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山画宗成巨匠 力透纸背铁荷魂
——读《铁荷之光》感怀
作者/舞笛(原创)

说句心里话,我早几年就想为铁荷画派创始人刘德功先生写篇纪实文章,一来我所主攻的专业门类不同,他是绘画我是写作,接触甚少;二来我几乎算是“画盲”,对绘画艺术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对某个领域太外行时想涉足品鉴,虽内心技痒,可总还是觉得没底气,担心“画虎不成”事倍功半,加之始终没有从既定的创作计划中抽出身,所以也就迟迟没能提上创作日程。可没成想最近安建功先生竟然完成了一部专著,将刘德功先生不凡的创作经历、艺术成就乃至画作产生的震撼效应以及艺术冲击力,给系统的展示出来了,闻之不免为之一振,读之钦佩之至。安建功先生的功夫下到家了,不但内容语言行云流水,阐述精辟,装帧设计印刷质量也颇值得称道,那是精彩绝伦的铁荷作品应该获得的匹配装束。
在此,我更想说的是刘德功先生的铁荷派绘画作品。这是不同于世界上亘古以来任何一种绘画风格,是一种完全创新的令世人为之瞠目的画派,他的画中有箴言、画中哲思,诚如安建功先生在该书的卷首语《爱是一种光》中所言:“光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哲理,一种力量。他可以是圣洁的月光。总之,它可以给人一种进取的能量,让人即使身处低谷的时候,也能看到希望,进而不再焦虑,不再迷茫,即使跌进深渊,也会仰望高高的山岗,从而不会堕落,不会绝望。”舞笛也同样认为,铁荷思想内涵丰富,使人神思飞扬,具有冲击灵魂的力量。每当我双眼盯着他这一幅幅“铁荷容颜”之时,心头不免一阵阵感叹——在当今,在我们煤海矿山,在我们的矿工队伍里,在我们这些俗人的身边,竟然诞生了一位令人惊诧不已的画家,竟然横空出世了一代宗师,开一代“画宗”鼻祖,这是我们集团的骄傲。而创作“铁荷”的这一双手,起初并非为艺术而生,那是一双扛枪保家卫国的手,还是拿铁镐来挖煤盗火的手,是在握钢枪盗神火的同时,依靠对艺术的向往来作为不懈信念支撑,所练就的神奇之手,也是军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平顶山矿工的自豪!再往大处说,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波澜壮阔新时代之功德,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荣耀!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阅读历史人物,尤其是读那些古往今来彪炳青史的圣贤人物特别是艺术领域大师的时候,发现所有艺术门类都有了自己的鼻祖宗师,后人只有学习模仿的份了。说得刻薄点,后来者只有临摹照抄效法的“学步”资格,产生宗师已几无可能,要知道,当今有多少创作水平高到天花板上的艺术大咖都无法被奉为宗师。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刘德功先生,靠着勤奋的学习,靠着刻苦的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天赋,经过数年不懈探索,另辟蹊径,守正出奇,终于完成了一项壮举,创造出“铁荷”这种有异于古今中外任何一种绘画的技法,形成一支熠熠生辉的独立画派,靠着一双丹青妙手,开创出一条全新的艺术途径,于低开高走中奠定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巨匠”地位,硬生生成为绘画领域的一代宗师,完成了人生飞越和奇迹般的壮举,实现了令人敬仰的凤凰涅槃,使生命开花,异彩大放。莫愁前路无收成,绝知此事要躬行。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在新时期的画坛上产生出当量巨大的冲击波,当一幅幅如汹涌波涛般的鸿篇巨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我在想,除了画家能够靠着巨大的毅力支配去努力作画,同时还须专心思考,不放过任何细节进行精心构思,并在长期的思考中时时捕捉那份稍纵即逝的灵感,用灵感开发自己悟性,从“开悟”中启发出新颖的绘画思路,形成开创性智慧,从而逐步培育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于是,一代画宗也就在一轮轮金乌西坠,一弯弯玉兔东升之间炼成了!而安建功先生又用真挚而细腻的笔调,对其绘画风格给与了恰到好处的鉴赏与品评。关于对铁荷画艺术性的品鉴话题,国家许多顶级专家学者都给过极高的评价,我就不予置喙了,毕竟我是个缺乏艺术细胞的门外汉,不具备发言权。在此我谨以一个普通读者,一个赏画观众的俗人身份,向刘德功先生表达我由衷的钦佩和诚挚的赞颂!
同时我也认为,我这种观点和心情一定不是孤立的存在,但凡有一点艺术鉴赏能力者其感知都是一样的,更别说那些画家大师了。还有,这部《铁荷之光》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在对铁荷画作艺术性用心审视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精到的评价与描写,我也向作者安建功先生表示深情由衷的钦佩!
我敢断言,但凡宗师作品,其收藏价值在未来都会翻倍增长,古今中外的艺术历史无不在证明着这一点。然而,画家和书写画家的作者也都才人到中年,未来的创作空间和潜力还非常非常巨大,未来可期,祝二位来日再创佳绩,收获更加煌煌艺术成果!

作者简介:舞笛,本名蔡全胜,汉族。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退休职工,大学文化,高级企业培训师。祖籍河南漯河舞阳,系中国煤矿作协、河南省作协、省民艺家协会会员。现任平顶山市作协卫东分会副主席。出版发行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世味杂俎》《山吟海叹》等5部文学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