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沂生,山东省青州市人,1937年生。是一方名师,深受学生们爱戴。退休后,专注于写作。长于传奇,兼工志铭。已出版《犟牛本色》《智嫁打柴郎》《离奇石榴缘》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八部书作。刊发《雕塑“盛开”落成记》《青州龙兴寺复兴颂》《圣水祠赋》《重修卧龙桥志》《海岱青州历世记》《黑龙捐躯守故渊志》《表海楼复兴记》《瑶池银瓜临凡记》《英灵凝聚八岐山颂》《忠义逄山闻名志》与“青州衡王桥栏板石雕王府故事”等百余篇志文。其中,有十余则志文已刻石立碑 ,为青州的诸多景点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被誉为“古州文化奇人” 。
◎《传奇歌吟七阕》(原创)
◆刘沂生(山东)
一、孝女济世吟
____圣水祠史话
“圣水祠”,位于青州城东东圣水村,始建于唐朝高祖武德二年。
据传,晓莲城北范王村人,是孝仙子临世。自幼至孝,十三岁嫁予城东康家村为童养媳。进门不久,公公与未圆房丈夫相继去世。为奉养瞎眼婆母,晓莲抱灵成亲,誓死不嫁。武德二年,青州大旱,饿殍载道。为了奉养婆母,漱米熬粥食母。为此,遭亲戚诬陷,负冤被斩。青州胡太守自铸冤案自平反,于康家村西头为晓莲立“孝女祠”。
太宗贞观六年,倭寇犯境。唐王世民率大军东征。大军行及青州城东之际,烈日似烤,干渴难当。正值此刻,孝女于祠前现身,令唐王马踏泉涌,解救三军。为感谢孝女救驾隆恩,李世民封其为圣水娘娘,重建祠殿,再塑金身。上个世纪中叶,圣水祠罹难,祠殿被毁。2011年佛业复苏,于故址重修圣水祠,重塑法像设计来自于我处。有感于斯,特畅饮以志之。
暴政自毙,
隋朝喪权。
大唐一统王天下,
武德开国值荒年。
范王村里范老二,
家徒四壁断炊烟。
长女晓莲十三岁,
为父解困无怨言。
甘愿自嫁康家庄,
换取黍谷救灾难。
丈夫只有七八岁,
人事不懂只贪玩。
进门不久夫婿亡,
瞎眼婆母泪哭干。
抱灵成亲不辞劳,
供养盲婆度余年。
漱涤狗屎,
喂养婆母,
孝心一片天可鉴。
婆母自悔是累赘,
自杀身亡挂门环。
同宗兄弟怀歹意,
诬告晓莲是凶犯。
晓莲蒙冤无处申,
糊里糊涂被判斬。
上天震怒惊雷动,
万里无云电光闪。
晓莲被斬尸不倒,
身披白绫血不溅。
头颅滚出数丈外,
口里大喊冤冤冤。
知府胡莱料有异,
自铸冤案自改判。
村头施建孝女祠,
率领官衙来祭奠。
沉冤得雪,
苍天睁眼。
孝子尽孝终得报,
冤女归位坐祠殿。
一旦得势不变色,
依旧惜苦怜贫寒。
有求必应济尘世,
四季香火不间断。
太宗临御,
倭寇来犯,
招致中华一片怨。
唐王披甲不辞劳,
揮师亲征卫江山。
大军來至青州地,
城东十里孝祠前。
红日当头似火烤,
欲求滴水难上难。
兵困马乏难上阵,
欲待回师亦难堪。
正道唐王踌躇时,
祠门洞开孝女显。
长袖一挥,
战马嘶鸣,
馬踏大地出喷泉。
泉水喷涌哗哗响,
流入凹处成大湾。
三军得助齐欢呼,
斗志昂扬冲云天。
唐王跪拜再出征,
许诺荣归谢恩典。
倭寇东临偏远地,
区区小国似弹丸。
天朝大军兵临时,
摧枯拉朽战犹酣。
倭军兵败如山倒,
丢盔卸甲抱头窜。
残兵败将龟缩去,
岂敢扬威称凶顽。
旗开得胜,
班师凯旋,
唐王不忘许诺言。
专款重修烈女祠,
气势恢宏靓人寰。
丹书亲拟褒奖旨,
为我庶民立典范。
圣水泉里圣水流,
万载不竭似丹丸。
从此更名圣水祠,
誉满华夏千古传。
圣水娘娘享香火,
孝女因功列仙班。
潮起潮落,
朝更代迁。
圣祠曾经遭浩劫,
殿毁树伐香火断。
怨民怀怨无处诉,
呼天喚地都枉然。
今朝得时又复兴,
群楼围绕独得全。
每年恭逢盛典日,
人头耸动肩比肩。
香烟缭绕遮天日,
群鼓齐鸣震山川。
八方香客乐悠悠,
日过半晌不思散。
二、云窟会仙吟
云门山,是青州的名山。其后坡悬崖上的寿字,举国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寿。其前坡,云门洞的南侧,还有著名的云窟。云窟,深不见底,常有云气蒸蒸而出,有地下河直通东海。据传,云窟别有洞天,是南极北极二位仙翁的休闲所。“云窟会仙”的故事,就出自这里。云窟前右侧平台上,建有一座亭子,名为“烂绳亭”,是当年李青下云窟的佐证。此故事百吟,情节跌宕,引人入胜,值得一读,且听瘦叟吟来。
铁骑蹂山河,
白骨堆成山。
大明王朝开天地,
暴尸荒野臭冲天。
青州古都,
岂能幸免。
一举摧毁龙兴寺,
官兵肆虐民难堪。
阜彩染坊遭巨劫,
昔日辉煌今惨淡。
关门闭户死沉沉,
架倒缸裂布变残。
店主李青最苦恼,
抱头啜泣泪涟涟。
七十三岁将来临,
不知如何过生诞。
责令子孙备绳索,
探访云窟会神仙。
青州云窟,
俗称海眼。
窟口云雾常缭绕,
窟深百丈始可探。
人言洞中是仙府,
仙人清修深洞间。
李青探窟辞行日,
送别场面好凄惨。
牵衣顿足情依依,
呼天唤地泪涟涟。
待到李青下窟后,
守候洞口天接天。
待翁建亭亭寂寂,
地上绳索已腐烂。
李青來至窟底后,
手足爬行,
摸索向前。
待到豁然开朗时,
确是奇遇见奇观。
四周山水似尘世,
柳岸花明衬蓝天。
南北二仙逍遥坐,
目不斜视正手谈。
身旁似有储酒器,
暗香浮动抅馋涎。
二人忽然呵呵笑,
连呼客到勿怠慢。
信手献上自酿酒,
芳香扑鼻,
令人垂涎。
李青本愛杯中物,
如获至宝连声赞。
抱拳探问美酒名,
云窟春酒乃特产。
笑谈之间日渐落,
送至石屋祝晚安。
屋内地上有珠宝,
李青跨越似未见。
独住石屋感寂寞,
开启后窗欲消遣。
不看则已,
一见吓瘫:
儿媳正行不雅事,
丢尽李青老脸面。
大喊一声罢罢罢,
气得满头冒青烟。
正当此刻,
仙人突现。
指责李青未脱俗,
仙根不牢难成仙。
劝其回归故里去,
多做善事度余年。
临别赠送书一部,
通篇医术尽经典。
篇后附有酿酒方,
可助李青解馋涎。
李青迟疑不思归,
厌见尘世多战乱。
正当闭目遐思时,
其身已落人世间。
回首寻觅仙人处,
尽是荒草石头蛋。
重返故里,
已逾百年,
朝更代迭换新天。
遍寻全城无熟人,
故宅易主无亲眷。
从此习医治百病,
妙手回春似神仙。
闲暇照方酿美酒,
云窟春酒得承传。
四方父老皆敬仰,
八方誉声响云天。
李青自感力已尽,
重返云窟,
再会神仙。
霎时消失云雾处,
从此一去不复返。
人道李青今仍在,
常立云门,
眺望故园,
猜度今夕是何年。
三、忠义逄山吟
逄山,是一座圣山,位于青州城南三十里之遥。阳坡舒缓,阴面陡峻。在阴面山峰的绝壁上,有一个影像,远看峨冠博带,足登官靴,长髯飘胸,惟妙惟肖。此影像,被称作逄山爷。据传,逄国公逄伯陵,因奉商昭王旨意剿灭外孙杨王失利而跳崖自尽时,在石崖上留下的法影。
逄山顶上,古战场遗迹仍在。此歌吟,即吟诵逄公与外孙杨骥的故事,情节跌宕,引人入胜。整阕九十六吟,堪称我市最长的景观诗,值得一读。
自古外甥不打舅,
抛弃山寨隐深山。
甘忍骂名洒鲜血,
赢得古今天下传。
我说这话谁不信,
且待瘦叟述根源。
历代喪國非民责,
皆因自身惹祸患。
夏杰尽干荒唐事,
喪权失国化尘烟。
尚汤立国非易事,
可叹后世不检点。
四代昭王不争气,
任用爻少惹祸端。
狐假虎威冒不韪,
强抢民女,
敢冒众犯。
家属阻拦被暴打,
喊天呼地无救援。
杨骥本为多亚将,
统领大军守边关。
路遇不平拔刀助,
辊扫爻少救婵娟。
昏君尽干混账事,
重责杨骥犯腰斩。
众人闻讯聚法场,
长跪不起呼喊冤。
爻少暴怒变凶神,
刀枪落处血成滩。
杨骥临死威不倒,
昂首不跪望苍天。
狂怒高呼震天地:
昏君误国,
任用奸官,
去日不远丢江山。
正当此刻出怪事,
神犬天降,
敢冒皇权。
抓起杨骥腾空去,
霎时消失彩云间。
在场庶民向天拜,
叩谢大仙救苦难。
神犬降落滚石峪,
举头仰望一线天。
峪旁高山挺拔立,
身处逄國名逄山。
杨骥前身杨二郎,
前来救主哮天犬。
从此后,
真造反。
杨骥高举造反旗,
招兵买马聚逄山。
冲锋陷阵浑不怕,
誓清君侧反昏官。
庶民得知齐助力,
昭王闻讯吓破胆。
旨令逄國出救兵,
剿灭杨骥除祸患。
逄国君主名伯陵,
难辞君令肝胆寒。
杨骥本为外孙儿,
舅剿外孙泪涟涟。
大军围困逄山日,
杨骥布阵免征战。
击鼓悬羊,
饿马刨槽,
故张声势遮人眼。
大军悄悄下悬崖,
隐入深山老林间。
伯陵得闻长叹息,
悲从衷来心好酸。
细思已无回头路,
纵身一跃跳下山。
逄公影象今犹在,
风吹雨打仍灿烂。
欲问法体今何在,
横亘山顶望南天。
玉帝得闻壮烈事,
封为山神,
褒奖称赞。
从此英灵不肯去,
庇佑四方永平安。
八位战将随君去,
化作义岭八岐山。
杨骥造反有余韵,
新君登基开新篇。
既往不咎为太平,
赏建龙宫度残年。
上龙宫村今仍在,
隐于深山苍翠间。
逄公跳崖为尽忠,
为人臣子节已全。
逄公祠殿肃然立,
四季香火不间断。
巍峨逄山郁葱葱,
留下佳话千古传。
四、弥河银瓜颂
弥河银瓜,别名禾银瓜。最佳产地,在青州市弥河镇大官营村东、弥河岸畔一溜河滩中。
此处,土质松散,地下水源丰富,地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银瓜糖分积累。同时,此地空气质量好,上游及周边无污染源,具备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越条件。因此,这里出产的银瓜,表皮金黄、小巧玲珑、香气浓郁、肉脆甘甜。
弥河银瓜,亮如银,甜如蜜,以其优异品质闻名于世。有关弥河银瓜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特畅吟长歌以誌之。
云遮雾罩,
远离尘涯,
观音菩萨居洛迦。
金童玉女育仙果,
巧手育就金银瓜。
献于王母蟠桃宴,
香透九重芳天涯。
欲知仙果赠予谁,
黑白二仙乐哈哈。
二仙隐居云窟里,
双双捧瓜返回家。
闲坐洞中觅乐趣,
面对溪水赏仙瓜。
乐极生悲出祸事,
银瓜跌落泛浪花。
顺水漂流下山去,
汇入弥水,
化作鱼虾。
弥河正值发大水,
浊浪滚滚声哗哗。
无限树木挟裹来,
馬吓蹽蹄牛吓趴。
两岸村民来观洪,
吓得小孩声哇哇。
弥水河畔大官营,
禾儿母病馋鱼虾。
冒险扑鱼下河去,
为救慈母天不怕。
忍饥受苦軆无力,
水激浪打眼瞇花。
孝心感天地,
禾儿适造化。
一条大鱼入怀来,
摇头摆尾讨好他。
抱回家里献慈母,
鱼儿摆尾似有话。
慈母喜极目垂泪,
泪滴鱼肤,
化作银瓜。
银瓜入口甜又脆,
香飘四邻家家夸。
母亲病愈一跃起,
恰似仙箹一把抓。
观音得闻来巡视,
仙乐缭绕披彩霞。
弥河庶民朝天拜,
祈求盛世临天下。
禾儿获宝不私藏,
分赠瓜种,
同兴共发。
从此后,
弥河银瓜获盛名,
香甜蹦脆芳万家。
一旦来到银瓜地,
万唤不肯离开它。
五、黑龙守故渊吟
——红丝石史话
唐朝书法大师柳公权,在《砚论》中赞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法大家的高度平价与珍爱。
最珍贵的红丝石,产于青州城西黑山“红丝石洞”老洞中。老洞的内洞,低矮深长,需屈身爬行而入,欲求一方亦难。二0一一年,邀朱廷光等探洞一游,大开眼界。
传说,红丝石由黑龙太子的肝胆及美丽太子妃的香躯幻化而成。关于红丝石的来历,有一个凄美而动人的故事,待瘦叟吟来。
臂力盖世,
憨厚善战。
尧本天神雄赳赳,
日夜守候凌霄殿。
心中热恋玉帝女,
二人间或能相见。
玉帝得闻火气盛,
罚他人间来磨炼。
当年正值上古时,
部落群居寡人烟。
大尧历世知民苦,
为民操劳体无怨。
民众心里有杆秤,
拥立为王,
治理江山。
尧王治下地面广,
山岭薄地寡良田。
无限苦难熬心头,
东巡来至莲花山。
莲花山下是汪洋,
碧波粼粼接蓝天。
九龙太子居龙宫,
名为黑龙掌海权。
尧王呆立伤心际,
玉女飘落来身边。
挥手招来九龙子,
举杯畅饮莲花山。
醉态朦胧,
黑龙许愿:
今朝愿借一箭地,
玉女为证不毁言。
尧王箭出嗖嗖响,
惊得鸟飞入深山。
玉女趁机出玉手,
发簪化鹤衔飞箭。
穿洋过海数千里,
飞箭一直插成山。
认赌服输理所在,
黑龙守信不食言。
大喝一声水退去,
汪洋变作米粮川。
四方庶民齐欢呼,
山摇地动惊苍天。
尧王一举统天下,
四海归服誉名满。
黑龙失却领海地,
难以复归守尊严。
一头撞死谢天地,
化作黑山守故渊。
王妃闻讯急赶来,
献身殉夫,
变作青山。
夫妇肝胆化奇石,
石显金丝制宝砚。
宝砚无径传四海,
深入宫廷金銮殿。
士子出门不离身,
深入考场夺桂冠。
红丝石洞今仍在,
洞内漆黑不见天。
内洞深长数十米,
曲体爬行腰累酸。
当年采石多辛苦,
苍天可鉴非妄言。
黑龙借地献龙体,
留作佳话千古传。

六、衡王擇陵吟
逄山,位于青州城南,距城六十里之遥,是一座圣山。忠义报国,闻名天下。
大明衡王府,藩居青州,屏卫皇室,历世一百五十九載,对青州之繁荣发展影响颇大。第一代恭王朱祐楎,不抢皇位,不争权,躬身致力青州发展,深受皇室爱戴,时人尊称藩中之范。薨后,葬于逄山北侧之三阳山,俗称王坟。
此吟,取材于恭王拜逄山,梦遇逄山爷逄伯陵指迷津、擇王陵之传奇故事。
云门寿,
金光闪。
王府传世数百载,
光耀古州留遗篇。
恭王陵丘今仍在,
栉风沐雨五百年。
欲问当年擇陵事,
脍炙人口千古传。
恭王处世守本分,
不争皇位不抢权。
赢得皇家颁旨颂,
时人誉称藩中范。
临到暮年,
思谋归所,
察看多处弗如愿。
畅游登上逄山顶,
俯瞰山下心坦然。
小憩躺于石板上,
梦遇逄公来指点。
三阳石上植桐树,
金鸡落处出龙泉。
恭王躬躯忙叩拜,
连称诺诺谢成全。
追踪金鸡下山去,
落于河滨三阳山。
此处风水,
堪称一流,
三山五岳难寻见。
背倚莲花郁葱葱,
足踏月牙流潺潺。
仰望逄山岿然立,
似见逄公展笑颜。
恭王辞世葬于此,
全城举哀泪涟涟。
衡恭王,
列仙班。
逄山脚下起辉煌,
陵寝高耸势冲天。
陵墙重重显气魄,
奉殿排排展大观。
神道穿越陵园门,
石人石獣列两遍。
晨曦唤醒布谷鸟,
晚霞映照沉寂院。
从此不理王府事,
忘却尘世归自然。
閒来觀鱼游,
耳畔闻鳴蝉。
逍遙自在度晨昏,
不知今夕是何年。
七、辞妹花颂
碧波长流弥水畔,一抔黄土凌春寒。赵家皇爷去不归, 金娘含恨赴黄泉。
此吟,取自赵匡胤落难救金娘的故事,京剧《送京娘》就取材于此。辞妹花,是我们青州的特产,只在弥河畔的圣水屿山溜里才能寻到她的芳踪。她,是一对恋人苦恋的见证;她,是一对恋人惜别涩泪的结晶,欲知其详,且听瘦叟吟来。
山翠翠,
水清清,
二龙护卫修真宫。
得道高僧济尘世,
心地善良医术精。
后周大将赵匡胤,
兵败落单在山东。
大病缠躯处境艰,
幸得收留,
修养治病。
何处悍匪大不韪,
绑架金娘山洞中。
残酷折磨,
动用暴行,
喊声凄厉血泪崩。
英雄落魄威不倒,
匡胤挥拳怒气冲。
孤胆踏平玄武洞,
护送金娘返家中。
英雄救美结连理,
红罗帐里立誓盟:
待到他年功成日,
半副銮驾迎卿行。
挥手辞别滋滋去,
人声呜咽战马鸣。
一路泪滴化何物,
辞妹花开别样红。
群雄灭,
大宋兴。
赵氏荣登金銮殿,
颁旨厚賞修真宫。
派遣銮驾接金娘,
劳师动众扑个空。
金娘命薄已故去,
孤魂野鬼泣西风。
帝君闻讯长叹息,
回首往事泪零零。
令人移来辞妹花,
精心植入玉盆中。
从此朝夕伴君驾,
不忘当年一段情。




