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一词,为关中方言,通常指某些人作人或作事差劲,不讨人欢喜之意,适用范围很广。例如人品不端,爱占人便宜;性格执拗,爱同人冲突;搬弄事非,引发矛盾;办事糊涂,容易把事办砸;办事拖拉,有诺不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容易引发别人非议或抵制,说"这人马卡得很,千万不要同他打交道"!
马卡一词,出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在实际语境中,该词应用最广泛、且最有名的场合,是同官老爷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同蓝田的官老爷联系在一起的,即“蓝田老爷马卡”的民间说法。
关于"蓝田老爷马卡"说法的来历,有多个版本,但史出有据的,则是由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蓝田知县李恒良闹出的笑话。他断因为水井或者石碌碡所有权引起的纠纷官司时,主张平分产业,将水井或碌碡分成两半,结果引人非议,说"这个老爷真马卡",从而开了"蓝田老爷马卡"说法的先河。由此可见,马卡老爷的最初含义,是说老爷判案脱离实际,主观臆断,是个胡涂官。按夲地人的通俗说法,就是个断不明白官司的浆子官。
然而,就李恒良的本意来说,可不是要作个糊涂县官、马卡老爷的。他出身汉军正白旗,书香门第,受儒家道德观念很深,为人正直,立志要做一个清廉公正的好官。初任蓝田知县,就张贴过布告,用诗表白说:“幼读古人书,秉性本正直。评审民间事,处断如水清。言行若相违,仰面回古城。”可见李恒良本意还是想为民办事,做个好官的。但因为他自幼深居大院,同民间接触很少。故而判案不明物理,不通情理,不知变通,闹下个"蓝田老爷马卡"的名声。因此,要避免老爷马卡,就不能搞官本位,凡事从老爷主观角度出发,而是要深入民间,以百姓心为心,实事求是,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赞扬。
可笑且可悲的是,李恒良闹下了"马卡老爷"的笑话,但却不自知,且沾沾自喜。原因是他不懂关中方言,听人说他"马卡",便问师爷此话何意,师爷不好明说,就小声回道:“他们说老爷马卡,就是赞扬老爷断案断的好。”李恒良听罢,乐得哈哈大笑说:“本官断案,素来公正,休看本官今日马卡,且看明日更马卡!”
"蓝田老爷马卡"的说法,我是蓝田人,从小就知道的。在民间,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笑话,且适用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官老爷糊涂办事了。当现实中,政府人员因为各种原因,违背民意,甚至违害群众利益,比如耍官僚主义,高高在上,摆老爷架子,不恤民情,怠政不作为,讳疾忌医,花样文章,等等,人们不由自主会想起老话,说"这蓝田的老爷,真马卡!"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老爷一时马卡,并不可怕。只要知过改过,贯彻群众路线,接近基层民众,勇于承担责任,提高领导能力和办事水平,改善工作作风,就一定会获得群众好评,摆脱"马卡老爷"的名声。可怕的是,下面的人员像那位师爷那样,上下隐瞒,使老爷马卡而不自知,从而上下相效,前后相继,相因成习,形成"老爷马卡"的浓厚土壤和文化氛围,被贴上这种"蓝田老爷马卡"的专用标贴,就不好了。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再号召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马卡老爷"现象越来越少了,但它并没有彻底消失。
殷鉴不远,莫使后人复哀后人。我认为,我们不能把"蓝田老爷马卡"只当个笑话,而应该当作一个长鸣的警钟。我也坚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蓝田的发展,我们一定会将"蓝田老爷马卡"的说法,丟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我想,一定会有这一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