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南北地理标志和分水岭的秦岭不仅左拥黄河右抱长江,滋润了灿烂的中华人民,也让这片土地上的十三朝古城西安闻名遐迩,陕西的文学作家和影视剧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风起云涌,呈现出一幅幅亮丽的人间美景。

近日,由陕西籍著名导演魏忠社改编执导,继《人民的名义》《狂飙》又一部反腐大剧《利益的较量》在入围第13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的同时,他历时15年创作的又一部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谍战电视剧《黎明前的较量》(原名《躁动的黎明》)已经正式进入招商引资和拍摄前期准备阶段。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渭南人,魏忠社已加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并任文艺(栏目剧)工作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编剧协会会员,现任陕西东府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魏忠社曾在部队服役多年,转业后,他在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熏陶下,刻苦钻研,自学导演专业。凭着热血信念,扎根乡土,不断创新,遵循“群众演、群众看”的总体思路,达到“出新、出味、出色”的最佳效果。他先后创作、改编、执导了纪录片《于志宁清廉感刺客》,《女儿在干什么》、《太姥姥的尖尖脚》《黄河女儿》《我是杀人犯》等四百四十部栏目剧,拍摄执导了电影《八亩良田》《利益的较量》《洗脚》《闪光的红星》《爸爸回家吧》《人民的利益》《平朝起义》等,以及微电影《暖情使命》《乡村法官闫鹏》《责任》《我好想怀孕》《以善养德》《我是一名党员》《咱村的赵书记》《红风筝》《油菜花开》等。其中,他执导的《太姥的尖尖脚》《我太姥的小脚》,分别在“全国第三届电视栏目剧”和“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评比中获奖。微电影《我是一名党员》、《暖情使命》分别荣获渭南市委宣传部微电影大赛三等奖、优秀奖。2017年,他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委员会第二届微电影百花金鸡组织奖。


为了精益求精,自2007年开始,魏忠社把创作四十集红色革命题材谍战电视剧《黎明前的较量》(原名:躁动的黎明)当作一项艰巨的工程,历经15年反复修改,并经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国安部宣传教育局严格审查,根据修改意见,这部后来改为《躁动的黎明》的电视剧力作,终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立项审查公示,让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谍战电视剧《躁动的黎明》,讲述的是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时局变化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西北局制定了《黎明前的较量》-在八省通衢的重要地域,国民党统治的陕西、山西、河南、三岔口,以黄河为跳板,建立渡口,以朝邑为中心,利用沿黄河地区复杂的地形和社会关系,以及我党在当地的基础,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宣传组织群众,建立地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控制敌人武装,为解放整个大西北创造条件。于是,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派共产党员韩增友、罗曼中秘密潜回陕西朝邑县一带,从事地下工作,与敌人展开斗争。几经挫折,成功掌握了敌朝邑县“保警大队”和“常备大队”。同时,国民党女特工徐美娜,作为国民党保密局大荔情报站长郭潜的红颜知己,也是我党打入朝邑保警大队的王勇学生时代的恋人,他们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较量,最终徐美娜站在了人民一边。三纵侦察参谋苗影山被捕后叛变,平朝工委处在危险境地,紧急时刻,平朝工委策动了“平朝起义”,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发动的荔北战役,平朝地区终于解放。“滨河区计划”顺利实施并且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当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的英明决策,有力地配合了西北战场,推动加快了全国的解放事业。(李长征 陈永利王贝贝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