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许世友上将
作者/ 贺宝璇(山东)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身为上将的许世友泪流满面,守灵整整一宿。有的干部想换换他,再三劝阻,他都不听。这是我长大成人之后,我的一位亲属几次在我面前提起过的。当时我还问他“此话当真?属实?”因为我没经历过这件事情,反复问过他多次。我的亲属都认真地对我说:“当然属实,我亲眼所见。许世友上将还在我们面前说过:是毛主席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上大学后,我上的是文史系,教授又在授课时提起过此事。并用许世友上将的话说:“我永远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 其实,这还得从许世友上将的出身以及从许世友上将与张国焘等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的事说起,并且还要从毛主席大吼一声:“请刀下留人!”说起。 许世友上将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由于家庭困难,他8岁时,小小年纪就去了少林寺学武功。6年的时间,他的武功大为长进。他的师兄都夸奖他的武艺了不得了! 15岁那年,家里人看他年龄逐渐大了,就要他离开少林寺,给他娶了一个媳妇。但是当他碰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以后,就决心离开家,跟随共产党的队伍打天下,解放全中国!应该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他的武功超群,为他以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打日寇,打国民党反动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许世友上将的第一段婚姻,由于当时他年龄小,才15岁,是父母包办的。婚后不久,他参军十多年没回家。媳妇在家不愿意了,哭哭啼啼的。许妈妈也非常着急,但是,到哪儿找自己的儿子啊?连母亲自己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啊!那时,革命队伍随时都可能转移,没办法,许妈妈自己做主,为许世友上将代办了离婚手续。
去延安以后,许世友上将有了第二段婚姻。女方是在延安工作的一位女同志。当时,由于受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长征后,毛主席主张返回陕北。而以张国焘为首的一部分干部却主张南下!当时革命队伍里人心不够稳定,有抵触情绪。在中央对红四方面军整风时,将许世友五花大绑,关押起来。然后,择日就要行刑。这时许世友的妻子为他连日来挨批评、停职检查感到冤枉。并且由于自已年龄不大心里害怕为由,提出了离婚。当毛主席听到此事时,问明了情况,大喊一声:“请刀下留人!”亲自帮许世友上将解开了身上的绳子。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观点不同,可以谈看法。这不能衡量一个人是革命还是反革命的问题!”关键时刻,是毛主席救了许世友上将啊!并且将他留在自己的队伍里。 在1934年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在四次反围剿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当中却失败了!这与当时队伍中掌握大权的李德、博古等人不明确我们队伍的宗旨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35年1月5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共中央常委。从此,毛主席有了军事指挥权。在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王稼祥、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力支持下,从此,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1941年3月1日,日本鬼子连日来在山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毛泽东主席找许世友上将谈话:“工作需要,派你到山东开展工作。你年龄也不小啦。一边开展工作,一边找个对象,成个家。”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据说山东姑娘最漂亮,心地善良。你年龄也不小了,该考虑个人问题了。”是啊,该考虑个人问题了!那时的许世友上将也有40露头了!后来,据说,许世友上将把这些话都讲给那些战友们听,甚至还讲给我的那位亲属听。他感谢毛泽东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下,还想到了他的个人问题。他真诚地说:“要不是毛泽东主席提到这个问题,恐怕我许世友就没有现在的好妻子,就没有我现在这7个比较优秀的儿女!” 1941年3月,许世友带清河独立团挺进胶东,统一指挥八路军第5旅和5支队,取得了反投降斗争的胜利。3月反投降指挥部进驻埠西头村,从此,胶东军区机关驻扎在这一带,组织指挥了胶东的抗日战争。观水,成为胶东抗战的指挥中心。 英雄的胶东军民,先后与日军作战7950次,攻克据点425个,歼灭日伪军13、4万人,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 掀起了全面反共高潮。华中、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无不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进犯 。 党中央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阴谋提出:在政治上,要对其展开全面反击;在军事上,有条件的地区要对其进行坚决打击。
在山东,国民党顽固派头子、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大肆叫嚣“一地反共胜利,各地全部进攻”。他们调兵谴将,向鲁西、滨海、冀鲁边和胶东发动疯狂进攻。 在胶东,亲日投降派组成“抗八联军”,公开宣布:“配合皇军打八路军”,“皇军驻城里,我们驻乡村,互助互让,互相帮忙。”国民党9区专员蔡晋康,趁日军“扫荡”大泽山之机占领牙山。接着,他们兵分三路,向八路军东海根据地发动全面侵犯。 根据中央的方针,2月17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指示纵队第5旅、第5支队组织自卫反击,保卫胶东抗日根据地。指定许世友由清河地区率清河独立团挺进胶东。分局指示:“以胜利的战斗粉碎投降派的进攻,收复牙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使根据地连成一片,为继续坚持胶东斗争奠定基础。” 1941年3月,许世友率清河独立团来到胶东。14日成立了胶东反投降指挥部,许世友任指挥、林浩任政委、吴克华任副指挥。3月底,许世友率领反投降指挥部进驻观水。指挥部设在埠西头村,许世友、林 浩、行政公署主任王文等首长随之驻该村,电报房、制图厂设在埠西头村南4公里的后垂柳村。5旅旅长吴克华、政委高锦纯进驻郁都村。从此,胶东八路军的许多作战方案在这里研究形成,无数道作战命令从这里发出、许世友、林浩在这一带领导和指挥了胶东的抗日战争,夺取了胶东抗战的全面胜利。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领导和组织了多次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改名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部队发展到7000多人。此后,胶东的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1941年3月15日,胶东区党委和反投降指挥部在蓬莱县吴家村召开干部动员大会,许世友进胶东后首次公开亮相。当时胶东的投降派、顽固派,大小二三十个司令,约5万人。面对强敌,敢于亮剑。许世友在动员大会上说:“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他一口气说出七个“打”字。白天开动员大会,晚上就打响了。5个月歼敌1、5万人。

作者简介:贺宝璇,女,山东牟平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担任播音员、教师,入警后任机要秘书、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中华诗经阁小说部部长。官场微小说签约作家。华夏诗词文学社在线签约作家。邺城文学平台签约作家。乳燕文学平台签约作家。全国作家故事平台编委。全国作家故事平台山东烟台分社社长。系全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被授予教学能手称号。几十年笔耕不辍,其散文和新闻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支部生活》《山东法制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老干部之家》等报刊发表3700余篇。先后在全国散文比赛16次获得一等奖。2010年,在中华散文网举办的“荣耀2010年全国文艺创作”活动中,荣获“荣耀中国2010年全国文艺创作年度人物”奖。2018年出版了散文集《石榴花开红似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