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爱好。我的爰好是摄影和汽车摩托车。爱好摄影与职业有关。爱好汽车摩托车因为那是男人的运动。除开这两项,我最大的爱好是音乐和音响。
用不着故作高雅说喜欢音乐是陶冶情操,只是单纯觉得听歌舒服,一首好的歌曲能够让人心情舒畅。说起听歌,还要从初中说起。
上初中那会,正逢文革。红卫兵衰败后,造反派又分“H”派和“P”派。我加入的那一派占领了学校办公楼。办公楼原学校广播室有台留声机和大量黑胶唱片。那年头到处是颂歌和所谓的语录歌。政治色彩太浓其实并不好听。所以在一大堆唱片中挑出些喜欢的歌曲天天循环。大喇叭里放的是《洗衣歌》还有《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宣扬军民鱼水情,既不犯忌讳又挺好听。还有些歌如《刘三姐》《蝴蝶泉边》之类是不敢用扩音机大喇叭的,只能关上门偷偷欣赏。还记得有首非常好听的《远航归来》,不是苏联歌《远航归来》是正宗的国产歌。至今还记住歌词:祖国的河山遥遥在望,祖国的炊烟招手唤儿郎……祖国我们远航归来了,祖国我们的亲娘。
占领广播室的那几个月让我领略了好听歌曲的魅力。身边不少同学也是很喜欢聆听歌曲和热爱音乐的。后来我参军入伍,留校的同学程蜒张敢几个还用油印机刻录印刷了厚厚的一大本歌曲选,给在部队的我寄了一本。这个油印歌曲集我珍藏了很久。
文革期间乃至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应该是文化荒漠。除了八个样板戏,电影就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小说只有《金光大道》《欧阳海之歌》。歌曲更多是政治口号,无歌词之美,无旋律之美。我们战士宣传队的歌曲往往大吼几声一跺脚。舰队大礼堂广播室放我们演出录音,听不清唱什么,只有咚咚咚跺地板声。那个年代别说歌曲,所有文艺都是政治宣传的工具。外国歌曲是绝对不允许流入的。国内歌曲没人敢放手创作。
八十年代初,电视台同事拐弯抹角弄到一盘台湾邓丽君歌曲录像带。那歌词那旋律那舞台设计灯光布置把我们这些编辑记者给震撼住了。多少年没听过这么美妙的歌声了。如果说这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恐怕有些牵强和自欺欺人吧。老革命台长过来默默听了会,他也没说什么,只是吩咐把录像带保管好,不要随意传播。音乐之美不是人为能管控的。美好事物永远存在人们心底。
再往后,越来越宽松。春晚上出现了李谷一的《乡恋》费翔的《冬天里一把火》毛宁的《涛声依旧》终于有了音乐之美。不过也引起一片爭议声。总有人见不得美好的事物,偏偏要指责这是资本主义回潮,恨不能一捧打死,再踏上一只脚。确实,除了美好音乐,也存在诸如《十八摸》和《小寡妇上坟》之类糟粕。二人转等等民间说唱中荤段子更多。除开这些,硬要把正经的优美的歌曲以阶级斗争来划分,有点生搬硬套。《-条大河波浪宽》《歌唱祖国》旋律优美,歌词振奋人心确是好歌。而西方的《铃儿响叮当》《友谊地久天长》同样给人美的享受。我不相信听听这些就能让国家改变颜色。
音乐有她的宣传鼓动功能。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激昂慷慨的旋律能激发亿万人民的抵抗侵略的斗志。巴黎公社时的《国际歌》悲壮歌声伴随巷战的枪声。但是只单一强调这一宣传功能而排斥音乐的娱乐特色和欣赏功能那也太狭隘了。很长一段时间,追求美好,追求舒适生活都被指责为贪图资产阶级享受。艰苦扑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了唯一正确追求。其实,当年革命先辈投身革命不正是为追求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吗!当年描绘的共产主义不就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吗?抛头颅洒热血绝不是为了吃糠嚥菜穿补丁衣服过苦日子。所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再正常不过。作为精神享受的音乐是人们对美好的追求,追求的美好越多,我们的生活越丰富多彩。
在欣赏音乐中我发现音乐的播放器材也很重要。最早是从矿石收音机听广播电台音乐,后来又用电唱机听黑胶唱片。八十年代初拍音乐记录片时有一歌唱演员带了个磁带录音机,就是日本最早传到国内那种单卡砖头块似的录音机。当时很惊讶,放盘磁带能听十几首歌。挺感兴趣,托在省外贸局工作的熟人买了台日本夏普四喇叭大录音机。要八百人民币,花光了十来年的存款。那时这个算高档磁带录音机了,觉得播放音乐效果不错,省文工团几个朋友还来听歌。过了几年,磁带录音机淘汰了。又买了集收音,功放,磁带和cd机一体的落地组合音响。到了九十年代,终于知道了音响搭配。为此特地认识了一个音响店老板。在他指导下有了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音响器材。
我的器材是英国雅骏290+290p双功放,cd机先是飞利浦951,后来升级换成日本cec5100转盘+美国解码器。音箱换了几次,从美国燕飞利仕125换成丹麦尊宝707,最后定下是英国猛牌101金高音。通过这套音响器材再去听歌听音乐,感官上是翻天复地的改变。音箱里传过的音乐和歌声是从未体会到的美妙。我被音响的音乐效果所吸引,常常一听就是几小时,流连忘返欲罢不能。不过这套器材不便宜,快三万元了。在九十年代可是个不小的投入。好在我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听音乐,对把家财大部分投到购买音响上倒也没多少反对意见。
2003年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了音响胆机,眼前又开了个新天地。所谓胆机就是用电子管用做功放机放大源。胆机功放输送到音箱的音乐与石机(晶体管)功放输送的是完全不同的声音感受。胆机出来的声音更加细腻柔和,娓娓道来似乎有人在你耳边轻轻吟唱。听轻音乐听人声歌曲,让你从汗毛孔里都散发出舒爽。用好的胆机器材听音乐,能够听出以往没发现的细节,能够领略不一样的听觉盛宴。有一盘cd片朱哲琴的《阿姐鼓》,用好点音响器材能听到除了歌声和乐器伴奏,背景声还有若隐若现的鼓声和藏教转铃和吟经声佛音,-下子就让人深陷其中。这美好的享受逼迫你从爱好音乐渐渐成为音响发烧友。
音响发烧友是要付出代价的。胆机的两只300B电子管就要2万元。一套稍微好点的功放音箱cd机得十来万。发烧友们总是想方设法改进器材提高声音感染力。美国著名女歌手珍妮弗•华恩丝嗓音充满动人的光泽当仁不让的天籁女声。她有一盘发烧cd碟《猎人》音响杂志评论为人声极品,尤以低音感人。可在我的音响器材上总觉得意犹未尽,低音部分总是沉不下去。分折了下,我用的音箱是名气超大的英国乐爵士金牌3/5A。这是BBC电台专用监听音箱。但它是书架式小音箱,5时喇叭低音效果是弱项。如何解决呢?网上有发烧友推荐用加拿大吉威音箱线可改善低音。一查,两根喇叭线要2万五千元,实在有点舍不得。结果在闲鱼二手网上有二手吉威线仅万余元。卖家是发烧友,𠄘诺效果不好可退货。寄过来一试,低音真有改善,珍妮弗•华恩丝浑厚的低音真让人耳朵出油,毫不犹豫立马付款拿下。心疼钞票也要买,这就是音响发烧友的心态。
改用胆机后我的音响器材也升级了。后级功放是一对美国西电300B双功放。前级是美国诗醉L18胆前。音源用德国柏林之声061CD机。音箱是英国乐爵士金牌3/5A。目前对这套音响器材还是挻满意的。
好马还须配好鞍。用一套好的音响器材去欣赏音乐,带来的决非用金钱可比的欢愉。你可以听到快乐,你也可以听到悲伤。你可以在舒缓中得到放松,你也可以在激昂中热血沸腾。音乐中有对国家的忠诚,有对情人的思念。有唱响对父亲母亲的孝道,更有母爱哺乳时的低喃摇篮曲。歌声中有爱国有爱情,有希望有内涵。发烧友的折腾劲头是难以想象的。寻找好的cd碟片和黑胶唱片,改善音源,升级功放,频繁置换音箱。不过音响发烧可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头脑一热刹不住车,那有多少钱也不够你烧的。土豪发烧友一套音响器材可达上百万乃至数百万。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盲目投资为音响发烧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的生活中不能少了音乐。尤其建议退休的老年朋友多听听音乐,音乐会让你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有条件也可玩玩音响,好的音响会让你沉醉在动听的歌声中。休闲时光,泡上杯好茶,靠在沙发上,闭上眼晴,耳边是音响传出的天籁之声余音袅袅,那是至高的享受。朋友,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