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青龙寺拜佛
文/杨志高
今天是开学后第一个双休日,陪老伴儿携小孙子去了趟西安市《青龙寺》。隋文帝遗迹,千年古刹,寺内景色迷人。小桥流水通幽境,紫柏翠竹绿满院。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南郊的乐游原畔,是一座中外闻名的佛教密宗古寺,一座佛寺,何以用青龙为名呢?说来话长,很久很久以前,生性鲠直的沪河龙王膝下空虚,久无子嗣,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有了一个龙太子,因其混身墨黑而名青龙,这座佛教密宗古寺后来就起名《青龙寺》了。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为创建时代较早的寺庙之一,《青龙寺》大殿为省内仅有尚存少数元代建筑,还有准确铭文。
1986年《青龙寺》在建日本和尚空海纪念碑时,来自日本友人及佛教协会馈赠的象征友好和平的樱花树600多棵植入寺院,这便是“青龙寺”樱花的来源
《青龙寺》初创于隋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当时称灵感寺,唐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盛唐建筑风格。钟、鼓楼雄居左右,大雄宝殿立于上中。座北面南,雄伟壮观,魏然肃穆。
我们祖孙三人默默许愿,虔诚膜拜,上香布施。拜佛香客络绎不绝,寺院到处人山人海。
特别是大殿前左右两边,摆放的八大铁盆水养莲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太惹人爱了。
这么近,几乎零距离,近闻细观莲花,今生还是第一次,以往看莲花,大都在滩池湖塘水边四五米以外。真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之说既形象又确切。
可今日看莲,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但可近观而不忍心亵玩焉。
你笑指那朵,她妮呼这枚。盛开怒放者,犹为外粉内黄清香四溢,甚是袭鼻醒脑蝶恋蜂舞之柔美,含苞欲放者,果真芙蓉出水亭亭玉立,真如含羞欲笑豆蔻少女尤迷人。
人们围罢这盆围那盆,大家兴高采烈,万般如意,看了这边看那边。依依不舍,久久不忍离去。
我那捣蛋的小孙子闹着要摘一朵,我轻声劝说,周敦颐老爷爷说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咱们这么近闻其清香,观其粉艳美丽,真该心满意足了。你还起非分之想,欲于伤害她,太不应该了吧?他这才一声不吭的跟着我们离开了。
我们巡河返回。孙子被在溪水里游来游去的三对大白鹅吸引住了,欣然兴高采烈地逐水追随。大白鹅伸长着脖子,朝天鹅!鹅!鹅!地叫着。孙子应声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老伴儿伸出大拇指,棒!棒!真棒!
青蛙也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好似向游客展显其声。可大白鹅的叫声,尤其显得悦耳动听。孙子诗兴大发,随即朗诵起了诗魔白居易的《琵琶行》。身处岸柳成荫,百花烂漫之中,使我感叹不已。
我意欲登上前面的一座《赏莲亭》歇息一会儿,婆孙跟随其后。大白鹅越游越远了,孙子的诵诗声更显宏亮。“四弦一声 啊!”我转身一看,原来是桂花落在了孙子的脖项里。使诵诗声戛然而止。未等我急走到跟前,他就双臂乱舞,嘻声欢叫着,哎呀!呀!可花絮已窜到裤腰里去了。他的滑稽可爱姿态,把凉亭里歇息的俩位老爷爷,惹得也跟着我们大笑起来了。孙子随后抬头疑思,回忆着又朗诵开了,“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我随即诵吟了一首
《欲歇赏莲亭》
爷爷欲登赏莲亭,
爱孙随咏《琵琶行》。
“四弦一声”戛然止,
原是桂花落脖颈。
双臂乱舞花窜腰,
惹笑凉亭两文豪。
抬头欲诵重新忆,
可敬诗魔乐天朝。
2023年9月6日。
摘要:西安市《青龙寺》初建于隋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大殿为省内仅有尚存少数元代建筑,还有准确铭文。
寺院内到处人山人海,拜坲者络绎不绝。我们祖孙三人默默许愿,虔诚膜拜,上香布施。
大雄宝殿,巍然肃穆。殿外松青柏翠,百花烂漫,争奇斗艳。是个静心禅修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