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对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提出艺术课程的课时占比9%~11%的同时,还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对每个阶段的艺术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艺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
本着“美育人生”的理念,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延续性开展“中国画教学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孩子们和艺术家零距离互动,感受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之美。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对国画、书法的浓厚兴趣,对我国传统国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坚持艺术教育渗透专业,把美育和专业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的艺术和人文修养。
今天在我们经开第十九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名四家之一——沈周、欣赏了沈周先生的代表作品《庐山高图》并变临学习了沈周的山水画作品。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等。
今天我们来变临沈周的山水画册页作品。
我们先画出前景的树木,树木有高有低,姿态各异。
树林旁有一小桥,桥上两人并肩而立。
远处三座楼阁前后遮挡,旁边山石上树木葱茏。
最后,我们用花青和赭石色为画面设色,我们的作品就完成了。
沈周的画风简练明快,笔势短而有力。他的线条流畅而有弹性,通过几笔之间的变化和错落有致的笔法,勾勒出山石、树木和水流的形态与纹理,使作品显得饱满而生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经开第十九小学的课堂上,在陕西广播电视台《书画人生》栏目的专业国画老师的步骤课件和逐步示范带画下,同学们完成的作品吧。





同学们课堂绘画视频

















周玲,资深传媒人,艺术品经纪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发布网《科教之窗》栏目主编、陕西广播电视台《书画人生》栏目制片人、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西安领事馆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副总经理。
移动电话:15398093328
邮箱zl1539809332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