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今音)浦东惠南文学社以小说创作见长,从成立至今的八年来,在浦东新区影响非常大,社长姚海洪以创作并出版了16部长篇小说,在全国文坛也是一个罕见现象。同时,姚海洪也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写小说的作者,该文学社已经形成了一个小说创作团队,这也在上海各民间文学团体中很少有。目前,很多作家和文学创作者都在诗歌创作这条路上奔跑。这条路上的人之多和拥挤,已跌破眼镜。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诗歌简单好写,其实并不是这样。惠南文学社坚持小说创作,尤其是在长篇小说这一块领域,也让外界匪夷所思。八年来,惠南文学社已经形成了长、中、短篇小说等三种格局,在每一个格中都有相应的领军人物出现,这也让有些专家难易理解。在文坛中,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惠南文学社十分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就是宣传惠南,宣传浦东。事实也已证明,惠南文学社以纪实文学手法创作和出版了关于惠南历史文学的书刊,得到浦东新区政府好评。该文学社灵活的创作计划与载体,既符合社会大众文化的需要,又有纯文学的小说提供读者欣赏,而让读者所感受到的是浦东惠南地方政府对该文学社的扶持。如今,该文学社用实力团结和影响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其中,尤其是退休了的职工。用实力讲话,创作精品,是该文学社一贯的做法,在这里,不唯头衔,只看作品质量;不讲职务,只讲平等交流与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种现象,抵制了有些文学社团只看职务,和用职务来替代作品质量的虚假,其中形成的反差,让人感叹深思。在浦东新区,小说创作队伍比较分散,而惠南文学社逐渐集中和利用了这块资源,包括评论在内,主要是社长姚海洪的人格魅力的作用和感染。一个文学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如果不具备创作实力,是难能担当起这个重任的。而姚海洪弥补了这样的不足。同时,他积极扶持新人和宣传新人作品的做法,也值得更多的文学社团借鉴和思考。该文学社还有一本刊物《惠南文学》的出版质量和作品质量,已经和专业期刊不分上下,这本杂志给了业余文学爱好者更多的梦想和希望,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文学社社长是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2024.1.20)
评兀凰小说《宝贝》中真正见风使舵的人是谁
今音评论:
小说中见风使舵的是“我”的生父。它体现在“我”和父亲围绕要下雨的一段对话中,以及对话结束的一段描写,其中是“他沉默了片刻,并没有强迫我,只是跟我说了很多话,我真的记不得那天他到底跟我说过了些什么,或许是当时没听清,也或许是当时根本没想听吧!”作为人性,小说把它看透和写透了。这也反映了作者洞察社会的能力。它作为小说内涵之一所透露出的是对现实的领悟,比如,能够主宰现实生活能力的高手,如果引申到官场上,主宰沉浮的都懂的会运用那些“见风使舵”的人或手段。
而小说中“我”的生父的能力,肯定要比养母和养父强。这个强就是小说中所描述的“沉默了片刻,并没有强迫我,只是跟我说了很多话”,像这样的见风使舵就变成了一种招数。这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深邃之处。如果生父的见风使舵的能力弱,就会变成一种现象。而现象和招数这两者之间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小说不是在写现象,如果写现象,很可能使得这篇小说朝着另一个方向去发展,比如,变成了故事的写法,或者变成了几十年不变的套路写法,写生父的暴怒或戾气再现,这就变成了法制类小说。
然而,作者非常冷静的笔调,是和小说的静谧的氛围却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作者认知层面的老到,属真正的冷静。比如,没有随波逐流和没有雷同感,具备了小说能够朝中篇或长篇小说发展的可能。生父围绕女儿不跟自己走的时候的表现是耐心的,但也是罕见的。同时也看到了生父在遇到问题和面对压力时候的城府之深和自身的脆弱,比如,亲生女儿不愿意跟自己走。这时候,生父哪怕再是伟岸,就其资本而言,哪怕他拥有钱财万贯,他输掉的是人心,小说中的“我”的心不在生父那边,而在养母那里,从这个角度讲,资本就是人心,它并不是把一沓钱放你跟前就认为是资本,没那么简单。这是小说显示张力的地方。这也是传统故事创作线性结构不能比的地方。
既然小说谈到了见风使舵的人是生父,那么,作为那个“我”将来长大了,会不会学到生父这一本事。这也是小说能够扩充为长篇小说的一个参考点,如参考见风使舵可以作为小说创作的一个核来认识与对待。试想一下,一个“我”是个女孩子,将来长大了,如果要涉足官场,一没背景,二没人脉,如果再不会见风使舵,恐怕这样的耿直没有好果子吃,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都会非常失败。
但是,我们在小说中所看到和认识的那个“我”,看似外表柔弱,但内心非常坚硬,像这样的担心,其结果在小说中被“我”化解了。化解的方法不是一哭二闹,而是引题和借题以要下雨了为由来化解父女之间的矛盾及对抗。说明“我”还是有智慧的,这方面看出的是女儿和生父有着同样的睿智。这也是小说富有机趣的地方。如果,小说写“我”为了不愿跟生父走而如何吵闹的细节,这篇小说就失败了,失败在套路和常规,就是大家都知道和熟悉的情节和细节你再去写,小说的新鲜感就没有了。
同时,在这篇小说中写出了父女之间的斗智而不是斗勇。这也是小说折射出的又一个内涵。如,人的一生就是斗智斗勇的一生,尤其在官场上,你不找他斗,他却要想法设法与你斗,斗什么,斗利益。何况生父把我的照片从养母家拿走了。这说明生父非常聪明,如,这个动作是生父从长计议的含有战略上的思考,因为我会长大,我的未来可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等,这些也是小说可以扩充为长篇小说的章节设计思考。同时,小说也反映了事件发展的不可控和其中含有的风险。这也是读者可能出现的不寒而栗和担忧。这时候发现这篇小说写成功了,但是不一定在大刊物上发得出来,这就涉及到了作者资源上限和作者实际创作能力上限的不一致。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相比生父,小说也写到了尤其是养母有一颗正大光明的内心。不管未来有多么坎坷,不管我的生父拿走我的照片以后想达到何种目的,都会在养母的内心里永守那颗呵护于“我”的光明之心。这就是小说的开场白所它表达的主旨,它直接用小说的题目《宝贝》来体现其中的一层意思。养母、我、生父,这三者的情感在小说中进行摩擦和融合,还有相互之间的碰撞和进化。感受和触摸了血缘这条脉络的影响和反噬,却看不清事态发展的整体。这就是小说所存在的混沌性。甚至,还看到了小说中的生父身上的法则在起作用,比如,为了自己利益,生父可以不顾法律法规,将我抛弃,对生父而言,法律法规只是一个工具,需要时可以拿起来,不需要时可以放在一边。这是小说最能体现深刻的地方,如父亲不需要我的时候可以把我抛弃,而在需要我的时候,又可以从养母家不顾其感受拿走我的照片。
(完)
2024.1.17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