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已很无奈,但是只要深耕杜诗杜文,我相信杜诗还可以生育我的新诗,杜文也还可以生育我的新文。其实,自我认定杜甫是我的精神父亲后,他总会以各种新鲜面孔朝我扑面而来,让我学无止境。

▲作者彭志强在湖南岳阳市平江县小田村,考察杜甫去世的第一个墓葬地
撰文 | 马越川 图片 | 彭志强
制作 | 华商智慧政企帮

(来源:华商国际传播中心微信公众号CBICC_HS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