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铸就历史名人丰碑
文/刘孟领
和全国各地一样,邢台市的历史名人好家风正在如火如荼地传承。王本固的“忍让睦邻”、“礼貌待人”、“甘心为民”就是响当当的例证。
王本固(1514年—1584年),北直立顺德府(今邢台)人。历任明朝后期的县令、监察御史、兵备副使、大理寺少卿、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吏部尚书等官,历事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名副其实的杰出政治家。
王本固,生于邢台,去世后又葬于邢台。他在邢台度过童年、少年时代,他一入官就奔波于江南塞北,为人正道,秉公廉政、丰功伟绩,世人称道。
你听说过邢台流传的王本固的复信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事情大致经过是这样的:王本固做了高官之后,忽然接到老家一封书信,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家里修房子,和邻居因为一堵墙之地方闹纠纷,家人要他回家处理此事,以便打赢官司。王本固是位专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好官,他暗自说道,我怎能依势压人? 于是,王本固提笔复书写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并告诉家人要牢记两个字——忍让。
他说,忍让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气度,一种智慧。我们不是经常这样说吗?心字头上一把刀,犹如重担两肩挑;能忍烦恼自然抛,不忍万事都要糟;忍耐当时如火烧,忍耐之后乐陶陶。所以,忍让是福,吃亏不亏。小事忍让才能成就大事业。
家里收到信一念,认为王本固站位高,看得远。虽然话不多,可道理通达,意义深远。于是家人打消了打官司的念头,并主动让出一墙。
邻居呢,一看王尚书不仗势欺人,高风亮节,很受启发,也让出一墙。两家相让,自然形成了一条小巷子。你让我让,重归于好,于是便有了这“仁义巷”。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歌颂其忍让睦邻的好家风。人们一提这仁义巷,便心安理得,非常自得。遗憾的是,这条小巷子,因邢台市1996年改造东仓巷为顺德路时连同王本固故居一块拆除了。 小巷子,就在清风楼前右边东崇礼街西段路北。
到东崇礼小区打听,上了年纪的老同志都知道,王本固故居,是一座明代建筑风格的典型的四合院。故居坐北朝南,长方形结构,大门口进去,便是东西厢房,中堂后面还有后花园。古式高门楼的大门口,设置六级条石台阶,安一对红色大门,门旁左右各置一尊石狮,庄重气派,古色古香;东西厢房各三间,都是旧式瓦房,小抱厦;中堂,三明两暗共五间,前出抱厦,大红明柱十分醒目,威严肃穆;院内建甬道,通过西北角的小门进入后花园,蝶飞蜂舞,自由自在,惬意风光。
仁义巷就在王本固故居西侧,一直通向西门里街,虽仅能容一人过去,路人却心中愉快。是“忍让”解决了当时的问题,而且留下了万世传颂的美名。
你见过邢台市元街牌坊吗?牌坊对联赫然写着——郭守敬观天测地睿智冠广宇,王本固疏浚堵流德惠泽乡梓。 王本固是怎么惠泽乡梓的呢?
据《邢台县志》和《邢台县水务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邢台一带遭遇了大洪水,顺德府附近,变成了一片泽国,水势汹汹,危在旦夕。
邢台的百姓纷纷给在朝为官的王本固捎信,请求他的帮助。
王本固知道家乡遭受了水灾,连忙给明朝皇帝上书,奏请拨发钱粮需调集民众,火速治理水患。
本来,王本固奏折中写的是“黄水”二字,可没想到的是,皇帝却看错了,误看成“黄河”了。皇帝心想,黄河泛滥,那还了得?于是立刻责成工部和户部治理水患。在外援支持下,邢台民众干劲十足,同心治水。就这样,一条西起信都区大石头村西北(谷家洼),东接牛尾河、全长21.25公里的小黄河很快挖成了。自此,顺德府免遭洪涝之灾。河道内常常流水潺潺,既可防洪排涝,又可灌溉下游土地,为邢台人民带来了幸福与安康。
可是,当时遇到了挫折,工部在皇帝面前告下御状,说王本固治水未治黄河,而是在自己的家乡邢台开挖河道犯有欺君之罪。 王本固清楚,知道皇帝看错了奏折,但不能明说,因为在封建社会说皇帝看错了要犯大不敬之罪。于是,他顺水推舟,说邢台家乡那条河叫做“小黄河”,水势凶猛,并陈述邢台水灾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一席话下来,令皇帝也不由地潸然泪下。之后,皇帝又派钦差大臣到顺德府查看水情。钦差到达当晚,恰逢天降暴雨,山洪暴发。钦差登上西门城楼,眼见得一片黄汤,大水狂吼,浪头翻卷。回京后,钦差奏禀皇帝“邢台果真有黄河”。正因王本固德高望重,正直无私,历事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德高不骄,位高不尊,功高不傲,矢心报国”之美誉,再说治理小黄河也是为一方百姓平安着想,为民造福之举,皇年就再也没有追究。从此,“小黄河”的名称也就流传了下来。
王本固是这么做的,也经常教育家人甘心为民,只做好事,莫问前程。
你知道王本固还有一个优良家风吗?那就是礼貌待人。
王本固晚年,行动不便了,雇有保姆侍侯。尽管自己行动困难,可他仍讲究以礼待人,和人交流毕恭毕敬,语言美,行为美,给人以平易近人感觉。遇到上级高级官员来顺德府时,一听到鸣锣开道,无论如何也要站立起来或站室内,或到门口欢迎、送别。他晚年时有一次,听到又是大官到来的声音,想站可是立不起来,侍侯人立即跑到大门口喊道:“别敲了!别敲了!!老爷都站不起来了!!!”大官挥手停止鸣锣开道,队伍过去了。
由于王本固家风优良,带头实行忍让、为人、礼貌,他去世后还在南长街南头古御路上为其塑立了功德牌坊呢!只可叹这座牌坊上书“义重朝野”四个大字的雄伟明代建筑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坏了。然而他那美好的优良家风,依旧散落在冀南大地……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