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黑娃打搅团
作者/杨志高
赵黑娃出生一落地,他母亲就因大出血而刹手人寰。赵老二也从此成了鳏夫养儿的一家之主了。他既当爹又当妈,拉扯着黑娃成长。太小时下地时,用布袋子背着;长大点儿了,做活时领着。就这样一直到五九年,也就是赵黑娃九岁时,上二年级的那年初冬,在绛帐煤建公司上班的表叔,给黑娃领回来了个后妈。
赵老二将结发妻子留下的一身新婚棉衣,黑裤红祅翻箱倒柜地找出来,给二婶和大嫂做了交待,让给她换上。嘿!把黑娃他表叔的黄军大衣一脱,哎!果真衣不蔽体,所谓衣裳,说单不单,说棉不棉,烂的就不成样子。黑娃他表叔在绛帐火车站发现时已冻地瑟瑟发抖呢!扒了几天运煤的火车,又没吃上饭,让洗了把脸,给吃了两碗面,就领着回来了。这时换上了新棉衣,还真是个漂亮女人。
刚回来,黑娃在学校上学没见着。这时后放学回家,大伙儿喊着让他叫妈!可黑娃一时叫不出口,但高兴极了,还跑前跑后的做零碎家务呢。
赵老二有了媳妇,黑娃也有妈叫了。家里有了情趣浓浓的生活气息。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其乐融融幸福极了。
可好日子不长,六一年政府实行遣返外来人口政策,黑娃他妈属清查之列。一家人抱头痛哭了一夜,天明后在持枪民兵的摧促下,黑娃他后妈带着个肚子回甘肃庄浪去了。后来听说她在庄浪还有两个四岁和七岁的孩子,因此,也就再没有回来。
赵老二的家庭一切都恢复了原样。
赵黑娃虽干不了重活,可跟着父亲学会了做各种家务,洗衣服、做饭、烧炕及拆洗被褥,样样顺手。
六三年,赵黑娃上了六年级,已十三岁了。赵老二当队长都两年多了。家里的好多事情,黑娃都能帮父亲做了。就是待客的煎、汪、稀扶风臊子面,都得到大家的好评。可就是打搅团这活,他只能给父亲当当下手,烧烧锅。父亲连搅搅团都不让他搅。可西府所流传的打搅团歌谣,他已记得滚瓜烂熟:“搅团要好,七十二搅。搅团要黏,尻子转圆。搅团怕芽,别懒耍滑。搅团要香,辣蒜泼汪。”
搅团好吃,可锅难洗,果真麻烦。
黑娃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搅团。他老想着什么时候,能学会亲自打搅团,好让下工的父亲吃个现成……
这一天上午,最后一节课是体育,代课老师家里有事,同学们自由活动。赵黑娃和一部分同学就提前回家了。
初冬时节,天还不太冷。赵老二领着社员拆房搜肥呢。黑娃回到家里,一看时间尚早,心里暗喜。何不趁此机会亲自打一顿搅团,让父亲下工后吃个现成。好!说干就干。
他照着父亲的做法,先给锅里添了一马勺半水并点着了灶火。再到面罐里舀了两碗面,把半碗面用瓷盆摔成面水,这时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放慢了火,再把面水算倒算搅溜进锅里。马上加火烧开后,又在慢火中,把剩下的一碗半面算搅算撒用完后,继续再搅,搅团即成。但赵黑娃心急,其实就差一步‘继续再搅’。可他看到锅里太稀,心里想着再加半碗面,无非多吃一顿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又舀了半碗面算撒算搅,但这时候锅里又稠得搅不动了,那就再添半马勺水总该对了吧!就这样,稀了加面,稠了添水,把面罐里不多的面都用完了,水瓮里的水也用去了少半,这时,赵黑娃已知把麻达整下了。怎么办!锅里越烧越多都溢到锅台上往地下淌,怎么办!怎么办呀吗?
赵黑娃手忙脚乱,垫着抹布端起搪瓷脸盆,忍着额头被搅团泡已烫伤的疼痛,连端不满三盆倒在了柴房里,上面盖了衣子,撒了麦草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看见锅里剩下的面糊不觉成了搅团了,就赶紧舀出来凉在案板上,把锅盆等洗的干干净净的,地上面糊也清理到柴房里去了。这时案板上的搅团已凉好了,肚子也饿了,但他无心思吃,调和好油泼辣子醋姜蒜水。(这已是他的拿手活了)匆匆忙忙的去学校了。
赵老二刹工后回到家里,看见案板上凉好的搅团,还以为又是北场黑娃他干妈来做的饭,嘴里哼着,“阳春儿天……”心里好舒畅,狼吞虎咽的吃着一碗,尝这油泼辣子蒜水味,感觉是儿子所为。虽然搅团有疙瘩,但不芽味还正宗,这小子还行。再吃第二碗时忽觉不对劲,他人哪里去了呢?赵老二端着碗在院子里转着喊:“黑娃!黑娃!”但无人搭声,嘴里喃喃自语:“这娃没吃饭哪里去了呢?”可走到柴房门口,只见柴草里蒸汽腾腾,他恍然大悟,一切都明白了。
下午上工后,赵老二叫来了黑娃他干妈,把沾着衣子但好一点,已凉透了的生搅团块块,拾在瓷盆里用水反复漂净后,端回家想方子烙馍去了。剩下的衣子面疙瘩,饲养员端了三草筛给牛拌草去了。保管员要给赵老二补偿十斤玉米,可他始终没有要。
他让大侄子赵黑猫上了半晌工,去放学路上照看一下黑娃。
赵黑娃无心学习,在学校里忐忑不安了一下午。放学后也没有和其他同学一起回家,而顺着太川水库的灌溉渠道,手摸着白杨树,漫无目地的走着。瞧见那唧唧咋咋的麻雀,它们好像在议论嘲笑着自己!顺手捡起脚下的土块儿,扔了出去。无辜惊恐的麻雀扑棱棱地飞走了。他漫不经心而无精打采地踢着脚下的石子儿。忽然听见他黑猫哥叫他呢?,这才停住了脚步。黑猫对黑娃说:“娃娃学打搅团都那样,我也弄过那么个事。二爸叫饲养员把衣子面糊收拾干净給牛拌草去了。队里还补偿了十斤玉米,这事不必放在心上,咱们赶快回家吧!”赵黑娃这才跟着他黑猫哥回家了。
赵老二熬了些稀玉米珍子,等黑娃回来吃饭呢 。可黑娃一回来就扑倒在父亲怀里大哭开了,惹得赵老二也哽咽落泪……
从此以后黑娃打搅团的故事就在周原大地,法门寺周围传开了。传来传去还传出了一首顺口溜:“赵黑娃,打搅团,一马勺水两碗面。稠添水,稀和面,不觉锅满溢外面。着了急,柴房倒,衣子麦草遮上面。乐坏了 ,饲养员,给牛拌草如过年。”嘿!赵黑娃还真行,太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