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故事与消息(随笔)
文/陈振家
房融是河南偃师人,
唐朝武则天时代的大臣。
他亲附武则天的面首(男妾)张易之兄弟,
官至正谏大夫。
他也是宰相房琯的父亲。
在神龙政变中,
武则天下台,
中宗即位,
他被流放到岭南钦州,
病死于高州。
他平生爱好佛法,
翻译楞严经,
古雅简练,
文笔优美至极,
深得历代文人名士喜爱。
慧振,苏轼、王安石、钱谦益,虚云法师等人
争相研习。
苏东坡把楞严经中的六根互用的哲理
运用到艺术审美活动中,
形成了艺术特有的通感的修辞手法。
苏东坡说:
楞严者,其文雅丽,
与书生学佛者为宜。
苏东坡的文风,
就是跟房融学来的。
王安石甚至说:
自从一读楞严后,
不看人间糟泊书。
对其极为称道。
楞严经有几十万字,
读之乃一大快乐也。
楞严经极具磁力与磁性,
具有汉语言独特的魅力与智慧,
房融在本书中,
讲透了色空是怎么一回事,令全世界佛学界公认楞严经是开悟的书。
这本经书,
对于洞悉宇宙人生实相真理,
具有特别的意义。
憨山大师说过: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房融驾驭汉语言的能力
是空前绝后,
独一无二的。
他所讲述的故事在于:
他把人生阅历和爱情当成了一场法事,
当成了人间烟火,
当成了一场体会人生滋味和修行的过程,
特别要经历50阴魔,
令人大彻大悟,
大迷大觉。
楞严经的文体,
讲的是佛陀与他的弟子阿难的对话,
同时又是佛陀的自问自答。
楞严经共九卷,
是佛教的核心著作,
对于佛教界里面的禅宗、净宗、教宗,密宗都有深刻的影响,
属于大乘佛教。
楞严是坚固之意,
楞严经开卷便攻心。
认为一心不在身内,
二心不在身外,
三心不潜根里,
四心不随明暗开合。
五心不是思维体,
隨与外景相合而有。
六心不在中间,
七不能以一切无著名之心为心。
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
它们的活动
与各种报应密切相联。
也称
见报、闻报、嗅报、味报、触报、思报,
都互相应用,绵绵不绝。
人们跟着感觉走,
因而充盈丰富,
常住真心,
以开圆融。
房融说:佛界有七大圆通。
火大圆通乌刍瑟摩明王,
地大圆通持地菩萨,
水大圆通月光童子,
风大圆通琉璃光华王子,
空大圆通虚空藏菩萨,
识大圆通弥勒佛,
根大圆通大势至佛。
人生有七趣:
生趣,地狱趣,鬼趣,畜生趣,人趣、仙趣。
仙趣中又分为
地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绝行仙。
房融说,天趣因果,
分欲界天、
色界天、无色界天,
共18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境界,
如同贾宝玉游太虚幻境,
特别是50阴魔的经历,
涉及男欢女爱,林林总总,
颠颠倒倒,情迷意乱,
筋酥骨软,
男女从被色魔俘虏,
到解脱的过程,
难以尽述,
令人欲罢不能。
总而言之,
读罢楞严经,
令人浑身通透。
了悟在不朽于刹那之间,
并无分别,
真可让人进入自在无碍之境界。法云寺铸万金大钟,
苏东坡为它写铭文,
他写道:
有钟谁为撞,?有撞谁撞之?
三合而后鸣,
闻年闻为五,
缺一不可得。
汝则安能闻?
这铭文,
体现了因缘聚合,
缺一不可的道理。
我的朋友蔡萍说:
无缘不聚。也就是这个故事的最好解释吧。
佛门内的故事与消息,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