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派人来上门鉴定,还把残疾证亲自给俺送家来,再也不用来回跑了,真是省了俺的一个大麻烦!”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土城王村一位残疾人家属非常满意地说。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示范区聚焦“残疾人”群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让残疾人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
做实调查研究。将主题教育与残联业务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一线调查工作法,组织镇村残疾人专职委员走村入户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入户70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残疾群众900余户。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辖区残疾人的基本状况、社会需求,为下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优全面服务。将解决残疾人群体民生实事列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积极落实省、市残联要求,宣传残疾人救助制度,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目前共举办宣传活动20场,发放宣传册1000余册,惠及1500余人;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40人,对重度残疾人开展无障碍改造5户。同时,积极协调残疾人鉴定机构,主动开展残疾上门鉴定服务,完成上门鉴定3次,方便239名残疾人办证、换证,真正做到了把服务送到家门口,为残疾人提供贴心、周到、热情的服务。
做好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改”相结合,认真检视和解决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并剖根溯源找原因,持续推进建章立制,以实际行动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今年,先后制定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结算办法等3项制度,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更加规范、高效,让联系服务残疾人的纽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把各项残疾人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为残疾人幸福指数‘不断加码’。”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